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綦家咀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曲黄河十八湾,一碗河水半碗沙。”滔滔的黄河水像不知疲倦的搬运工,将黄土高原的肥沃土壤,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渤海之滨,在盐碱荒滩上孕育出广袤的良田,吸引了众多垦荒者,在那里扎根繁衍。
  以前,黄河人海以利津为顶点呈扇形摇摆不定,形成了多个入海分支。利津县有“一溜十三夹河”之说。这十三夹河,指的是同处于黄河与其一条支流之间新淤地上的13个移民村庄。其中,以綦家夹河最为特殊,因村子凸入黄河,又叫綦家咀。现在,人们习惯用“三面黄河四面坝”来描述这个村子。
  綦家咀缘何三面黄河四面坝,第四道坝从何而来?这还要从该村特殊的地理位置说起。凸入河心的綦家咀,承受着黄河水的正面冲击,特别是汛期,波涛汹涌的河水迎面撞向堤岸,水量巨大很容易造成决口,所以綦咀险工历来都是黄河防汛的重点区段。
  新中国成立后,为做到黄河治理工作“防灾和兴利并重”,在綦家咀修建了黄河下游第一个引黄闸。上世纪60年代初,綦家咀引黄闸灌区废渠还耕。现在的綦家夹河新村,就建在昔日“引水沉沙”之处,正处于临黄堤与套堤之间,形成了三面黄河四面坝的独特景致。
  现在,綦咀险工仍在承受着母亲河的考验。堤岸边,一堆堆防汛备用的石块,码放的整整齐齐,像一排排守关的士兵,时刻凝视着犹如万马奔腾一般咆哮翻滚的河水。站在岸上,面向西南眺望波涛汹涌的黄河,弯弯曲曲的河面,金波泛起,激情荡漾,不禁让人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壮美诗句。
  放荡不羁、桀骜不驯的黄河水,用粗犷的臂膀拥抱着静若处子的夹河小村,河水的野性与小村的柔美相得益彰。村子与黄河只隔着几十米宽的杨柳林,在村里就能听见涛声阵阵。站在大堤上,通过杨树林的间隙,能看见村子里片片红瓦屋脊。长满绿草的黄河堤岸,一面种杨,一面植柳,杨柳依依,草色青青,风景如画。
  拥抱在母亲河臂弯里的綦家咀村民,欣然享受着母亲河慷慨的馈赠。沉沙池新淤积的土地土壤肥沃,正适合种植水果、蔬菜。浇地用的井水,是经过厚厚的河床过滤后的黄河水,清澈甘甜。因此,綦家咀种出的水果、蔬菜格外鲜嫩爽口,备受欢迎。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村民就开始种葡萄,先后引进了巨峰、大泽山、玫瑰香等多个优良品种。
  “百斛明珠富,清阴翠幕张。”清凉的雨后,伴着徐徐清风,漫步葡萄园,翠色欲滴的绿叶下,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若隐若现。葡萄园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一群妇女边剪葡萄边笑谈着,满脸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村民綦耀光种了三亩半葡萄园。他的生活就像他种的葡萄一样甜蜜。綦耀光和老伴都已年过花甲,孩子早已成家立业。葡萄园全靠老两口打理,一年到头基本都在园子里转悠。收获的季节,老綦每天早上要用摩托车带着一筐七八十斤重的葡萄进城去卖。今年,他种的一亩大棚葡萄就净赚了1万多元。
  綦家夹河距离县城约两公里,精明的村民没有错过时髦的生财之道,发展了农业生态观光体验旅游项目。丰收季节,走进綦家咀的葡萄园,人们能处处听见游客嬉戏的欢笑声。
  走进綦家夹河,呼吸新鲜空气,品尝新鲜甘果,抑或到綦咀险工的柳树下,静下心来,坐听涛声激荡,感受母亲河的多情与浪漫,让人浑身充满了惬意。
其他文献
如果问2010年济南发生的最大的事是什么?应该说是泉水复涌7周年。今年天公颇多偏爱济南,连连降雨使济南百泉竞涌,出现了济南泉水复涌7周年的盛景。  那么,如果问济南最重要的是什么,那么就是泉了。济南全市辖区内共有出露泉水645处,仅2.6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内就有136处之多,“水涌若轮”,“清泉石上流”,“掀开一块石板就有泉水流出”。虽然现在地下水位下降了,但在老城区,只要稍微一挖,照样会有泉水溢出
期刊
饮食男女,餐饮界的事总是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  尤其是鲁菜。鲁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是中国餐饮文化响当当的一块招牌。尤其在北方,整个北方菜就是在鲁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鲁菜的至尊就是宫廷菜。所谓“满汉全席”其实就是以鲁菜为基础。  但自从上世纪80年代起,鼎盛了几千年的鲁菜却走了下坡路。那个时候,市场经济开始显现威力,但鲁菜却仍然悠悠然然地走着  没有压力  也没有人注意到包装。然而与此同时,粤菜和
