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斐从心论治小儿抽动障碍经验总结

来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u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名医经验;韩斐;抽动障碍;从心论治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8.034
  中图分类号:R272.9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8-0113-03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指在儿童时期出现的以身体某部分肌肉或肌群突然、快速、不自主、反复收缩运动或不自主发声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呈短暂或慢性病程,少数可持续到成年,一般认为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神经心理障碍性疾病[1]。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程长短的不同,可分为短暂性TD、慢性TD和抽动秽语综合征(TS)3种类型[2]。中医古籍对该病无专门记载,根据“怪病多责之于痰,抽动又责之于风”的理论,本病与痰证、风证相关,属“惊风”“抽搐”“肝风”“瘛瘲”等范畴,临床辨证可分为肝风内扰、痰热互结、脾虚肝亢和肝肾阴虚等证[3]。本院韩斐教授倡导从心论治小儿TD。笔者师从韩教授,对韩师从心论治的思想有所体会,现介绍如下。
  1 论治经验
  1.1 神经系统类疾病抽搐与抽动障碍抽动鉴别
  韩师经长期临床观察发现,TD抽动(以下简称“抽动”)表现与神经系统类疾病如癫痫的抽搐(以下简称“抽搐”)二者有很大区别,临床应详细鉴别。抽动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眨眼、翻眼、挑眉、皱鼻、努嘴、点头、耸肩、抬臂、鼓或吸腹、扭臀、踢腿、走路踮步、喉中的各种声音及秽语等,这些动作基本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正常生理功能,只是患儿每日重复动作的次数过多,治疗是要将各种动作的次数减少,使其回归正常,但属于其正常生理功能的动作本身不能去除,必须予以保留。而癫痫类的抽搐动作(如口角、眼睑、手指或足趾抽动,为一系列的局部阵挛性抽搐动作,抽搐大部分短暂)则并非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治疗时应将抽搐的表现彻底根除。由此可见,二者的表现及治疗目的有很大不同,对二者做出明确的鉴别,将有助于更深刻认识TD,对指导临床治疗用药很有帮助。
  1.1.1 临床表现 TD患儿的动作形势呈多样化,而
  基金项目:2013年北京市“首都特色”专项(39001)
  通讯作者:韩斐,Tel:010-88001128
  癫痫类抽搐的发作形式相对单一。抽动大多从反复眨眼开始,呈波浪式进展,逐渐发展至颈、肩、头、腹、咽喉、四肢及全身等多部位的交替抽动;而癫痫类抽搐在同一患儿身上无论是局部、全身或精神发作表现形式相对固定。
  1.1.2 发作次数 抽动发作的次数差异很大,有的可能很频繁,每分钟10余次,有的则可每日10余次;而抽搐发作的次数则相对很少。
  1.1.3 伴随发声 抽动多伴随喉中异常发声,其声音的形式或是多音节的词语,甚至有的患儿发出的是污秽的语言;而抽搐在发作时可有偶尔的叫声。
  1.1.4 发作时的意识 TD患儿的动作能受意志控制一定的时间,但长时间的控制患儿会自觉有说不出的不适,睡眠时抽动动作基本消失;抽搐发作则突发突止,无法用意志控制,大部分患儿发作时意识是消失的,而且常在夜间发作。
  1.1.5 其他异常和特殊病史 抽动虽可有脑电图(EEG)异常,但无特异性,多数无癫痫样放电,无合并症时通常患儿的智力是正常的;而抽搐发作时绝大部分EEG异常,有些患儿可伴有智力低下。
  1.1.6 治疗不同 抽动治疗大多首选抗精神病类药物如氟哌啶醇等,配合心理调整对疾病的恢复有极大帮助;抽搐则首选抗癫痫药物或镇静剂,心理治疗无效。
  1.2 遵循情志致病特点,从心论治
  情志因素为TD发病的主要因素。中医认为,情志致病具有以下特点:首伤心神。《灵枢·口问》云:“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指出情志致病,心神首当其冲。其次五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并将其细分为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怒则气上、惊则气乱等类型,认为情志致病各有其所伤之脏。可见,由情志因素导致的心神失调在TD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韩师从TD患儿性格特征出发,提出TD的病理基础为心主神明失调,认为抽动患儿的眨眼、语言声音异常、睡眠异常皆为心神失调所致。并通过临床观察发现,TD患儿在病变的不同阶段均存在一系列情志失调表现,包括性格内向、执拗、脾气急躁易怒甚至狂躁、易兴奋、紧张、敏感、多疑、胆小及自卑等,或有强迫、孤独倾向等各种神经质特点或心理状态,平素如此“用心”过度,可致心气心血耗伤,则血不养心,心神失养,渐及心主神明失调。治疗时,应针对主要病因,将调养心神放在首位,用药注重镇心安神和养心安神。
  1.3 用药力求平和,创制静心止动方
