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ildPhotos领略自然摄影的力量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495355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9日,为期两天的WildPhotos 2012论坛第一天。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自然保护影像机构“野性中国”的创立者奚志农,和旗下摄影师徐健、黄一峰、董磊从伦敦一家旅社出发,步行去往位于市中心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论坛会场。他们笑称自己是WildPhotos 2012的“中国民间代表团”。
  WildPhotos是英国自然影像推广机构WildScreen从2006年起创立并每年举办的论坛,世界自然摄影业内久负盛名的顶尖高手和崭露头角的新人都有可能在台上露面,分享各自的摄影经历和理念,共同探寻自然摄影的力量。
  所以,尽管代表团一行五人提早到达皇家地理学会,还是发现两层的会场已经几乎座无虚席了。众多专业摄影师、图库和杂志编辑、大学相关专业的教职员,以及热爱自然摄影的大学生、伦敦市民……已经纷纷落座,对演讲满怀期待。
  两天的日程中,有20余位知名摄影师做了主题演讲。以《翠鸟河日记(Halcyon?River?Diaries)》为诸多自然摄影爱好者熟知的英国摄影师Charlie Hamilton James,从十六七岁就开始参加英国BBC野生生物摄影年赛并多次获奖,如今他已经为美国《国家地理》、BBC工作,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今年他继续把镜头对准自家门口的小河,再次获得了该年赛的奖项。董磊很早就知道他,但这次在现场听讲,更让他对Charlie的专业度大为钦佩:“我们国内的自然摄影师,很多人对‘专业’的理解局限在对高端相机、长焦镜头等器材的选购上,而国外摄影师会根据题材的需要来选择并应用适合的拍摄器材,甚至自己琢磨和DIY出适合拍摄的装置来。Charlie为了拍摄水獭在河里的生活行为,专门在河堤上挖了个洞,把加了防水壳的相机放在里面,旁边打了三四盏灯。这样当水獭出现的时候,远处背景里的老建筑和树林等环境元素也都被照亮、被拍进了画面里。”随着数码相机技术的发展,Charlie也尝试专门用超高ISO拍摄弱光下的野生动物,以探索高ISO在野生动物摄影中的可用性,这让董磊和徐健都深受启发。
  为某个物种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并竭力拍出好照片,这是奚志农认为的“职业野生动物摄影师”的特征之一。在奚志农看来,他们的另一个特征,则是长久地保持对自然界的关注,持续不断地拍出新作。这次参加演讲的德国摄影师Klaus Nigge,2009年拍摄的是菲律宾的食猿鹰,今年展示的则是新近拍摄的墨西哥尤卡坦的火烈鸟,和哈萨克斯坦与中国交界处的高鼻羚羊。
  “很多西方摄影师是把WildPhotos当作一次业内的例会来参加,把参加野生生物摄影年赛也只当作职业生涯中的一次经历。比如Paul Nicklen多前就已经开始在自然摄影领域频频获奖,今年还有新作问世,并在野生生物年赛上获得年度摄影师奖等多个奖项。
  对此,代表团成员们有着自己的理解。一方面,“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说,“只有不断地追求新物种,新地域,或者对已知物种拍出新意,照片才可能卖出去,才能谋得一份好生活。” 而另一方面,黄一峰指出,支持摄影师对自然摄影长久投入的,是他们对于自然本身发自内心的纯粹的热爱,而不是对于拍出好照片的热衷。
  来自墨西哥的Patricio Robles Gil不仅是一位摄影师,更是一位充满激情的自然保护主义者,30年来创建了两个知名的自然保护组织,并以自己的摄影作品为30多本有关书籍配图。让听众多少有些意外的是,这次论坛上,他介绍的作品多少有些“当代艺术”的味道。他请了数十名裸女在海洋里组成蓝鲸的大小和形状,然后自己潜入海中进行拍摄。最终的照片里恍然可见一条蓝鲸的身影。画面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蓝鲸这一世界最大哺乳动物的体量,也让人们隐约体会到它们有一天会消失不见、只成追忆的可能。Patricio正是用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呼吁人们参与到对蓝鲸的保护中。
