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哈,若哈

来源 :贡嘎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c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见到桑姆的时候,这个三十来岁,腰身略有些佝偻的女人,正和一头母牦牛同帐而眠。
  这是在深秋的傍晚,草叶上铺满了寒意。提前到来的高原之冬钻进厚厚的衣服,像针一样刺着身子。我只身来到桑姆家的时候,正看到桑姆抱着床垫向一个小帐篷走去。她看到了我,将床垫随意放在小帐篷门口,满脸堆笑地走过来,在我面前微微弯下腰,极为热情地将我请进一家人生活起居的大帐篷。
  她让我坐在呼呼燃烧的钢炉前,麻利地倒上一碗滚烫的清茶递给我。暖洋洋的帐篷里,寒意霎时不见,身子瞬间暖了起来。我啜了一口茶,笑着询问桑姆说,你搬床垫去小帐篷干吗呢?她一边揭开钢炉盖子,向里面添加些干燥的牛粪饼,一边低低地告诉我说,家里有一头母牦牛快生产了,她得照顾它,让它健健康康地生一个小牦牛出来。
  我捧着茶碗。又小小地啜了一口。一股强烈的暖意,便从喉头一直涌进了心头。
  在高原,大雪之下,短春之外,生存条件是极为艰苦的。牦牛,这种只生存在雪线上下的物种,是帮助高地牧人克服自然困难得以生存的根本存在。同是高原人,我深知桑姆像照顾亲人一般照顾待生育母牦牛的心思。那是桑姆一家的亲人,也是他们生存的依靠之一,怎么能够不悉心照顾周全呢?
  也许人畜同眠于帐不能被人真正理解。但这就是高原人对于爱、对于生存的理解和表达。如同桑姆一般,在高原,没有人会把牦牛等牲畜视为异类,没有人会和它们保持距离,哪怕是一种极为友善的距离。
  桑姆再次拎起茶壶,将我的茶碗掺满,然后轻轻地略含羞涩地示意我喝茶,不要客气。我告诉她我想去小帐篷看看那头待产母牦牛。她笑了,连声说好好好,并迅速为我拉开了帐门。
  我和她一前一后走进小帐篷。那头待产的母牦牛安静地卧着,吃着干草。桑姆走过去,蹲下身子,轻轻抚摸母牦牛的肚子,回头告诉我说:可能明后天就要生了。她的脸上,瞬间呈现出一种极为幸福的表情。母牦牛也看着她,眼神无比坦然。
  在高原,牧人用牦牛的毛发编织帐篷御寒,食用牦牛奶、牦牛肉补充蛋白质,提升抗寒体质。在草场搬迁时,牦牛又是最主要的运输工具,是无怨无悔的搬运工。在难得的休闲时光里,它们又是孩子们赛跑的辅助。当孩子们骑上牦牛脊背,扬鞭疾跑时,草原上,到处是活泼与生机。
  桑姆将手移至母牦牛脸上,轻轻摩挲起来,像满含爱意地轻抚着自己孩子的脸颊。我就在旁边看着这一人一牛,感觉脸上有一双充满爱意的手拂过,轻柔而温暖。我朝着牦牛笑了笑,它朝着我动了动嘴唇。我蹲下身子,捡了一把干草递到它嘴边……它一口一口咀嚼著,眼神一直停留在我身上。那目光,也像亲人。这一刻,我似乎对桑姆的心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也学桑姆轻抚着它的脸颊。桑姆倒是一边和我说话,一边很麻利的将她的床垫搬进小帐篷。
  桑姆家牦牛不算太多,也就二三十头。在高原,有太多像桑姆家一般的家庭,牦牛不多,条件不算太好,经济有些拮据,生活无比简单。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他们对于牦牛的爱与理解,如同对于人尤其是亲人的爱和理解,是几近一致的。他们不说,但深深知道,倘若没有牦牛,人在这片苦寒高原上,是脆弱的,无法生存的。换言之,他们之所以能够在高原得以生存,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牦牛的帮助。深谙感恩之道的牧人们,用自己最纯朴的爱的表达方式,表达着自己对于牦牛的亲爱之情。他们对着牦牛唱歌,对着牦牛跳舞,对着牦牛讨要生活,对着牦牛度过一生。
  正如藏族恋歌里的唱词一般:阿哥啊,我不要你的金山银山,我只要你的牦牛肥壮如山……牦牛不止是高原的生命命脉,更是牧人关于勤劳、智慧、爱与慈悲的完整表达。这种表达,纯朴而实在,像一块干燥的牛粪饼,在钢炉里熊熊燃烧,为牧人们驱走了一整个寒冬。
  次日中午,桑姆欢喜地跑来找我,大抵告诉我那头名叫嘎拉的母牦牛终于生了。她想让我去看看那头小牦牛,和她共享这种幸福,并给小牦牛取个名字。我和桑姆一起来到小帐篷里。小牦牛静静地卧在嘎拉身边,周身黑黑的,额头有一块三角形的白。桑姆蹲身将小牦牛抱起来,递给我说,你也抱抱。
  我抱过小牦牛,有些吃力。“这小小的大家伙还真挺沉,感觉很健康嘛!”我看着怀中新生的小牦牛,心里瞬间涌出一种感动——桑姆必定是给它擦过身子了。
  叫它若哈吧,我喜欢这名字。桑姆又低低地略带羞涩地笑了。说:就叫它若哈,我喜欢这名字。她从我手中接过若哈,抱在怀里,轻轻地叫着它的名字:若哈,若哈,若哈……
其他文献
57岁的王南海,是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红光村一位普通的农民。他居住在市区边缘,离家不足200米的地方有一个菜场,人流量较大。每年夏天,他就在菜场口的路边摆摊卖西瓜,用换来的钱维持全家日常开销。  虽然王南海小学都没有毕业,但他从小对书法和画画特别敏感、爱好。平常做生意之余,他经常一个人在家拿笔涂鸦。只要是看过的图画,他都能用钢笔描摹出来。一天他突发奇想,能不能在西瓜上画上画再卖呢?当然在西瓜皮上用钢
