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南宁市规划展示馆以融合山体与绿色生态为设计思想,按国家二星级绿色公共建筑进行设计。在整体造型设计上创造出热带雨林的空间概念,屋顶为种植曲屋面,将热带雨林的形象进行拓扑变形使之成为建筑的表皮。施工中采用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以“四节一环保”为准则构建一个人工绿色生态体系,从设计到施工重新诠释了绿城南宁的深刻绿色文化内涵。整个建筑既体现了与众不同的标志性造型,又体现了对南宁历史人文的尊重。
【关键词】绿色建筑;种植曲屋面;施工技术;四节一环保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南宁市规划展示馆工程位于南宁市桂花路与凤岭南路交汇处。总建筑面积约20715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2层,局部3层,建筑最高高度为22.8m。建筑结构形式:规划展览区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办公区采用框架结构。
图1 南宁市规划展示馆鸟瞰图
工程是融合山体与绿色生态的设计思想成为该项目的设计核心,整个建筑以流动的形体为主题,规划展示馆建成后将形象地展示南宁悠久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南宁城市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南宁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展示馆内部空間组织,以热带雨林为概念,空间连续变化丰富。
本建筑按国家二星级绿色公共建筑进行设计和施工。以“四节一环保”为准则构建一个绿色生态体系。
南宁规划展示馆二星级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本工程二星级绿色建筑技术措施以满足国家二星级绿色公共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使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产生节能环保的综合效益。
节地与室外环境
南宁市规划展示馆在整体造型设计上,首层创造出热带雨林的空间概念,建筑的外形用现代建筑语汇,从形体到表皮设计重新诠释了绿城的深刻内涵。屋顶的形式如同周边蔓延的山体,雍容大度与环境相得益彰,将热带雨林的形象进行拓扑变形使之成为建筑的表皮,用现代建筑语汇重新演绎传统文化,行走其中,如同漫步在热带雨林,感觉粗旷但细节丰富。整个建筑既体现了与众不同的标志性,又体现了对城市历史人文的尊重。
节能与能源利用
南宁市规划展示馆建筑形态,立面采用连续的弧形玻璃幕墙和起伏的屋面。使整个建筑形态富有动感,同时结合节能设计,玻璃采用低辐射,钢化夹胶,安全环保的特种玻璃,在玻璃后方设置大小高度形态变化的金属百叶遮阳,让立面在统一的材料下因应形态产生丰富的变化。
绿化系统采用地面绿化,绿化屋顶花园绿,提高绿地率和绿化率,可起到遮阳、降温、导风的作用,并减少对城市的热岛效应,对节能有利。在结构花筒中设置采光天窗,地下室照明采用光导纤维技术采光,减少人工照明,玻璃幕墙使用双层LOW-e中空玻璃,减少能量的损耗。
图2 幕墙采用LOW—e中空玻璃
建筑南北朝向避免西晒,外墙选用高性能的维护体系,降低外墙的热负荷。设置内庭院及架空花园,改善自然通风和采光条件。在室外广场设置太阳能光电遮阳装置为车辆停放及乘客上下车提供遮蔽,并对产生的电能进行整体规划利用,为电动交通工具充电。在项目周边及道路沿线设置风光互补路灯,综合利用场地有限风能和太阳能。通过风能和太阳能两种方式能源互补,提高路灯的照明时长和使用效果,同时风光互补型路灯造型非常有特点,易于辨别,对于本项目可再生能源利用有较好的宣传和示范作用。
图3 增加光导管改善地下室采光效果
屋面保温隔热层采用喷涂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此材料具有节能环保、低维护耐久性好,材质轻而坚固,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同时也是一种无缝防水保温系统,因此可以消除热桥并提供优异的保温功能。
图4 屋面聚氨酯喷涂泡沫隔热保温层(文章来源环球聚氨酯网)
本工程在施工阶段将节约用电作为主要节能措施,同时也是降低自身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
1)合理选择施工现场临时变压器位置及容量。尽可能缩短低压输电线长度,以降低线路损耗和电压损耗。其次对施工现场用电负荷及同期使用时间进行预先计算,将变压器的平均负载效率控制70%-85%,降低空载损耗,节约电能。
2)合理规划供电线路,杜绝私搭乱接。避免出现供电接线方式不合理,线路过长,导线截面积与此负载不配套等造成的线路损耗增大,功率因数下降,及时淘汰破旧、断芯、断股的橡皮线缆。
3)降低无功功率,逐步淘汰老旧耗的电焊机、切割机等,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节约能源。
4)临时办公及后勤区选用节能灯、T5光源、变频空调、节能冰箱、LED电脑显示器等绿色节能办公设备。
图5 采用节能灯具
5)加强对职工的节能教育,树立节约能源人人有责的理念,制定用电管理制度,认真执行用电操作规程和用电技术规范。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雨水回收
