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学生不良行为的严重程度来看,可以把不良行为分为严重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和轻度不良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读物或者音像制品;(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毒,注射毒品;(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可见,严重不良行为已属于违法行为,这种行为若再不良发展一步就容易构成犯罪行为。
学校对严重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其实已经属于错失了很多教育时机之后的“挽救教育”行动。既然如此,学校就应该以更强的责任心和更有力的措施做好这项亡羊补牢式的教育转化工作。
班主任要当好“主治医师”
转化教育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異,要把教育工作的重心放在学生个体之上,要全面研究和综合分析教育转化对象的各个方面,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时,应很好地发挥班主任德育教育的主体作用,如果把这些工作交给学校领导来干就很难完成。有一个学校对德育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也跟随实行“下级领导负责制”。在实际工作中,普遍的下级领导因怕暴露问题都采取高度集权和内部包干管理办法,即使出现了大问题也在级内“消化处理”,防止把问题张扬出去,反对把问题上报学校、影响级组名声。这样一来,有的班主任就出现了让下级领导去管的依赖性,有的班主任则埋怨这样难以发挥自己在管理上的主观能动性,还有的养成了“报喜不报忧”、瞒上欺下的不良作风。不久,该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出现了滑坡现象,严重不良行为学生明显增多。可见,在学生转化教育方面,班主任才是最好的“主治医师”,只有班主任才能经常对其把脉开方,做到对症下药。在这个持久的转化教育过程中,还必须有足够的教育耐心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注重做好长期跟踪教育的动态教育管理工作,这样才能突破短期效应,防止其反复,巩固教育转化成果。
爱心感化作为“治病良方”
这类学生大多都存在堕落消极、易暴易怒或反社会反规则的心理行为特征,教育者若以简单粗暴的高压式教育是难以敲开此类学生的心扉,无法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的,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为转化教育工作增加一条难于逾越的鸿沟。其实,这类学生也并非是所谓的“死猪不怕开水烫”,如果我们换之以了解、关爱、帮助的教育态度去开展教育转化工作,就会变成得心应手和事半功倍。
抓早抓准防止“破窗现象”
不良行为思想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必须及时控制和转化每一个有不良行为思想表现的学生,否则就难免会“城墙失火,殃及鱼池”,造成众多学生的思想被感染,陷入恶性循环,破坏了整个班级集体,转化教育工作便举步维艰。
要防止严重不良行为学生带来“破窗现象”,开展好转化教育工作关键是要抓“早”和抓“准”。抓“早”就是要抓好不良苗头转化工作,抓“准”就是要抓住主要的教育转化对象,找准转化的突破口。同时,要加强对其他学生的防范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法制观念,教育他们对人要有互助共勉的博爱精神,既不能与不良行为学生同流合污,也不要躲避歧视他们。
群策群力建立“联防机制”
针对复杂的社会大环境,我们除了做好对不良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之外,还应建立联防教育机制,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多位一体的管理的链带。(1)上好班会德育课。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不良现象,提高学生对不良事物的认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自我的抵制能力和“抗病”的免疫力。(2)学校要主动跟政法等职能部门商讨,建立长期有效的法制教育机制。学校可以聘请有经验的政法人员担任法制副校长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学法守法的自觉性。 (3)设立家长委员会,真正发挥好家长学校的作用,搭建好沟通平台,加强教育信息的互通,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学校的教育工作。 (4)加强同社区居委会合作,创建“安全文明社区”活动。 (5)成立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发挥学生内部自主管理的作用。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学校对严重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其实已经属于错失了很多教育时机之后的“挽救教育”行动。既然如此,学校就应该以更强的责任心和更有力的措施做好这项亡羊补牢式的教育转化工作。
班主任要当好“主治医师”
转化教育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異,要把教育工作的重心放在学生个体之上,要全面研究和综合分析教育转化对象的各个方面,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时,应很好地发挥班主任德育教育的主体作用,如果把这些工作交给学校领导来干就很难完成。有一个学校对德育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也跟随实行“下级领导负责制”。在实际工作中,普遍的下级领导因怕暴露问题都采取高度集权和内部包干管理办法,即使出现了大问题也在级内“消化处理”,防止把问题张扬出去,反对把问题上报学校、影响级组名声。这样一来,有的班主任就出现了让下级领导去管的依赖性,有的班主任则埋怨这样难以发挥自己在管理上的主观能动性,还有的养成了“报喜不报忧”、瞒上欺下的不良作风。不久,该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出现了滑坡现象,严重不良行为学生明显增多。可见,在学生转化教育方面,班主任才是最好的“主治医师”,只有班主任才能经常对其把脉开方,做到对症下药。在这个持久的转化教育过程中,还必须有足够的教育耐心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注重做好长期跟踪教育的动态教育管理工作,这样才能突破短期效应,防止其反复,巩固教育转化成果。
爱心感化作为“治病良方”
这类学生大多都存在堕落消极、易暴易怒或反社会反规则的心理行为特征,教育者若以简单粗暴的高压式教育是难以敲开此类学生的心扉,无法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的,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为转化教育工作增加一条难于逾越的鸿沟。其实,这类学生也并非是所谓的“死猪不怕开水烫”,如果我们换之以了解、关爱、帮助的教育态度去开展教育转化工作,就会变成得心应手和事半功倍。
抓早抓准防止“破窗现象”
不良行为思想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必须及时控制和转化每一个有不良行为思想表现的学生,否则就难免会“城墙失火,殃及鱼池”,造成众多学生的思想被感染,陷入恶性循环,破坏了整个班级集体,转化教育工作便举步维艰。
要防止严重不良行为学生带来“破窗现象”,开展好转化教育工作关键是要抓“早”和抓“准”。抓“早”就是要抓好不良苗头转化工作,抓“准”就是要抓住主要的教育转化对象,找准转化的突破口。同时,要加强对其他学生的防范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法制观念,教育他们对人要有互助共勉的博爱精神,既不能与不良行为学生同流合污,也不要躲避歧视他们。
群策群力建立“联防机制”
针对复杂的社会大环境,我们除了做好对不良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之外,还应建立联防教育机制,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多位一体的管理的链带。(1)上好班会德育课。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不良现象,提高学生对不良事物的认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自我的抵制能力和“抗病”的免疫力。(2)学校要主动跟政法等职能部门商讨,建立长期有效的法制教育机制。学校可以聘请有经验的政法人员担任法制副校长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学法守法的自觉性。 (3)设立家长委员会,真正发挥好家长学校的作用,搭建好沟通平台,加强教育信息的互通,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学校的教育工作。 (4)加强同社区居委会合作,创建“安全文明社区”活动。 (5)成立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发挥学生内部自主管理的作用。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