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争面子,清敢府甩脸子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H_590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瓜分中国的列强之一,意大利的起步实在是太晚了。意大利在1866年曾派代表团入北京,向清政府吹嘘自己是古罗马帝国,全世界的宗教中心也在意大利,不过清政府对这些言辞并不感冒。在这一阶段,意大利的殖民目光仍停留在非洲,除了传教士,很少有私人或者企业对东方的事物感兴趣,意中关系似乎是可有可无。
  1896年,17000名意大利殖民军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当地向导的诱骗下中了埋伏,被埃塞俄比亚军队消灭了7000人,舆论哗然,意大利国际威望大跌。又因非洲几乎被瓜分完毕,而仅存的独立地区又无法征服,意大利人的兴趣开始投向东方,准备在东方找回颜面。
  正好意大利的丝绸产品在欧洲颇有市场,因此意大利每年要进口生丝,而中国生丝产量客观。1897年年底,德国借巨野教案(山东巨鹿某县村民杀死德国神甫)强占胶州湾,清政府竟然没有抵抗,这一举动极大地刺激了意大利政府,因为意大利传教士也遍布华北,意大利政府却没有得到任何便宜。他们认为意大利也可以像德意志帝国一样在华肆无忌惮地攫取利益,于是派出“马可·波罗”号巡洋舰勘察中国东南沿海,准备寻找一个合适的租借地和泊位。
  经过勘察,意大利初步选定了台州和三门湾,希望在此进行生丝进口。然而两江总督刘坤一拒绝为生丝办理火灾保险,这使得意大利进口生丝成本极高。其实中国是担心生丝出口会让本国丝绸销量下降,并非针对意大利。然而意大利却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对刚刚在非洲失败的自己的侮辱。
  1898年,急于寻回面子的意大利派驻华公使马蒂诺到北京,准备在东南沿海索取殖民地,然而戊戌变法的开始使得这位公使沉寂了下来,开始静观其变。马蒂诺在北京的意大利使馆中毫无作为,也不与他国公使来往,以至于对仇洋势力掌控了朝廷一无所知。这一年年底,意大利当局决定选择三门湾作为意大利在华殖民的桥头堡。
  作为后来者,显然要尊重一下先到的人的态度。意大利为了攫取三门湾,开始派人遍访欧美列强以求支持。英国首相得知意大利的企图后大怒,认为意大利作为外来户横插一杠子,显然破坏了列强在华的均势。然而英国驻华公使却比较乐观:意大利没有实力向清廷提要求,也不会影响英国在长江流域的利益,面子上支持一下也无妨。法国虽然对意大利的加入也很不满,但是自己正在寻求租借广州湾,也不好明确反对,只是暗中阻挠。主张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美国人没有表态。在华利益颇多的俄国公然反对意大利。日本正在窥视厦门,也没有对意大利的行为表示反对。只有德国人劝说罗马当局放弃这种换不来任何利益的要求。
  在列强并未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1899年,意大利决定对中国索要三门湾。索要条款包括:意大利租借三门湾25年至50年,并拥有特权,条款参照《胶澳租借条约》,同时获得三门湾到鄱阳湖的铁路修筑权。为表决心,意大利政府派三艘战舰驶进中国海域示威。马蒂诺起草照会,递交总理衙门,憧憬着意大利会和德国一样,拥有一块自己的殖民地。然而,清政府做出了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决定。
  清政府不仅对意大利的要求一口回绝,而且没有拆看马蒂诺递交的照会,而是原封不动退还。马蒂诺在给罗马的信中愤怒地提到:清政府将照会没有拆阅就当面退还,是看不起意大利,是对意大利的当面羞辱。愤怒的马蒂诺要求意大利政府对中国“动武”。