屋面采用虹吸雨水回收技术,通过收集管网汇集至雨水回收机房,经处理雨水用于绿化浇灌,道路冲洗等,
屋面雨水回收利用的工艺流程是:屋面雨水→初期径流弃流→雨水蓄水池沉淀→过滤消毒→供绿化用水。回用雨水的水质符合国家再生污水的水质标准外,并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的要求。
本工程在施工阶段节约用水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建筑区、生活区各装设水表,分别计量;生活区洗漱池及卫生间全部采用节水型龙头,提高节水率
图6采用节水管网
2)洗车池采用循环用水,清洗车辆后的污水经过沉淀后反复利用。
图7 三级沉淀池图8场地道路洒水养护
3)采用自行设计的节水型洒水车,控制好洒水量,地面保持潮湿即可。
节材与材料利用
1)本工程所有混凝土均采用预拌混凝土,由商品混凝土公司向施工现场供应商品混凝土,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减少现场和城市环境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预拌砂浆,本工程找平、砌筑、抹灰等作业砂浆采用搅拌站集中预拌的方式,以提高搅拌效率,节约人力和物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本工程在二层及屋面层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结构跨度适中,技术上适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使建筑实现大跨度、大柱网的结构形式,增加建筑平面使用的灵活性和使用面积,改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3)废弃物再利用。本项目建筑部分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其技术性能满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T11968-1997国家标准要求
4)材料可回收利用。建筑大量使用可回收的钢结构、铝合金吊顶、钢筋、木材和门窗玻璃。
5)就地取材。优先选用本地的建筑材料和制品,减少材料运输过程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60%以上。
6)根椐施工进度、库存情况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材料加工过程中损耗。进场材料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二次搬运。现场材料码放整齐,成品、半成品堆放有序,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到位。
图9 方木码放整齐图10 钢管堆放有序
7)废旧材料利用,如采用废弃模板制作洞口防护、降噪棚等。对废弃木方进行对接,二次利用,浇筑后剩余的混凝土用来硬化道路等。
图11 利用废旧材料进行防护图12 剩余混凝土硬化道路
9)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避免二次施工造成材料浪费。
10)在装修深化设计中充分考虑材料的规格尺寸,尽量减少浪费。如利用地砖裁下的小边做踢脚等。
11)非存档文件纸采用双面打印或复印,废弃纸张回收再利用。
环境保护
严格执行《南宁市联防联控市区扬尘污染工作方案的通知》工作要求,采取一系列措施尽量将扬尘量控制到最小,确保现场周围的环境清洁,全力支持南宁市城乡清洁工程。
图13参与城乡清洁工程建设 图14 土方车清洗
1)对现场现有绿地进行维护,保養,确保绿植存活。根椐道路使用情况,对场地内道路进行一次性硬化,现场配备洒水设施,设专人每天早晚对现场道路清扫,并洒水降尘。
图15 场内道路硬化及绿色施工宣传标语
2)水泥和其他细颗粒散体材料,在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卸运和使用时轻拿轻放,防止遗洒、飞扬、减少污染。
安全及职业健康
在生产过程中积极营造安全、规范的工作环境,在安全防护工作中,遵循防护设施重复利用原则,用废旧钢管制作工具式防护栏杆,并周转使用。
图16施工现场工具式栏杆
做好施工现场及周边围墙标化工作
图17 施工现场CI标识
图18 围墙标识
现场建立卫生责任制,炊事员持证上岗,食堂按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办理卫生许可证并严格日常消毒;现场设置医务室并配备急救药品,定期开展卫生检查、卫生教育、急救培训等卫生防疫活动。
