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梭条花叶病致力与品种抗性互作的研究

来源 :江苏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小麦梭条花叶病已成为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地区小麦上的一种重要病害,选用抗病品种是综合防治该病害的一项关键措施。1986年我们在筛选、推广抗病品种的同时,首次发现由于小麦梭条花叶病致病力不同而导致了地区间品种抗病性的差异。为进一步证实这一现象的存在,我们采用病土和人工机械接种试验方法,连续多年测定了省内外20多个地区毒源的200多个小麦品种,结果如下:经对毒源与品种的互作反应分析,筛选出一批对不同致病力有明显“鉴别”能力的品种。研究结果还表明,WSSM致病力分化较为复杂,不同地
其他文献
介绍一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的液相酶联法,可有效地应用于自然稻病种的鉴定。采用海南、浙江及江西三省稻区细菌性条斑病混合菌株为抗原免疫家兔,获得效价为9000倍的抗血
研究观测了不同疏密类型的低产劣质柑桔树冠内膛腹接国庆1号良种枝组处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等微生态指标;检测了叶片光合能力和营养水平;调查了腹接枝组的增产效应
对甘蓝型油菜常规良种“宁油七号”(芥酸含量51.38%)与加拿大双低油菜品种“威斯特”(Westar,芥酸含量<1%)杂种F_2种子群体的主要脂肪酸含量间进行了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对现阶段小规模引水灌溉后土壤盐碱化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现阶段灌溉水质良好,低水位引水和排水条件改善使区域水盐平衡向脱盐脱碱方向发展,沿线地区土壤均无发生次生盐碱化的迹象。但初步预测大规模引水后,由于高水位输水及灌区水量增加,在某些地段存在发生次生盐碱化的可能。
应用C带技术分析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和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233;e)[Lepi-dotera:Pyralidea]细胞
采用Ba(OH)_2C分带法,对梅山猪、长梅猪、汉长梅猪及杜长梅猪的染色体进行了c带的研究。发现四个类型猪在第13—18对染色体上存在大、中、小3种类型。其中梅山猪于第13和第14
研究了20种中成药经~(60)Coγ射线辐照后的自发发光和不同发光体系的强度,并描述了自发发光强度与辐照剂量的关系以及衰减情况。初步探索了影响自发发光强度的诸种因素。为鉴
中子测水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林,水利和气象部门所重视,并成为各自研究项目的主要测水手段。现根据不同领域对实际测量的具体要求,综合出有国内特色的软件程序及相应的硬件电路
研究了中棉(Gossypium arboreum race sinense)&#215;长须棉(G.barbosanum Phillips & Clement)、草棉(G.herbaceum race kuljianum)&#215;长须棉、草棉&#215;异常棉(G&#183;a
本试验研究了多效唑对油莱秧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同时用经修改的Suge(1975)流程提取分离并测定了内源ABA、GA_5和IAA含量的变化。多效唑处理后,油菜苗高显著矮化,叶片、叶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