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与个性:本真性伦理如何对抗新资本主义精神

来源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w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真性伦理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以浪漫主义的形式对抗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但是,由后福特主义发展起来的新资本主义精神成功地内化了卢梭等哲学家提出的本真性伦理思想,使本真性伦理被整合到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中,失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功能。承认理论是本真性伦理对抗新资本主义精神的有效武器。以承认理论重构本真性伦理既强调个人本真性需要主体间性的意义视域,又凸显了本真性伦理的核心——个性、自我独特性。以承认理论重构本真性,在一定程度上使本真性恢复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其他文献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的重要章节,而宝玉和黛玉相见又是该篇文章的一个小高潮。因此,笔者把宝玉的人物形象鉴赏作为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品味描写手法,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欣赏和评价贾宝玉的形象。所谓品味描写手法,在这里是指通过品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去感受和体验主人公的形象。在品味的过程中,要将人物形象置于特定的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也要跳出特定的历史文化情境,用现代的观念对人物形象进行审视。
西方悲剧概念的内涵经过了从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悲剧到观念悲剧再到社会经验悲剧的变化。威廉斯的现代悲剧观与“感觉结构”的内涵联系紧密。“感觉结构”在美学层面,指涉作品中所反映的与时代相关的支配性观念;在社会层面,指涉社会感觉与社会经验;在主体意识层面,指涉一种现时的实践意识。威廉斯从“感觉结构”出发,审视悲剧传统以及悲剧理论中的问题,发现悲剧传统与社会经验的分离,他主张把悲剧纳入社会经验的范畴,将其理解为社会中的无序状况带来的经验、认识及其解决。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漫长的革命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