  1899年3月10日,马蒂诺傲慢地向总理衙门递交了最后通牒,声称四日内不接受意大利的要求,意大利战舰将起锚直取三门湾。然而,这一天,意大利当局发出了两份电报。第一份要求马蒂诺递交最后通牒,第二份要求暂时搁置最后通牒事务。混乱的意大利使馆搞错了电报顺序,将两份电报颠倒了,以至于马蒂诺以为递交最后通牒是最终电报。此事一出,全球舆论哗然。尚未做好战争准备的意大利不敢想象马蒂诺居然对中国递交了最后通牒,万分窘迫下,马蒂诺被勒令收回最后通牒回国述职。
  马蒂诺的愚蠢使得意大利政坛为之混乱,意大利人不明白清政府为何如此公开、如此残酷地羞辱意大利政府,因而坚持要在中国找回面子。1899年5月,新任驻华公使萨瓦戈带了四艘战舰赴华就任,不仅要收拾马蒂诺的烂摊子,也肩负着收回意大利脸面的重任。
  萨瓦戈的舰队抵达上海后故意赖着不走,借此示威清政府,逼迫总理衙门重新谈判。然而直到这一年6月,清廷也没有理睬萨瓦戈。萨瓦戈不仅没有挣回面子,反而不得不尴尬地北上赴任。萨瓦戈雄心勃勃,意图索取三门湾。然而6月底,他收到罗马的电报——政府已经放弃远东的殖民活动,只要租一个海军加煤站要回面子即可。同时罗马还声称现在如果想通过战争挽回面子需要准备两个月,而且贫苦的意大利人民也拿不出这笔钱,对华动武基本告吹。萨瓦戈不死心,准备索取铁路修筑权,总理衙门明确告诉他——此事没有商量的余地。
  三门湾不行,铁路不行,那么加煤站呢?1899年整个夏天,萨瓦戈都在争取一个加煤站,然而清政府依然拒绝。清政府在照会中表示,中国不理解意大利为什么要一个加煤站,因为意大利海军和商业利益不足以提出这种要求。失去西方列强的支持,也没有挽回自己的面子,意大利的国际声誉在对埃塞俄比亚动武而一落千丈后,又在中国再次跌入谷底。中国甚至传出谣言,说“马可·波罗”号巡洋舰是意大利租来的。
  一向软弱的清政府这一次怎么会如此刚硬?首先,清政府是知道意大利底细的。早在几年前,清政府驻英大臣就上书朝廷,说意大利国小民贫、不足为惧。又由于意大利来华索取利益只是和英国商量,孤立了法国,所以法国极度痛恨意大利,法国甚至私下里向中国透露意大利的底细和筹码。
  其次,戊戌政变之后,朝廷由仇洋势力把持,马蒂诺递交最后通牒后,清廷甚至没有辩论便开始备战。当萨瓦戈停留在上海时,朝廷密电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浙江巡抚整饬军备,以防意大利来犯。当萨瓦戈北上赴任时,清政府电令直隶总督备战,密令袁世凯率领新军向山东沿海运动。1899年,刘坤一在长江口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军演,意大利仍无动作,朝廷上下皆认为“意大利不足惧”。
  三门湾事件失败后,内外交困的意大利内阁迅速倒台,清廷的仇洋势力得到了巩固。守旧的、仇洋的满洲贵族们发现“洋人不足惧”,甲午战争后被击碎的自信借着这次对意大利的虚假胜利又一次建立起来,朝廷大员们又一次盲目自大,而这一自大,在之后的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编辑/冰如
其他文献
在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中,吴玠的军事成就仅次于岳飞。吴玠病逝后,弟弟吴璘继承兄业,竭毕生精力措置川陕边防,并多次击退金军,终于使四川免遭金军践踏。可以说,如果没有吴氏兄弟的力挽狂澜,宋金西部战争史就要重写。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吴玠、吴璘作为国之干城,其后人中却出了一个叛国投敌的败类,此人不但败空吴氏家业、毁灭吴氏忠烈之名,还破坏了南宋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大业,成了南宋的罪人。  吴家这个不肖子
汉武帝即位之后,由于对匈奴、越、西南夷发动战争,国力消耗很大,加之政府安置大量流民,致使西汉初期积累的国力大衰,财政危机严重。此时的大商人们不但不为国家做贡献,还趁机牟取暴利。为了缓解财政危机,汉武帝迫不得已使出了下策——卖官鬻爵。尽管这一政策在施行一段时间后即告停止,但这种做法一直为后人所诟病。  与汉武帝相比,朱元璋赚钱弥补国库亏空的手段更等而下之。  洪武初年,朱元璋建都金陵,在秦淮河畔设置
