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疾病体内外模型构建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_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敏性疾病目前仍是困扰人类的一种常见疾病,探索其发病机制以及有效治疗仍非常迫切,过敏性疾病模型构建是一个关键因素,本文按照机体不同系统常见过敏性疾病角度分类,对现有过敏性疾病体内外模型构建进行汇总、分析,比较各类模型的异同与优劣之处,旨在对过敏性疾病模型构造与应用提供参考与启发。
其他文献
患者,男,19岁。半年前阴囊无明显诱因出现数个丘疹、结节,不断增多、增大。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数个大小不一的囊肿,囊壁由内向外分别为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与表皮结构相似,囊内充满角质样物质。诊断:阴囊多发性表皮囊肿。嘱患者泌尿外科就诊手术切除皮损。
目的:观察走罐疗法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走罐组、放血组、研究组,每组30例。空白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活血散瘀汤及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走罐组在空白组基础上加用走罐疗法,放血组在空白组基础上加用放血疗法,研究组在空白组基础上加用走罐疗法联合放血疗法,4组患者均治疗15d。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
1病例资料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我院)住院确诊的6例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CCHS)病例。CCHS诊断符合以下标准[1,2]:①存在肺泡低通气(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并排除心肺及神经肌肉原发疾病;②基因检测证实存在PHOX2B基因突变。
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是一种在皮肤细胞中表达的核转录因子,可介导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的细胞毒性反应,在皮肤细胞的分化增殖发挥重要作用,继而产生对皮肤细胞衰老、凋亡等方面的影响。外源性污染物主要是通过皮肤上的芳香烃受体进行传导作用。目前关于AHR与肿瘤和炎性皮肤病的研究已比较成熟,本综述旨在对AHR介导的皮肤衰老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针对芳烃受体靶向抗衰的途径。
目的评价钴铬钼金属(商品名:维他灵)、二氧化锆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三种齿科研磨粉尘对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及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三种齿科粉尘的表面形态及粒径大小,并建立大鼠染尘动物模型;用吉姆萨染色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巨噬细胞数及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6的含量;应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切片病理学变化。结果三种齿科研磨粉尘颗粒的表面形态及粒径分布不同,精细研磨后粉尘粒径明显变小;与对照组相比,各染尘组白细胞数、巨噬细胞数以及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对子宫韧带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胶原合成以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生长状况良好的第3代大鼠子宫韧带成纤维细胞分为低氧化应激组、高氧化应激组、对照组。选择0.2 mmol/L和0.8 mmol/L过氧化氢对子宫韧带成纤维细胞干预4 h,建立细胞低水平和高水平的氧化应激模型,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干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炎症因子、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
在接受具有心脏毒性的肿瘤治疗患者中,血清生物标志物是基线风险评估和心血管疾病(CVD)诊断的重要工具。包括肌钙蛋白(cTn)和利钠肽(NP)在内的心脏生物标志物可用于指导肿瘤治疗期间启动心脏保护治疗、监测心脏保护治疗效果及提供预后价值。本文主要对2020年欧洲心力衰竭协会肿瘤心脏病学组和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在接受抗肿瘤治疗患者中作用的立场声明进行解读。
目的探讨自噬在五参顺脉胶囊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五参顺脉胶囊组、自噬抑制剂组(五参顺脉胶囊+LY294002)每组15只。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浓度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体积,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电镜下计数大鼠心肌细胞自噬体数量,Western blot检测总PI3K、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
背景目前对川崎病(KD)尤其是不典型KD的及时诊断仍面临困难。目的分析KD患儿延迟诊断的影响因素。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2005年发布的第5版KD诊断标准,6条主要诊断标准中满足≥5条即可诊断KD。纳入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KD患儿,发病10 d后诊断KD者为延迟诊断组,反之为无延迟诊断组。截取患儿的一般信息、临床表现、总热程、发病后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IVIG治疗后的第1次血常规等,在两组间比较的基础上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背景坐高和下肢长是线性生长评价中的有用指标,但我国儿童青少年这两个指标的生长参照标准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并未完整公布。目的研究和制定中国儿童青少年坐高和下肢长的生长参照标准及曲线,供临床医学及其他相关领域参照使用。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采用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和“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九省(市)城区92494名0~18岁健康儿童青少年的身高和坐高测量数据,以身高减去坐高计算获得下肢长,应用LMS方法制定坐高(顶臀长)和下肢长的生长参照标准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主要结局指标坐高和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