期刊
刘怀勇先生的山水、花鸟、书法、诗文俱佳,是一位颇具艺术潜质的文人画名家,是“万葫堂”美术馆的奠基人。万葫堂的取名,从一定意义上隐含了刘怀勇先生心胸博大的艺术境界,也预示着艺术耕耘中的硕果累累。解读他的中国画作品,给人以新的启发。  笔墨取胜。刘怀勇先生的花鸟画,纯以笔墨取胜,韵味十足。墨色丰富多彩,酣畅淋漓,犹如大热之天痛饮一杯冰啤的清爽之感。用笔老辣纵横,气势夺人,充分展露了刘怀勇先生桀骜不驯的
期刊
时尚先锋,流行这些字些以乎永远和--济南这座城市不搭边,济南一直都在这些东西的边缘游荡。与城市有关,与城市的人也有关。济南一直都走在传统与时尚的空当之中,不落后,但也不超前,流行的元素到了济南似乎总比潮流慢了半拍,由此也培养了济南人朴实的性格,这个城市不张扬,但却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久而久之,人们对济南的印象就是—个老城。  其实不然济南在深厚文化底蕴的熏陶下依旧流淌着时尚的血液,不管是年过半百的老
期刊
南安普敦位于英国版图的南端,是一个典型的港口城市,距首都伦敦100多公里,人口约23万。她背依广阔的英伦大陆,面向优美的怀特岛,特殊的地理位置,既没有让南安普敦“直面”波澜诡谲的英吉利海峡,也不失其天然良港的独特屏障。无怪乎,随着英国历史的演进,南安普敦作为重要港口城市的地位愈加稳固。    1620年4月, “五月花”号帆船满载着一百多名对新生活充满憧憬的清教徒,驶离了这个港口,那时的他们不曾想
期刊
清晨,当朝阳唤醒济南,泉城的脉搏随着车水马龙的经纬大道、熙熙攘攘的早市一起脉动。夜晚,送走夕阳,华灯初上。,济南不但没有沉寂,反而倍增活力,是的,这就是一个正在以时尚都市引领生活的济南。  长久以来,济南受儒家文化与思想的熏陶,一直是以一种中庸且保守的  城市姿态展示给世人。但近几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许多人对济南欠发达的夜生活多有诟病,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每
期刊
2005年,《收获》杂志开了一个个人体验性的专栏“亲历历史”。这与希拉里·克林顿的回忆录重名。大刊物有大气度。它不在乎与什么人的作品名称一样。名字就是个符号。它看重的是内容,是写作者、投稿者“文革”十年中的亲身经历,是一段个体对历史的见证。  征文效果出乎意料地好。来稿踊跃,读者感慨。2008年,当这个专栏的作品结集出版时,仍就还叫《亲历历史》,市场反映也颇为热烈。  是的,“文革”结束已逾三十年
期刊
中国第一部以大学生“村官”为题材的电视剧《花开的美丽季节》将人们的目光聚到了微山湖畔。微山县是故事的发生地,也是电视剧的拍摄地。这里真实地上演着一个个大学生“村官”的动人故事。  2004年以来,微山县先后选聘了4批共316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目前仍在村工作的有279名。该县始终将大学生“村官”作为后备干部来培养、优秀人才来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来配置,着力在管理、培养、使用等环节上创新机制
期刊
为什么爱济南?  也许。您是一个济南人,大明湖的荷花何时开,千佛山的杨柳何时绿。一切您早已习以为常。熟悉的城市里藏着您太多的故事,欢迎您说说济南情结。  也许,您是一个扎根济南的外地人。济南留下了您打拼的足迹。那奋斗背后的“济南梦”。肯定记录着您和这座城市的深深情缘。  也许。您只是一个匆匆而过的来济游客。因缘际会在济南短暂停留,济南,济南人又给您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又或者,您曾对济南有这样那
期刊
从下乡志愿者到“三支一扶”,再到今天的大学生“村官”,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扶持之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广阔的农村找到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新天地。    走进山东宁阳县伏山镇“青春创业示范园”,一片繁忙景象。  14名大学生“村官”首批种植的荷兰土豆正式开始收获,单产比本地所种的普通土豆高出近1000公斤!  “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土豆,还包含着我们大学生‘村官’初次创业的成功与经验。”后石村村委会主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