1968年,18岁的美军列兵蒂姆·约瑟夫抵达马里兰州埃奇伍德兵工厂,执行一项为期两个月的“特殊任务”——为军方测试新式武器。次日早上,約瑟夫被要求填写一张表格。之后,一名军官把他叫到旁边说:“你是自愿来这里的,必须服从指挥,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否则就得进监狱,或被派往越南。”  很快,约瑟夫的“特殊任务”开始了,“有时候是打一针,有时候是服一颗药丸”。他向研究人员打听这都是些什么药,有什么作用,对
北宋名医唐慎微出生于医学世家,他医术精湛,却甘愿长期在民间行医,悬壶济世。他对待病人总是有求必应,无论天气多么恶劣,只要病人家属来请诊,他都会毫不迟疑地前去诊治,而且不论病人贫富尊卑,他都会平等相待。  作为名医,唐慎微为人低调,从不张扬,他的名望是由被他治疗好的病人口口相传建立起来的。不过,唐慎微也有自己的个性,为病人诊治时,他言辞较少,点到即止。不了解他脾气的病人或家属若过多追问,惹他不高兴,
张之洞训练新军,一天阅操时,他骑了一匹老马,踯躅而行。途中过一小山,上坡时,有四个士兵拥着马一起上山,很顺利地就上去了。没想到下坡时,那匹老马突然跃起,狂奔而下。张之洞大惊失色,急忙趴在马背上,死死抓住缰绳不敢放手,等马下到平地,他才重新坐起。士兵们无不掩口而笑。  有次张之洞视察某学堂,因为匆忙,忘了穿里面的衬裤,只穿了马褂和开气袍。到了学堂,张之洞开始一脸严肃地视察,没想到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将
北宋官员邵晔任四川蓬州录事参军时,其上级领导杨全是个独断专横的人。州内百姓张道丰等被诬告为抢劫犯,杨全不顾张道丰等三人的哀求与申辩,将他们全部定为死罪。  人命关天,不可不慎。邵晔通过调查,发现这是个冤案,就拒绝在判决文书上签字,要求杨全复审核实。杨全不听,坚持要将张道丰等三人执行死刑。刑场上,三人呼冤,不服判决。杨全无奈,只好暂将他们收监。不久,邵晔抓获了真正的抢劫犯,张道丰等被无罪释放。杨全因
@懒人帮 我发现最神奇的事莫过于把闹钟关掉后又闭上眼睛,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可实行的穿越方法,闭眼五秒钟就能抵达两小时后甚至更远的未来!  @牛乐乐 如果一样东西你得到了,卻觉得不过如此,那么这个想得到其实就是你的欲望;如果一樣东西你得到以后依然爱不释手,这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明英宗年间,北京城有一个市井无赖,名叫马甲,他整日在里坊之间晃荡,打架斗殴更是寻常事,堪称明朝版的“老炮儿”。  马甲所在的里中,有一个胡人妇女,颇有姿色。但这胡妇行为放荡,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时不时地对过往的俊俏男子抛媚眼。马甲也是个浪荡登徒子,形象还算湊合,因此便不可避免地和那妇人勾搭上了。  胡妇的丈夫在衙门当差,衙门离家很远,往来一次非常不易,所以他不经常回家。  某日,马甲又来到胡妇家
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懂得將冬季的冰块贮藏在冰窖之中,夏天凿一些冰加到水里饮用,达到降温的目的。后来还出现了被称为“瑶浆”的饮料,即用新鲜的水果榨成果汁,先装瓶沉到井底降温,然后再加入些冰块,使得“瑶浆”更为清凉,这也是我国最早的冰镇果汁。不过由于当时贮藏冰块的技术和能力有限,所以冷饮是只有皇家贵族才能享用的琼浆玉液。  到了唐宋时期,商品经济急速发展,冰块的贮藏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贮藏规模扩大,
爸爸说,他小学时写过一篇类似的作文,大意是二十年后回故乡,他在文中写道:“二十年后,我携娇妻弱女坐宇宙飞船回到了故乡。”现在看来,距离他的理想还有十万八千里,他娶了我妈妈这个铁打的“女汉子”,“娇妻”是泡汤了。“弱女”也成了镜花水月,只有个“萌娃”——那就是我,我每天忙着翻筋斗、打怪兽,让他不胜其烦。至于宇宙飞船嘛,爸爸跟妈妈说:“万万没想到,二十年后,我还得骑着那辆破自行车回老家。”  所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