  第一天论坛的压轴演讲是水下摄影师Brian Skerry带来的《创意、沟通与保护——水下的视野》。作为1998年开始就与美国《国家地理》签约的摄影师,他已经为这本杂志完成了20次委托拍摄任务。他不单拍摄水下美妙奇异的生物,也聚焦于威胁着生物和它们栖息地的现实问题。从他的演讲中,听众感受到了深入海洋进行拍摄和报道的力量。
  “足够深入的故事才有力量。”Brian的水下故事、德国摄影师Christian Ziegler的兰花和传粉昆虫的故事等等,已经再次印证了徐健内心对自然摄影的这一认识。“他们对自己的作品有认真的思考、有认识的高度、有知识的背景、有探寻的过程、有发现的喜悦、有幽默的智慧,所以演讲都言之有物,非常精彩。”徐健还总结说,“优秀的摄影作品都是基于思考、认识和行动,而在自然摄影领域的这三点上,我们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同行。”
  第二天上午的论坛上,居住在英国的德国摄影师Britta Jaschinski展示和介绍了她在中国拍摄到的动物园和马戏团的动物,以及被长期取胆的活熊的黑白照片。回忆当时的情形,奚志农承认,作为中国人,看到这些被自己同胞所囚禁、体罚乃至无情虐待的动物们的惨状,坐在台下的他感到有些抬不起头来。观众们为Britta鼓掌时,奚志农也起立发言,向这位女摄影师致敬,并表示“野性中国”愿意帮助她将这组作品带回中国展示,借以推动改善这些现状。
  或许西方对中国的印象的确有些模糊而片面,但董磊认为:“不管怎样,我们中国人都还是应该反省一下对待动物的态度,在药用虎骨、犀角和活熊的胆,食用鱼翅、野生动物等方面,我们确实应该与时俱进、移风易俗了。”而他们也相信,有力量的自然摄影作品,的确可以,也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
  第二天下午,论坛的“中国时间”到了。奚志农首先介绍了中国自然摄影的发展状况,包括参与者人群的飞速壮大,自然摄影论坛数量日益提高,自然摄影类书籍出版的上升态势等等。黄一峰讲了他在台湾的成长经历,董磊讲了西南山地的自然摄影,徐健介绍的则是中国自然界丰富美好的物种。在展示美好、可贵的画面的同时,他们也表达了作为中国自然摄影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会议间隙,有观众向他们表达了惊喜和敬佩之感,因为不少人没想到原来中国有那么多摄影师在关注自然,并以自己的行动推动自然保护。也许可以说,这个民间代表团为“中和”当天与会者对中国的糟糕印象发挥了自己的力量。不过这并不是奚志农一行参与此次论坛的初衷。
  WildPhotos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能激发摄影师们的职业理想。“在那样的氛围里,你才知道自己和他们的距离有多大。”奚志农说,“这次在WildPhotos的讲台上发言,并不说明我们自然摄影的水平有多高。我希望的,是借这次机会,把中国自然摄影的年轻一代带到国际舞台上,感受来自业界的震撼和鞭挞。希望下一次,我们是凭借我们的努力、刻苦,凭借我们高水准的影像,再次出现在WildPhotos的讲台上。”
其他文献
10月,新华社的展览《人民的……艺术家》参加了第四届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展览被安置在主场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最大的一块草坪上,背后是著名的黑茶山。每幅作品被制作到2米。画面上的徐悲鸿、梅兰芳、巴金、冰心、赵树理、古元、常香玉、马思聪、丰子恺、周信芳、侯宝林、张瑞芳们离士兵、工人、农民以及孩子那么近,离土地那么近。我注意到很多参观者,在大幅照片前伫立良久,似乎在与这些已经离世的杰出艺术家对话
期刊
“夕阳落下,CBD璀璨的灯光亮起,长安街、东三环车流如织,国贸建筑群、央视新址等一幢幢大楼晶莹剔透……”10月22日晚17点59分,中关村上空,伴着轰鸣的发动机声,《北京日报》摄影记者饶强在直升机上拍摄了绚丽迷人的北京夜色图。这也是他参与的《航拍新北京》专题拍摄任务中的一张。  饶强的这组航拍照片共分为《壮美北京》、《北京之绿》、《北京之水》、《北京之路》、《北京之夜》、《北京之韵》、《北京之郊》
期刊