  韩师认为,小儿禀春生之气,机体脆弱,五脏不坚,脾胃虚弱,胆气怯弱,但发育迅速,生机蓬勃,其为邪侵,怯弱之体受伤,御邪驱邪无力,常杀生长升发之气,升发之气被遏,故临证应考虑小儿脏器清灵,疾病传变亦有其特殊病机,用药力求平和,兼顾小儿禀赋特征,不宜使用猛药、刚药,以免郁遏生长之机。据此,韩师创制静心止动方。本方以镇心安神、熄风止动为法,由珍珠母、煅龙骨、煅牡蛎、炒酸枣仁、柏子仁、柴胡、枳壳、白芍、蝉蜕、僵蚕、板蓝根、辛夷、蒺藜组成。方以治心为主,治肝为次,兼调肺脏。方中珍珠母、煅龙骨、煅牡蛎皆可调治精神。《长沙药解》云:“龙骨味咸,微寒,性涩,敛神魂而定惊悸,保精血而收滑脱。”又《黄元御医学全书》载:“牡蛎咸寒降涩,秘精敛神,清金泄热,安神魂而保精液,凡心悸神惊,遗精盗汗之证皆医。”炒酸枣仁、柏子仁,取仁能入心,以心补心,具有滋养安神之功;柴胡、枳壳宽利胸中之气,胸中为血府,胸中之气机畅通则血府得养,心神得藏;配白芍则可敛肝阴而补肝血,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板蓝根、辛夷通利肺窍;僵蚕、蒺藜皆可去游走之风。诸药合用,心神得安,则抽动可止。   2 典型病例
  患儿,男,8岁,2009年11月7日初诊。1年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开始挤眼,渐出现喉中咕噜声,吐唾沫,口吃,踢腿,平素烦急易怒,胆小,纳食少,身高、体质量均不达标,眠时易汗出,大便调。查体:面黄,皮肤干,体型瘦小,舌淡红,苔薄白,咽略红,脉细。外院查EEG正常,抗链球菌溶血素“O”阴性。辨证为心气心血不足、肝郁不舒,治以养心安神、健脾生血、平肝熄风。处方:珍珠母15 g,煅龙骨(先煎)、煅牡蛎(先煎)各20 g,炒酸枣仁12 g,柏子仁12 g,密蒙花6 g,柴胡6 g,枳壳6 g,辛夷6 g,牛蒡子6 g,僵蚕9 g,白芷6 g,首乌藤15 g,当归9 g,白芍9 g,木贼6 g,白术9 g。每日1剂,水煎服。
  2009年12月14日二诊:服药2周后眨眼明显减轻,喉中咕噜声止,情绪好转,烦躁减轻,出现自言自语,活动过度,时时腹痛,纳眠可,二便调,汗不多。因患儿体型瘦小,发育慢,故守上方加菟丝子9 g以脾肾同补,促进生长发育;石菖蒲12 g以祛痰开窍,治疗自言自语。以该方加减治疗9个月,患儿抽动症状已不明显,病情平稳。守方逐渐减药量,巩固疗效。
  按:本案患儿由于长期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不足,导致心血不足,故出现一系列神明及身体失养的症状,眼目失养则出现挤眼,血虚、阴亦不足则渐出现喉中咕噜声、吐唾沫,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语言不利出现口吃,下肢失养则出现踢腿,平素烦急易怒,胆小则是肝郁不舒的表现,纳食少,身高、体质量均不达标,面黄,皮肤干,体型瘦小正是一派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乏源,身体失养之表现,眠时易汗出、舌淡红、苔薄白、咽略红、脉细均是心之气血不足、肝郁不舒之证。予养心安神、健脾生血、平肝熄风。治以静心止动方加减。方中珍珠母、煅龙牡镇心安神与炒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相配合共同起到治神为首之功,柴胡、枳壳、白芍、白术、当归疏肝解郁、健脾益气养血以培本,木贼、密蒙花入肝经而润眼目,辛夷、牛蒡子、白芷入肺经而通鼻窍,僵蚕、首乌藤起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效。诸药合用,肝郁得舒,脾胃得健,气血化生有源,则诸症皆减。
  3 讨论
  小儿TD属精神心理类疾病。在临床论治时,韩师遵循《灵枢·本神》“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而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认为小儿神气怯弱,加之思虑过度耗伤心血,则出现心不藏神之证,“心神失调”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兼可波及肝、肺、脾、肾。波及肺脏,则肺窍不利,出现皱鼻子、吸鼻子等症状;肺藏魄,主治节,肺窍不利,则患儿容易出现胆小;治节失主,则不能助心行血,反过来亦影响心神安定;波及于肝,则肝气不舒,郁而化火则出现脾气躁,肝风动摇则出现抽动动作,肝血亏虚则出现肝不藏魂,兼可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波及于脾,则后天之本失运,气血化生乏源而出现脾主四肢、脾主思维的功能障碍;波及于肾,则心肾不交,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则出现入睡慢、多梦;心火不能下温肾水,则出现尿床;若肾不主骨荣筋,则出现走路下蹲等症状。但肝、脾、肺、肾等脏功能的失调皆是在“心神失调”基础上出现的。据此,韩师临证注重心神失调及其所波及的脏腑。另外,临床上应将该病与癫痫等脑部器质性疾病鉴别开来,避免将TD患儿单纯从肝、风、痰立论;处方用药时亦应照顾到小儿禀赋的问题,遣方用药力求平和,不宜使用刚猛之药。
  参考文献:
  [1] Freeman RD, Fast DK, Burd L.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Tourette syndrome:selected findings from 3,500 individuals in 22 countries[J]. Dev Med Child Neurol,2000,42(7):436-447.