期刊
席望是吉林“90后”小伙子,2008年上高二时第一次接触配音。他普通话较标准,声音多变又比较好听,尤其喜欢模仿诸如“一休”、“葫芦娃”等自己非常喜欢的剧中人物的声音,能以假乱真。随后,这位新潮小伙利用网络接触配音圈里的各路高手,并开始在家尝试配音。他把录好的作品上传网络。一次,某配音团队在网络海选配音,席望意外接到了一个跑龙套的角色。  2010年,席望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学习工程
期刊
半月前,被“双规”的王局长趁人不备跳楼自杀了。  王局长死后,检查组在他家中的抽屉里搜出了一本日记,奇怪的是,日记中有字的部分都被撕去了,只留下一点无法辨认的残缺墨迹。检查组认为,这个线索很重要,便对王局长的儿子大刚进行了询问:  “这本日记是你父亲的吗?”  “是……是的。”  “那日记中的内容谁撕掉的?”  “不,不知道……我父亲从来不让我们动他的东西。”大刚嗫嚅着答道。  最终,检查组没能从
期刊
表姐夫参加工作不久,便从科员提升为副科长。又经数年努力,他不仅当上了科长,而且被单位推荐为组织部门备案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候选人。  前不久,组织部门准备从表姐夫单位提拔一位副局长。事情确定后,包括表姐夫在内的三位候选人开始了竞选前的精心准备。  半个月后,副局长的竞选正式开始。也不知是表姐夫准备不充分,还是哪个环节做得不够,他竟然一下落选了。落选之后,表姐夫如霜打的茄子蔫了,他的父母为此也很不开心。
期刊
“请您还我这十七年的母爱,否则您不能离开。”半卧病榻的张清的手机上突然跳出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十七年前,思阅五岁多,却懂事得让人心疼。因为张清和她爱人长期在不同的沿海城市打工。每次回乡后,虽然大包小包地拎了许多东西给儿子,但总是喜欢放下行李后就带着思阅去超市。她想第一时间和孩子独处,她总想以物质的满足来弥补对孩子的亏欠。张清带着孩子去超市,思阅一反常态地只挑了一个喜之郎的吸冻,然后说:“不
期刊
关于新农保补缴有哪些  政策规定  新农保实施时,我差3个月够享受待遇条件。当时没有交新农保保险费。到2012年交了100元钱补缴2011年的费用,结果还是没领到。2013年8月到农保局才弄明白,交的100元算2012年的,2011年的还要补缴,说是保持连贯性,再晚还要补缴2013年的。我弄不明白,一是过了60岁还用交养老金吗?二是已经补缴了2011年的为何不算数?三是到60岁国务院就给发基础养老
期刊
海子,是故乡人对高原湖泊的一种爱称。在藏区四大神山之一墨尔多神山脚下,就有一泓占地四百余平方米的海子,它仿佛留恋着这山色,就这样在亘古不变的雪峰下,枕着草甸,做着浅浅的梦。  夏日里,我来到这里的时候,它只是慵懒地拍打着细浪,只是发出微弱的声响,抚摸着岸边的沙石,仿佛怕自己的喧嚣吵醒了这个静谧的世界,显得那样的内敛优雅。其实,看一看山谷里悄然而逝的流水,便知道,海子已经把岁月都归结于流水里,而自己
期刊
相信我们绝大部分的人在小时候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做什么?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必定会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当年少的我们说出各自的答案时,相信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像装满了闪烁的星星,那是梦想的光,是对未来有着无限憧憬的光芒。那时候的我们是如此坚信,这光会如同一盏灯,指引我们方向,给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让我们最终能梦想成真。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光芒在我们的眼中一点一点的黯淡下去甚至消失?是什么让我们
期刊
溜溜康定,地处鲜水河断裂带,地下岩层结构复杂,岩浆涌动,暗流交错,造就地面温泉甚多。  我沐浴过二道桥、木格措、老榆林、七色海、中谷、金家河坝、龙头沟、毛纺厂、白土坎、子耳坡和幸福桥温泉。据《康定县志》记载,还有折多山垭口、苦西绒、普沙绒、宋玉、夹贺沟和热水沟温泉。康定被誉为温泉之乡,那可是名副其实。  然而,在我一生中,最快樂最难忘的,还是儿时老榆林的灌顶温泉。  很多年没有去过了,回想曾去那里
期刊
一些时日来,总想去记记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花与那里的草。然而,这并不陌生的键盘总也感觉有些怕敲击,就算斗胆敲击了也必定会遗漏与淡化掉太多太多的美。如果不去记记,又着实圆不满内心对那片山水的无限眷爱之情。  2013年6月8日,有幸与几位同事跟随我县所有援藏干部,游览了位于本县境内仰慕已久的下拥风景名胜区。从县城至石门,只需2个多小时车程。途中我们经过了早已梯田成群、绿树成荫的古学乡塔恩同开发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