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我院住院不足24 h放弃治疗出院新生儿的相关因素,提高本地区新生儿救治技术和人口生存质量.方法 对2007年至2011年住院不足24h的379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4 h内放弃治疗出院的122例新生儿及住院大于24 h的244例新生儿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 2007年至2011年住院不足24h新生儿共379例,放弃治疗组122例.放弃、转院、好
【机 构】
:
432000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432000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432000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432000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432000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我院住院不足24 h放弃治疗出院新生儿的相关因素,提高本地区新生儿救治技术和人口生存质量.方法 对2007年至2011年住院不足24h的379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4 h内放弃治疗出院的122例新生儿及住院大于24 h的244例新生儿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 2007年至2011年住院不足24h新生儿共379例,放弃治疗组122例.放弃、转院、好转和未愈四组的胎龄和体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 2007年至2011年住院不足24h放弃治疗出院新生儿呈逐年下降趋势(卡方趋势检验x2=6.115,P=0.013),未愈组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转院组与好转组无逐年上升或下降趋势(P>0.05).(3) 24 h内放弃治疗组与住院大于24h组比较,在胎龄、出生体重、剖宫产、产时窒息、宫内窘迫、出生医院、家庭年收入<2万元、父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诊断早产儿、极低体重儿、低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脑损伤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产时高危因素、母亲疾病状态、母亲既往流产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剖宫产、宫内窘迫、出生于县级医院及以下级别医院、家庭年收入<2万元、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与24h内放弃治疗出院有相关性,且均为危险因素.其他因素与24h放弃治疗出院无相关性.结论 建立系统的产检制度,尽量避免早产,减少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增加新生儿科的硬件配置及医护人员的配置,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减少住院不足24 h放弃治疗出院新生儿,提高本地区新生儿救治技术和人口生存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儿童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治疗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儿童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治资料.评估内容包括外伤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方法.结果 54例患儿均表现为腰部或腰腹部疼痛,其中出现血尿46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29例.全部患儿均行CT检查.Ⅰ~Ⅲ级肾损伤患儿共45例,均行保守治疗;Ⅳ级肾损伤患儿6例,保守治疗3例,2例行肾脏修补、引流,1例行血肿清除、引流;Ⅴ级肾损伤患儿3例,均行
目的 总结儿童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的诱因与病例特点,并探讨儿童RM血液净化治疗与常规水化碱化治疗之间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29例RM患儿的临床特点、发病诱因、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特点;分析血液净化与水化碱化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儿童RM的临床特点较不典型.诱发RM的原发病中,最常见为感染性疾病(55
目的 探讨儿童不同程度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儿和泌尿系统感染患儿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在血及尿中的改变,以明确NGAL在儿童AK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根据儿童AKI诊断标准,将入选患儿分别纳入AKI-R、I和F组,将同时期收治的儿童泌尿系统感染(ur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儿科急诊急救资源分布情况,便于今后整体部署,提高和开展重点急救技术.方法 对全省的二、三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的儿科急诊急救设备和救治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151家医院的资料显示有儿科床位4485张,2010年收治小儿重症5 308人次,能够开展呼吸机治疗的单位38家,血液净化治疗4家,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家,小儿ECMO治疗尚未开展.结论 我省有些儿科急救设备配置量偏低,急诊急救
目的 探讨腺样体肥大儿童的隐匿性心血管改变.方法 分析12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术前X线胸片、心脏彩超检查结果,于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并与术前比较.结果 术前所有患儿心胸比均正常,但肺动脉压升高[(22.6±3.6) mmHg,1 mm Hg =0.133 kPa],A峰E峰流速比值减小(1.01±0.17),右室舒张末内径增加[(1.88 ±0.18) cm].术后6个月,肺动脉压降低至(17.1
目的 探讨喘息性疾病患儿外周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表达及其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 将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间收治的喘息性疾病患儿分为哮喘急性发作组28例,喘息性肺炎组74例,并以正常儿童30例作为对照.应用RT-PCR检测哮喘急性发作组、喘息性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PPA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肺部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哮喘的相关基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存在与气道高反应性、IgE调节和特应性反应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在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STAT家族在炎症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STAT家族与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目的 阐述儿科重症哮喘治疗方法、并发症和预后,为将来制定儿科重症监护合作研究网络(Collaborative Pediatric Critical Care Research Network,CPCCRN)前瞻性研究计划提供依据。
脓毒性休克规范化液体复苏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不同的个体表现出的病理生理特点并非一致,液体复苏要注意具体患儿所表现出的特殊性.本文就脓毒性休克规范化液体复苏治疗中应考虑的特殊性进行讨论。
小儿急性肝功能衰竭是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其定义和适用范围与成人有较大差别.发病主要与病毒感染、先天和遗传代谢性疾病、药物中毒等相关,但具体病因在婴儿和年长儿有明显不同.本文仅就小儿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定义和常见病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