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民间融资大揭秘

来源 :投资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j364199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庞大的资金借贷,手续却往往简单便捷”
  尽管吴英案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但依然没法阻挡中国民间金融的暗流涌动。正规金融体系所形成的垄断性,根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民间金融也就成为了这些中小企业的融资良方。尽管其中存在着如吴英案这样的风险,但为资本诱惑的人们依然前仆后继。与吴英案所发地浙江远隔千里的成都,民间金融兴旺之势毫不逊色。据知情人士透露,成都大概有近500亿左右的民间资金在流动!
  “吴英案在民间至今尚有很多不同看法”在报上看到浙江东阳本色集团董事长吴英因集资诈骗二审被判死刑后,远在成都外双楠水调歌头茶楼的冯明告诉本刊记者。
  冯明,曾经是成都某银行信贷部经理,现在离职与朋友合伙从事民间金融生意。在冯明看来,正规金融的垄断与高门槛促成了他们今天所做的民间金融生意,在今天“民间借贷也就是个生意,哪有那么多秘密可言!”
  尽管冯明还是强调了不希望记者透露其真实身份,但这并不妨碍他面对我们侃侃而谈他的放贷史。“我们做借贷生意”,冯明说,“更多的还是靠信用,与外界想象的涉黑之类传闻相去甚远。”
  据成都某投资公司分析人士估计,成都目前的民间融资规模超过500亿元,正是无数个“冯明们”操持着这个巨大的“资金盘子”。
  “这几年成都的民间金融发展相当快,各种资金找不到投资出口,很多就汇集到了民间借贷这块,资金量相当之大!”冯明说,“根本不担心资金来源。”
  在圈子头的时间久了,自然也就有了口碑。很多熟悉的甚至不熟悉的朋友主动找到冯明,有的希望一起发财,有的希望能拆解过河。这样下来资金量越滚越大,动辄成百上千万,但这样庞大的资金借贷,手续却往往简单便捷。“甚至有的收条都没有,钱就打到了我的帐上。”已经把茶楼当做了办公室的冯明,几乎每天都要处理各种上游放贷、下游借贷的业务。当然,茶楼也成为了各种民间融资汇集的“据点”。
  “冯明们”那些千万元量级的民间资金往来背后,依靠的却更多的是心照不宣的默契与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冒险。
  受到银行准备金率提高、硬性信用指标和贷款向国有、大型企业倾斜等政策束缚,商业银行的信贷灵活性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和个人需求,这为“冯明们”留出了庞大市场空间。对有资金需求又熟悉情况的本地人来说,担保咨询公司、寄售行、典当行、商会、企业和个人都是潜在的“银行”,这些“渠道”,构成了成都民间金融的主要借贷来源。
  “目前的市场行情,利息都已经超过银行同期4倍了,从3%到10%的月息,利润还是可观!”尽管有如此高的利息,但可以看出“冯明们”的生意依旧火爆。
  北京大学金融学副教授黄嵩认为,目前正规的金融体系还相当落后,才造成这样“缺钱融不到钱、有钱投不出去”的尴尬困境,也才让民间金融得以星火燎原。
  因此在“冯明们”看来,民间金融只是在体制缺失下的产物,由于缺乏环境与法律制度的支持,也才更能理解吴英那样的“野蛮生长”!
  “大部分民间借贷链条已变得复杂,‘信用’也有时会不管用”
  10%的月息 逼上民间金融之路
  “如果没有民间金融,不走民间这条路,我的公司早就垮了!”在成都双流做皮革加工的李勇这样说。李勇在双流有一家皮革加工厂,主要为一些大公司做皮革加工贴牌,每年营业额在500万元左右。去年春节过后,由于大公司订单业务的增加,李勇计划新增设备适应客户扩增业务的需求。初步估计需要近50万元的设备费用,但他能动用的资金在15万元左右,还有近30万元的缺口。
  “我们厂是2008年建立的,由于是订单生产,资金回笼情况一直不错,账面的流转资金一般也有个3、40万,当时以为贷款应该不困难。”李勇说,他最先想到的还是找正规银行贷款。但是,当他怀信心去找银行贷款,才发现正规渠道的融资远远比他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我们从3月开始,跑了几家大银行想贷款,结果不是说要抵押,就是说没有合适的指标。我们的厂房是租来的,也几乎没有什么可抵押资产,所以根本达不到银行的放贷条件。”李勇一筹莫展。像李勇这样的私营小企业,在今天传统的正规金融渠道面前,一没有资产抵押、二没有“渠道关系”,贷款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最终李勇经朋友选择了一家民间担保公司。“尽管月息已经高达10%,但确实为我解了‘燃眉之急’,而且办理手续也相当简单,仅仅是写下借条,按下手印,并交上身份证复印件和联系方式就办妥了。”对于李勇来说,这笔借贷就像一场及时雨,避免了大客户的流失,“虽然短期内付出高额的利息,但还是算得过账,总比生意因此打倒好!”