南宁规划展示馆二星级绿色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认真贯彻绿色建筑理念,落实绿色施工责任制,创造了整洁规范的作业环境,全员全过程管理,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保障,对工程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自主开发工具式防护栏杆,对废旧钢管得复利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绿色施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材料和能源消耗,有效节约了施工成本,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关键词】绿色建筑;种植曲屋面;施工技术;四节一环保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南宁市规划展示馆工程位于南宁市桂花路与凤岭南路交汇处。总建筑面积约20715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2层,局部3层,建筑最高高度为22.8m。建筑结构形式:规划展览区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办公区采用框架结构。
图1 南宁市规划展示馆鸟瞰图
工程是融合山体与绿色生态的设计思想成为该项目的设计核心,整个建筑以流动的形体为主题,规划展示馆建成后将形象地展示南宁悠久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南宁城市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南宁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展示馆内部空間组织,以热带雨林为概念,空间连续变化丰富。
本建筑按国家二星级绿色公共建筑进行设计和施工。以“四节一环保”为准则构建一个绿色生态体系。
南宁规划展示馆二星级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本工程二星级绿色建筑技术措施以满足国家二星级绿色公共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使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产生节能环保的综合效益。
节地与室外环境
南宁市规划展示馆在整体造型设计上,首层创造出热带雨林的空间概念,建筑的外形用现代建筑语汇,从形体到表皮设计重新诠释了绿城的深刻内涵。屋顶的形式如同周边蔓延的山体,雍容大度与环境相得益彰,将热带雨林的形象进行拓扑变形使之成为建筑的表皮,用现代建筑语汇重新演绎传统文化,行走其中,如同漫步在热带雨林,感觉粗旷但细节丰富。整个建筑既体现了与众不同的标志性,又体现了对城市历史人文的尊重。
节能与能源利用
南宁市规划展示馆建筑形态,立面采用连续的弧形玻璃幕墙和起伏的屋面。使整个建筑形态富有动感,同时结合节能设计,玻璃采用低辐射,钢化夹胶,安全环保的特种玻璃,在玻璃后方设置大小高度形态变化的金属百叶遮阳,让立面在统一的材料下因应形态产生丰富的变化。
绿化系统采用地面绿化,绿化屋顶花园绿,提高绿地率和绿化率,可起到遮阳、降温、导风的作用,并减少对城市的热岛效应,对节能有利。在结构花筒中设置采光天窗,地下室照明采用光导纤维技术采光,减少人工照明,玻璃幕墙使用双层LOW-e中空玻璃,减少能量的损耗。
图2 幕墙采用LOW—e中空玻璃
建筑南北朝向避免西晒,外墙选用高性能的维护体系,降低外墙的热负荷。设置内庭院及架空花园,改善自然通风和采光条件。在室外广场设置太阳能光电遮阳装置为车辆停放及乘客上下车提供遮蔽,并对产生的电能进行整体规划利用,为电动交通工具充电。在项目周边及道路沿线设置风光互补路灯,综合利用场地有限风能和太阳能。通过风能和太阳能两种方式能源互补,提高路灯的照明时长和使用效果,同时风光互补型路灯造型非常有特点,易于辨别,对于本项目可再生能源利用有较好的宣传和示范作用。
图3 增加光导管改善地下室采光效果
屋面保温隔热层采用喷涂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此材料具有节能环保、低维护耐久性好,材质轻而坚固,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同时也是一种无缝防水保温系统,因此可以消除热桥并提供优异的保温功能。
图4 屋面聚氨酯喷涂泡沫隔热保温层(文章来源环球聚氨酯网)
本工程在施工阶段将节约用电作为主要节能措施,同时也是降低自身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
1)合理选择施工现场临时变压器位置及容量。尽可能缩短低压输电线长度,以降低线路损耗和电压损耗。其次对施工现场用电负荷及同期使用时间进行预先计算,将变压器的平均负载效率控制70%-85%,降低空载损耗,节约电能。
2)合理规划供电线路,杜绝私搭乱接。避免出现供电接线方式不合理,线路过长,导线截面积与此负载不配套等造成的线路损耗增大,功率因数下降,及时淘汰破旧、断芯、断股的橡皮线缆。
3)降低无功功率,逐步淘汰老旧耗的电焊机、切割机等,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节约能源。
4)临时办公及后勤区选用节能灯、T5光源、变频空调、节能冰箱、LED电脑显示器等绿色节能办公设备。
图5 采用节能灯具
5)加强对职工的节能教育,树立节约能源人人有责的理念,制定用电管理制度,认真执行用电操作规程和用电技术规范。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雨水回收
屋面采用虹吸雨水回收技术,通过收集管网汇集至雨水回收机房,经处理雨水用于绿化浇灌,道路冲洗等,
