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质,让课堂绚出七彩虹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udboy_linux_w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则漫画表现的是课堂,讲台上的老师顶着一个正方形的脑袋,台下的学生无一例外都是正方形的脑袋。这里揭示出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就成了老师的“克隆儿”。这显然不适应现在的教学观。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动态生成式教学中提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我理解的“动态生成式教学”就是要将课堂由“教师教”回归到“学生学”的本质,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动态生成式的课堂中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也不再是教师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个劲儿地按预定的教案往下教,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动态生成教学满足了学生探求的欲望,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如:有了不同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等,他们需要进一步学习。动态生成教学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课堂上不图省事,不求花哨,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都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一、预设增大弹性,准备生成
  
  强调“生成”,先要解决好“预设”。我们不能等到走进课堂时,才发现学生有着许多与“预设”不相符的地方,我们的很多工作要做在前面,要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来思考:学生学习的起点在什么地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什么更加感兴趣?旧知与新知的距离有多大,需要给学生一些暗示吗?这些暗示会不会降低学生的思维强度’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或学生对提出的各种问题可能作出怎样的回答2这些,我们在预设时,必须了解,必须关注。我们不能因为强调生成而忽视预设。只有在预设上多下工夫,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成的问题。同时课前预设应设置一定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弹性,而不应把每一步(甚至每一句话)都进行预设,把每一个预设都框住。只有这样,才会使教师的教学既有胸有成竹的从容,又不缺灵活机智的创造,才会使课程的生成成为可能。
  例如:教学《找规律》,这实际是奥数教材中的植树问题,教材中例题呈现的很简单只是排在两端的比排在中间的多一个,而练习中又出现了两端不摆,以及摆成封闭图形的情况。介于这种情况,我改变了教学计划,就以植树问题为载体,与学生共同归纳出所有情况,然后指导练习,避免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二、课堂善于捕捉,随时生成
  
  教师应真正把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确立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的意识,课堂中尽可能多地创造人人可以独立操作、充分参与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更多地先尝试再分析,先猜想再验证,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新知。教师要留心捕捉和筛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鲜活的课程资源,据此来调整教学行为。学生间的差异是教学的资源,课堂中学生正确的答案、精彩的见解、独特的解题思路。乃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认识障碍等也都是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要巧用资源促进生成。这样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资源进行教学,使学生的问题和思维障碍有机会暴露出来。经过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以及群体之间的讨论和思维碰撞而形成对知识的理解,是一个真实的数学学习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1/2,同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学生用不同的折法表现着1/2并贴在黑板上,突然有一个学生喊了一声:“我能折出圆的1/4!”同学们把惊奇的目光投了过去,此时我刻意显得格外惊讶:“什么?你能折出圆形的1/4?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同学们吗?”这位学生举起手中的圆形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圆形的1,/4。”我表扬他有创意,并追问:“那你能说说1/4是什么意思吗?”这位学生兴致勃勃地讲出了1/4表示的意思,这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教师趁机给了一句:“你们还有别的折法吗?试试看?”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学生认真地折着、说着,每张小脸上都洋溢着参与的快乐,创造的愉悦。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由于我及时抓住反馈信息,趁机引导,调整教学思路,使本节课有了意外的收获。其实,我们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就是要根据学生和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追求课堂活动的真实,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再现“原汁原味”的课堂生活情景。
  让课堂回归“学生学”的本质,我们终将走出教“教案”的藩篱,走向“教人”的境地,那时,我们所营造的课堂将改变现在的整齐划一,呈现一副多彩的画面,像一道绚丽的七彩虹,使心灵沉醉其中的每一个孩子却变得神清气爽,精神奕奕,才智清明。
其他文献
在规模化猪场中,母猪的发情鉴定及管理是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很多养殖者比较关心如何提高后备母猪发情率,从而增加产仔数量。母猪发情是比较复杂的生理现象之一,且很多因素都会影
本文就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介绍了测量中几种常用的坐标系,并介绍了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关系。以便学生对于本知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能在以后的实践中更好的应用。
羔羊是指从出生到断奶这一时期的小羊,一般到3月龄左右。肉羔羊生长发育最快,可塑性较大。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本阶段的生长发育,以及成年时的体型结构、生产性能。因此,在
奶牛副结核病是一种致死性传染病,病牛主要特征是腹泻、卡他性肠炎,是一种牛常见病,特别是奶牛症状严重,该病具有很长的潜伏期,成年牛感染后通常不会表现出症状,但妊娠奶牛会
通过对数学教学的研究,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必须进行统一的规范与改进,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蛋鸡养殖生产中常见和多发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综合征,特点是发病突然,产蛋量下降,高产蛋鸡发病后会发生突然的死亡,会给蛋鸡养殖带来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创设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可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魅力会让学生求知若渴的心扉随之打开,学生的心潮也随着教师的感情激流而澎湃。  一、课堂教学气氛优化的四个外在特征  1.气氛和谐  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默契配合,表明了高度的教学民主性。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津津有味。师生间教与学信息交流充分,情感沟通舒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新增了“课题研究”的内容。物理课题探究教学是培养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活动,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下面结合尖端放电现象的研究实践,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课题探究的设计与准备  1.方案的设计  2.实验器材的准备  本课题采用的高压装置是从实验室获得,主要有三种:手摇感应起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