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每个孩子的成功潜能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65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者的我们来说,深知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出来,教师应该负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责任。”
  是的,我们每位教师都深知,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尊重孩子的差异,赏识孩子的成功,教育之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蹲下来,你会发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很努力。
  然而真正能做到认可每一个孩子能有成功愿望的又能有几人?能够真正引发孩子向零分冲刺的又能有几人?当今的课堂我们需要反思,需要面对,需要去认真尊重每一位孩子的个体差异,用赏识的目光将每一位孩子带向成功的彼岸。
  诚然,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想在课堂上把知识挖掘、推敲,都想把知识循序渐进地输入到每一位学生的脑海,我们这样一来,就反而将知识点浅显化,把学生的思维封闭化,同时也将学生的潜能停滞化。其实我们将课堂知识分析、挖掘、细化没有错,但是在此同时我也降低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空间和自身的价值,这样反而造成了学生惰性的养成,学生有了教师课前预设的问题,就不愿意去思考问题,也思考不出什么问题了。
  对于学生来说要想获得知识,必须通过一条重要的途径,那就是课堂,我们都知道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与学生心灵与思维的对话,都离不开这个必要的舞台,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发挥和提升的空间,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知识与奇迹的时空,是孩子们向理想与未来前进必须穿越的艰难旅程。当然,在荆棘当中充满了艰难险阻,充满了挑战与困苦,但我们必须向每一个热爱课堂、想要发挥潜能的孩子敞开博大的胸怀,给予他们一个深情而温暖的拥抱,让每个孩子都真正地体会到在怀抱——课堂这一温暖的起点将自己最闪亮、最有智慧和梦想的希望与知识之火点燃。
  课堂教学的三大理念,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使我们的新课程最高追求达到了极致,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必须贯穿于课堂教学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学理念式的课堂艺术应用到新课程当中。
  课堂的教学艺术,是将课堂所教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之间蕴藏的“微妙之处”展现给学生,以此来挖掘每一位学生尘封的记忆,拓展每一位学生的思维,提升每一位学生的求知欲,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探究激情,力争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变成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生长过程,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课时的感觉都是如沐春风。
  新的教学改革,新的教学理念,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愿望,从相关的教学环节中渗透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这些现象,其实在每一位教师上完课后,描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时,都在诠释和表达教师对全体学生愿望的关注。然而,在我们处于课堂教学情境当中,教师忽略了自主交流,忽视了合作探究,忽视了教师的引领作用,其实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却不知不觉间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与此同时就导致了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紧张和压力。
  在合作学习时,我们每一位教师总把新式的课堂艺术作为上等生的课堂,而学生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小组讨论时的意见分歧,此时,我们的第一想法就是:新式的课堂我驾驭不了,新的课堂太乱了,而不思考,学生在做着什么,他们的学习情境怎么样了,他们需要什么,思考什么,需要什么办法解决,需要哪些帮助。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都会忙于深入各个小组的讨论,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情况,从而更加灵活地组织安排下一个活动,如果能领悟到这一点,紧张感当然也就荡然无存了。
  实际上,在学生没有充分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我们要给遗忘被忽视的学生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认真地倾听、思考、感悟、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怎样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真正的课堂学习当中。
  其实,我们在新课程理念上,都能够欣然地理解和接受,但是真正领悟并落实到课堂,脱去“单方面教”。当前存在的课堂教学弊病所在就是还没有真正地重视和注意,这可能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要问题。
  如果作为教者的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能多为学生考虑一下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应该获得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教,把更多的关注点真正地放在学生身上。假若都做到这一点,那我们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又何来无春天呢?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太山小学)
  编辑 马燕萍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习惯,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这一目标光靠课内阅读显然不能完全实现,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既是课内教学有效的补充,又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必要。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保证,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途径,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必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有效性  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教学活动中往往重视教材的
美国当代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说:“未来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将不再取决于他已经知道多少,而是看他怎样才能学到更多,这便是知识劳动者的一个显著特征。”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学习,提高思维能力,所以我们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力”。  “问题化”学习系统是文路、教路、学路的高度统一。它强调学生、教师和教材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同等重要。它以学科的问题为基点,以学生的问题为系统,以老师的问题为引导。
摘 要:长久以来,英语作业设计形式单一,没有切实发挥出作业应有的功能,缺乏有效性。为此通过实践探索和“作业备案制”的实施对提高课堂教学中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关键词:作业设计;有效性;实践;作业备案制  自我校市级课题——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实践立项以来,我们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实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形成适合
作文本来是一件乐事,可有不少学生畏之所虎。究其原因是:小学生作文本来就是一场游戏,一种创造性的游戏,可很多教师“剥夺”了学生“玩”的权力,不给学生“玩”的机会,人为拔高要求,追求成人化的尽善尽美,再加上机械死板的技巧教学,生搬硬套的写作方式,使本来趣味多多的作文,成了学生难以承受之重。  笔者最近听了一节课,颇受启发。课堂上开展了几个有趣的作文游戏,教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快乐、玩得开心,效果非常好
摘 要:从关注学生的细节行为出发,寓规范、寓教育、寓关爱、寓榜样、寓特色建设于细节,在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中提升学生的主体价值与意义,打造成就学生完美人生的奠基工程。  关键词:细节;学校德育;文化建设  德育文化,是全体师生在学校历史发展中与长期德育实践中创造积淀并共同遵循的办学理念、道德准则、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教风学风的总和以及体现这些内容的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是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核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小学语文纲要》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又是对学生人格的提升。再看作文教学和心理健康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直接关联、相辅相成的
传统的语文作业常常以重复性的、应试性的、单一的书面作业居多,机械单调、枯燥乏味,缺乏情趣,因而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拓展型作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更多的渠道,更多的形式,更多的信息,它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促进了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知识运用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趣——注重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往往力图通过安排动笔的环节来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但细细推敲很多“写”的环节,又会发现有些漫无目的、脱离文本,写出来的话是空话、套话,不能体现教学的实效性。那么,怎么样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设计动笔环节呢?以下教学实践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一、在重点处,感悟中动笔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重点之处。教师在上课之前就要细心研
最近掀起一股国学热,原本夫子般正襟危坐于大雅之堂上的经典经由诸国学大师们的另类诠释,正以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成为市井乡野闲话的内容。试想,我那渐渐了无生气的文言课堂,何妨也耸身一摇,刺激一下學生业已进入忍受状态的学习状态?很期待这种尝试。  一、“高深莫测”遭遇“原来如此”  相比现代白话,文言文显然简洁得多了。一字一义,所以要深谙古文之内涵,必须锁定关键字。而文言中的字,所传递的内涵远不止其
摘 要:翻开中华民族的史册,有多少感天动地的故事使人久久不能忘记!有多少责任大于天的事迹令人血液沸腾!有多少知恩图报先例震惊中外!可现在的孩子在这些方面却缺失很多,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这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发现,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什么事情都要符合自己的意愿,否则就会同家长、同学大吵大闹。每次与家长谈论此事时,家长更是束手无策。慢慢地与学生接触中发现,对学生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