  [2] 刘智胜.小儿多发性抽动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
  [3]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46-847.
  (收稿日期:2014-06-08)
其他文献
关键词:名医经验;单兆伟;药对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9.031  中图分类号:R24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9-0108-03  药对者,两药相伍也。“其间有起到协同作用者,有互消其副作用专取所长者,有相互作用产生特殊效果者,皆称之为药对”(《施今墨对药·原序》)[1]5。全国名老中医单兆伟教授医术精湛,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消痰散结方对MKN-45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KN-45人胃癌细胞株建立裸鼠皮下瘤模型皮下传3代作为实验模型的瘤源,采用0B胶黏合法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40只模型裸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痰散结方组、替加氟组,每组10只。消痰散结方组给予消痰散结方灌胃,替加氟组给予替加氟灌胃,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组正
期刊
关键词: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脾胃;九窍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9.028  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9-0100-03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生活于金元混战时期,此时的民众疲于奔命,恐惧忧伤,饥困劳役,以致损伤脾胃而变生百病。但时医执古不化,妄用发表、寒凉,重损胃气,故罹患脾胃病的人很多。李
期刊
摘要: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是目前国内研究的热点,促透剂在处方中的合理应用及其评价方法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天然促透剂与合成促透剂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处方设计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天然促透剂;合成促透剂;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综述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9.041  中图分类号:R28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護肠清毒微丸灌胃后大鼠血浆和结肠组织中大黄素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探讨试验微丸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性质及结肠组织分布情况。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微丸组和普通胶囊组,分别予护肠清毒微丸和胶囊内容物灌胃后,于给定的时间点(1、2、3、4、5、6、8、12、24 h)从大鼠静脉窦取血分析。处死大鼠,分离结肠组织,进行提取分析。色谱条件:Phenomenex C18柱(4.6
期刊
摘要:目的 考察三黄细粉与三黄微粉的粉体学性质及体外溶出度,为其直接使用和作为中药制剂原料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普通三黄细粉和三黄微粉的粒径分布、松密度与振实密度、休止角、吸湿性等粉体学性质进行考察和评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二者体外溶出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三黄细粉及微粉的流动性均较差,随着粒径减小,微粉的吸湿性增强;三黄微粉较细粉的体外溶出更加迅速而充分。结论 三黄微粉与三黄细粉的粉体学性质差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以下简称《词表》)中药功能分类主题词选词原则与方法,为新版词表修订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词表》编制总则,根据中医药文献数据库词频统计和相关数据库检索结果,参考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相关资料,对2008年版《词表》中药功能分类主题词进行选词研究,拟确定新版词表此类主题词。结果 2008年版《词表》中药功能分类主题词1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福建草珊瑚基地不同地理種源的草珊瑚遗传多样性,构建亲缘关系图。方法 采用CTAB法提取叶子中DNA,ISSR法对45个种源的草珊瑚样品进行DNA分子水平的分析评价,POPgen32软件计算遗传多样性,建立基因树谱,采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630条条带,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45个品种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20 2,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以下简称“广安门医院”)临床研究者的状况及需求。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式,以广安门医院临床专业所有持“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证书的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就对科室临床试验质量的认可程度、参与的主动性及对GCP知识需求3个方面进行调查。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95.6%研究者认为临床试验过程规范,89.9%研究者认为临床
期刊
摘要:散剂是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混匀而制成的粉状药剂。《黄帝内经》已有散剂相关记载。中药散剂被临床医家灵活广泛地应用于各科。本文综述了传统中药散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为散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较全面的资料。  关键词:散剂;临床应用;消化系统疾病;综述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9.039  中图分类号:R283.6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