屋面雨水回收利用的工艺流程是:屋面雨水→初期径流弃流→雨水蓄水池沉淀→过滤消毒→供绿化用水。回用雨水的水质符合国家再生污水的水质标准外,并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的要求。
本工程在施工阶段节约用水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建筑区、生活区各装设水表,分别计量;生活区洗漱池及卫生间全部采用节水型龙头,提高节水率
图6采用节水管网
2)洗车池采用循环用水,清洗车辆后的污水经过沉淀后反复利用。
图7 三级沉淀池图8场地道路洒水养护
3)采用自行设计的节水型洒水车,控制好洒水量,地面保持潮湿即可。
节材与材料利用
1)本工程所有混凝土均采用预拌混凝土,由商品混凝土公司向施工现场供应商品混凝土,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减少现场和城市环境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预拌砂浆,本工程找平、砌筑、抹灰等作业砂浆采用搅拌站集中预拌的方式,以提高搅拌效率,节约人力和物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本工程在二层及屋面层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结构跨度适中,技术上适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使建筑实现大跨度、大柱网的结构形式,增加建筑平面使用的灵活性和使用面积,改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3)废弃物再利用。本项目建筑部分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其技术性能满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T11968-1997国家标准要求
4)材料可回收利用。建筑大量使用可回收的钢结构、铝合金吊顶、钢筋、木材和门窗玻璃。
5)就地取材。优先选用本地的建筑材料和制品,减少材料运输过程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60%以上。
6)根椐施工进度、库存情况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材料加工过程中损耗。进场材料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二次搬运。现场材料码放整齐,成品、半成品堆放有序,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到位。
图9 方木码放整齐图10 钢管堆放有序
7)废旧材料利用,如采用废弃模板制作洞口防护、降噪棚等。对废弃木方进行对接,二次利用,浇筑后剩余的混凝土用来硬化道路等。
图11 利用废旧材料进行防护图12 剩余混凝土硬化道路
9)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避免二次施工造成材料浪费。
10)在装修深化设计中充分考虑材料的规格尺寸,尽量减少浪费。如利用地砖裁下的小边做踢脚等。
11)非存档文件纸采用双面打印或复印,废弃纸张回收再利用。
环境保护
严格执行《南宁市联防联控市区扬尘污染工作方案的通知》工作要求,采取一系列措施尽量将扬尘量控制到最小,确保现场周围的环境清洁,全力支持南宁市城乡清洁工程。
图13参与城乡清洁工程建设 图14 土方车清洗
1)对现场现有绿地进行维护,保養,确保绿植存活。根椐道路使用情况,对场地内道路进行一次性硬化,现场配备洒水设施,设专人每天早晚对现场道路清扫,并洒水降尘。
图15 场内道路硬化及绿色施工宣传标语
2)水泥和其他细颗粒散体材料,在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卸运和使用时轻拿轻放,防止遗洒、飞扬、减少污染。
安全及职业健康
在生产过程中积极营造安全、规范的工作环境,在安全防护工作中,遵循防护设施重复利用原则,用废旧钢管制作工具式防护栏杆,并周转使用。
图16施工现场工具式栏杆
做好施工现场及周边围墙标化工作
图17 施工现场CI标识
图18 围墙标识
现场建立卫生责任制,炊事员持证上岗,食堂按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办理卫生许可证并严格日常消毒;现场设置医务室并配备急救药品,定期开展卫生检查、卫生教育、急救培训等卫生防疫活动。
南宁规划展示馆二星级绿色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认真贯彻绿色建筑理念,落实绿色施工责任制,创造了整洁规范的作业环境,全员全过程管理,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保障,对工程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自主开发工具式防护栏杆,对废旧钢管得复利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绿色施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材料和能源消耗,有效节约了施工成本,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