影像在收藏市场上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表现稳健的门类。随着越来越多的艺术收藏者开始关注摄影作品本身所独具的人文价值,一些富人也将摄影收藏视为更有意义的处理余钱的方式,因此在2012年国内整个拍卖行业市场并不景气的情况下,摄影收藏似乎并未遇冷。对于国内摄影收藏领域的现象、原因和发展趋势等,我刊本期特邀新华社资深图片编辑曾璜与我们分享他的观察和分析。  摄影世界:您是否可以回顾一下2012年摄影收藏领域的发
期刊
【言论】  佳能canon:#影像名人谈#人物内在的思想、精神和灵魂,有时会在一瞬之间,通过他的眼睛、双手和体态表现出来,这就是需要紧紧抓住的、稍纵即逝的最重要的瞬间。——by 尤素福·卡什  11月7日17:26 来自专业版微博  王鹭佳:摄影要艺术化,艺术却想纪实化?批评家称刘小东画的“大都是历史的匿名者,他们是人群中的人。如果后世人要从绘画中去了解20世纪末期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他的作品毫无疑
期刊
如果说,埃文斯《美国照片》项目拍摄的是高速公路发达之前的美国社会,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是反映美国开始修建高速公路之后美国人的异化现象,斯滕菲尔德的《美国前景》是记录美国中产阶级实现“美国梦”之后的状况,里卡德的《新的美国图片》则是揭示许多美国人无法实现“美国梦”的现状……  2011年秋,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新摄影”系列展览推出道格·里卡德《新的美国图片》(A New American Pi
期刊
在摄影术发明后的一百多年里,随着技术的创新,不断有新型照相机出现,有些机型深受人们喜爱,得以不断改进,延续很长时间;更多的则是匆匆过客,很快就从市场上消失,甚至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双镜头反光折叠相机就是一种几乎已经被人们遗忘了的设计奇特、造型别致的相机。  最初期的相机是通过背板玻璃屏取景的,对焦后要换成玻璃板或散页片板进行曝光,为了实现取景后立即进行曝光, 人们发明了双镜头相机。那实际上是竖放在
期刊
彭:什么对于摄影最重要的,如果只让选一条,您选哪条?  宋:早在2003年,《大众摄影》杂志采访我,结尾时的提问是:如果只让选一条,您认为一幅好照片最重要的是什么?当时我顿了一下,因为平时真没这么考虑过,过了一会儿我的回答是“构图”。答完了心中忐忑,不知对不对。大概四年后,我看到欧洲一家杂志对布列松的专访,问了同样的问题:您认为一幅好照片最重要的是什么?布列松不假思索地答道:“构图。”他还补充说,
期刊
2012年10月的英国《职业摄影师》介绍了职业摄影领域相关的丰富的内容,包括用光指导、市场资讯、后期修改技巧,以及著名商业摄影师访谈等等。  其中,市场资讯方面,《职业摄影师》用一篇名为《越来越盖蒂化了?》的疑问句标题文章盘点了当下图片库市场的发展历程及趋势,并通过一系列的数字加以阐释。文章以盖蒂近年的大幅市场扩张为起点,对图片市场的发展和走向进行了梳理和发问。  在该文作者看来,曾经图片市场中三
期刊
要靠近和拍摄到野生动物是需要许多技巧的,“偶遇”它们不仅要靠运气,更需要必要的准备和策略。在英国《实用摄影》7月刊中,野生动物摄影师克莱格·琼斯(Craig Jones)和安迪·茹斯(Andy Rouse)就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拍摄技巧。  如果你想要不被发现地接近野生动物,拍到构图饱满的画面,克莱格·琼斯的十个野生动物拍摄技巧一定能帮到你。克莱格曾是一名军事狙击手,后成为一位野生动物摄影师,已经有3
期刊
10月29日星期一,飓风“桑迪”即将抵达前的清晨,纽约已是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所有公交地铁线路已经停止运营,大多数公司、非应急机构停止办公、中小学全部停课。电视上滚动播放着天气的实时状况、预测飓风桑迪登陆的时间和路线。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一次次地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中,向市民介绍飓风进展、防护措施和可能带来的危害,要求处在危险区域的市民尽快撤到避难所内。  一  我背着相机沿着曼哈顿第一大道向北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