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作为学生性格和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其身体、心理都处于发育时期,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占据主导地位,十分重要,他不仅要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也要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学生,引导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成长。本文将对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有效措施进行研究,为班主任工作提出建议,进而推动小学班主任更好的管理班级。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沟通 关爱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教学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班主任作为小学班级管理的核心,只有不断提升自我,尊敬、爱护学生,并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才能够管理好班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增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
沟通和交流作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重要手段,通过沟通,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作为小学班主任,要想实现对班级的良好管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需要增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可以深入到小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实现班主任关爱学生、学生理解班主任,两者共同进步和发展的目标。因此,班主任应加强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在课堂中,班主任要注意交流语气,保持亲和的态度,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与班主任交流,不仅如此,班主任也要加强与学生的课外的沟通和交流,课外时间充足,为沟通奠定了基础,要摒弃“居高临下”的班主任形象,改变学生“唯命是从”的恐惧心理,班主任要切实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感受,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走进学生的世界,打破师生间的隔膜,与学生成为好朋友,进而得到学生的尊敬和认可,更好的对班级进行管理。除此之外,班主任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变化,了解其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爱,解决学生的心理疑虑,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适当给予宽慰和理解,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实现班主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的目标。
二、尊重学生,建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新课程目标要求作为班主任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班主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作为班级的重要主体,不仅参与学习活动,又参与班级管理,没有学生也就没有班主任。因此,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互相信任,班主任要将管理权力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实施自治管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班主任实现学生的自治管理,需要通过全班投票和推荐的方式,选拔班委会成员,这也是学生自治管理的重中之重,班委会要严格遵守班级纪律,维护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班主任要辅助班委会工作,并观察其落实情况,及時发现不合理之处,建立健全班级规章、纪律,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养成习惯的重要阶段,班主任要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其行为习惯,特别是年纪较小的学生,班主任应多投入时间和精力,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力度,改变不良习惯,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大对特殊学生的关注力度
班级是由独立的学生个体组成的,班主任要面对来自不同家庭、性格迥异以及智商等方面都不尽相同的学生,其中不乏会存在一小部分特殊学生,也是班主任最费心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社会种种因素的影响,在行为方式上与其他学生表现不同,存在许多不良习惯,例如:打架骂人、迟到等行为,这些不良习惯和怪异的行为,导致其他学生对这部分学生的排挤和不理解,长此以往,一旦班主任不加以引导和控制,就使其会变为不良学生,影响其他学生,也是教育的失败之处。所以,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大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力度,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在乎和关爱,班主任也要教导其他学生不要用有色眼镜看待这些学生,要与他们交朋友,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班主任要用关爱之心以及同学友好的态度,唤醒这些学生走向积极、乐观的生活,与班主任和同学之间建立和谐、信任的关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而改变他们不良的习惯。除此之外,班主任要为学生提供机会,认可和鼓励学生积极表现自我,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与大家建立友好的同学关系,进而获取更多的快乐,健康成长。与此同时,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要多多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且,由于这部分学生的坏习惯并不是一日养成的,班主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用自己的耐心感动学生,才能够引导学生走出歧途。
四、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并不简单,而是复杂、辛苦的,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努力提升自我,严格要求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作学生的良师益友,管理好班级。
参考文献:
[1]陈小娅.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J].人民教育,2010,18(03):259-261.
[2]徐延庆.班级制、班主任制的演进及班主任学的产生[J].东疆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0(05):12-14.
[3]苏君阳.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面临的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11,10(8):158-159.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沟通 关爱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教学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班主任作为小学班级管理的核心,只有不断提升自我,尊敬、爱护学生,并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才能够管理好班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增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
沟通和交流作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重要手段,通过沟通,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作为小学班主任,要想实现对班级的良好管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需要增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可以深入到小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实现班主任关爱学生、学生理解班主任,两者共同进步和发展的目标。因此,班主任应加强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在课堂中,班主任要注意交流语气,保持亲和的态度,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与班主任交流,不仅如此,班主任也要加强与学生的课外的沟通和交流,课外时间充足,为沟通奠定了基础,要摒弃“居高临下”的班主任形象,改变学生“唯命是从”的恐惧心理,班主任要切实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感受,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走进学生的世界,打破师生间的隔膜,与学生成为好朋友,进而得到学生的尊敬和认可,更好的对班级进行管理。除此之外,班主任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变化,了解其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爱,解决学生的心理疑虑,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适当给予宽慰和理解,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实现班主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的目标。
二、尊重学生,建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新课程目标要求作为班主任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班主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作为班级的重要主体,不仅参与学习活动,又参与班级管理,没有学生也就没有班主任。因此,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互相信任,班主任要将管理权力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实施自治管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班主任实现学生的自治管理,需要通过全班投票和推荐的方式,选拔班委会成员,这也是学生自治管理的重中之重,班委会要严格遵守班级纪律,维护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班主任要辅助班委会工作,并观察其落实情况,及時发现不合理之处,建立健全班级规章、纪律,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养成习惯的重要阶段,班主任要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其行为习惯,特别是年纪较小的学生,班主任应多投入时间和精力,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力度,改变不良习惯,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大对特殊学生的关注力度
班级是由独立的学生个体组成的,班主任要面对来自不同家庭、性格迥异以及智商等方面都不尽相同的学生,其中不乏会存在一小部分特殊学生,也是班主任最费心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社会种种因素的影响,在行为方式上与其他学生表现不同,存在许多不良习惯,例如:打架骂人、迟到等行为,这些不良习惯和怪异的行为,导致其他学生对这部分学生的排挤和不理解,长此以往,一旦班主任不加以引导和控制,就使其会变为不良学生,影响其他学生,也是教育的失败之处。所以,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大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力度,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在乎和关爱,班主任也要教导其他学生不要用有色眼镜看待这些学生,要与他们交朋友,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班主任要用关爱之心以及同学友好的态度,唤醒这些学生走向积极、乐观的生活,与班主任和同学之间建立和谐、信任的关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而改变他们不良的习惯。除此之外,班主任要为学生提供机会,认可和鼓励学生积极表现自我,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与大家建立友好的同学关系,进而获取更多的快乐,健康成长。与此同时,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要多多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且,由于这部分学生的坏习惯并不是一日养成的,班主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用自己的耐心感动学生,才能够引导学生走出歧途。
四、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并不简单,而是复杂、辛苦的,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努力提升自我,严格要求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作学生的良师益友,管理好班级。
参考文献:
[1]陈小娅.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J].人民教育,2010,18(03):259-261.
[2]徐延庆.班级制、班主任制的演进及班主任学的产生[J].东疆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0(05):12-14.
[3]苏君阳.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面临的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11,10(8):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