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硬化为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导致患者机体肝功能受到明显损伤,门脉压力升高,容易引发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以及继发感染的出现[1]。有研究报道表明,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为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具备较大出血量,同时止血后易发生再次出血,因此需应用特殊的止血措施[2]。目前临床上在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治疗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联合胃镜下止血为主要方式,但由于患者机体通常不具备稳定生命体征,常合并失血性休克,因此开展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