  在成都从事多年银行金融工作的业内人士郑先生认为,对于正规金融来说,往往是“帮富不帮穷,放缓不救急!”这也造成了对于大多数急需用钱救济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来说,往往选择民间借贷更来得便捷容易,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规金融把很多借贷人“逼”上民间金融这条路的。
  利息超四倍 风险是毁灭性的!
  “冯明们”的民间金融链条很简单:通常由他们将资金汇聚,然后直接放给需要资金的个人或企业。不过眼下,大部分民间借贷链条已开始变得逐渐复杂。由于中间环节增多,“信用”也有时会不管用,出现一些欺诈行为。可以说,中间环节的增多,也是融资成本增加、利息攀高的根本。
  这也给民间金融带来不可避免的风险问题。
  在民间资金泛滥,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央行早在2009年就开始力推《放贷人条例》,当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给正常的民间金融一个出路,以便引导其规范发展。但《放贷人条例》还是遭遇了众多难题。其一,民间金融形式众多,且各地差异较大,很难通过一个统一的法规来规范;其二,“合法”与“非法”区分很难;其三,关于放贷人的管理问题,是交由地方管理,还是由当前的金融监管当局监管。对于一些贷款机构,央行和银监会都有监管职责,如何划分双方权责也是问题,也是基于以上原因,《放贷人条例》至今尚未推出。
  尽管成都目前还鲜有出现因为借贷问题产生的“跑路”,但是随着“温州私营企业老板跑路”、“鄂尔多斯民间借贷危机”等新闻事件的曝光,也不得不让人关注成都民间金融可能存在的风险。
  成都市场中现在不乏超过银行同期利率四倍的借贷,按照人民银行相关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合浮动)的四倍,超过上述标准的,应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这意味着,一旦对簿公堂,法院最多支持银行同期利率四倍的利息,投资公司之前设想的高额回报全是空话。
  成都大金鑫投资有限公司的李伦表示,“目前在风险的控制上,民间金融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很难用制度去约束民间金融的信用关系,由于民间借贷成本非常高,一旦发生风险发,其结果是毁灭性的”。
  借贷案例:以借贷100万为例,借贷两个月,每个月月息5%,则放贷方通常在放款时就先扣一个月息5万,实际只给借贷方95万,一个月后借贷方再还息5万,两个月后借贷方归还100万。如果第一月后不还息5万,那么到了两个月后,借贷方则需归还总额100+5+5*5%=105.25万,以此类推。
其他文献
近日,本刊获悉,受城北改造利好作用影响,产业云集的城北被不少购买置业的投资客看好,城北各大楼盘迎来2012年的销售小阳春。投资客们不仅看好三环以内的昭觉寺板块,而且对近期一路飘红的城郊大丰、新都等区域板块也大胆出手。“以前一直觉得城北‘脏’‘乱’‘差’,所以不敢轻易投入,北改工程启动后让我看到了城北未来的发展前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客告诉本刊,“城北目前规划了许多大型产业项目,商界精英云集于
期刊
“反差太大了,同处成都三环区域,只是南北方位不同,南三环房价普遍逾万元,城北却被冷落,房价仅普遍六千元左右,价格差距竟然高达4000元。”成都某房地产公司营销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  据悉,由于城北整体的交通、区位、规划的滞后,城北房价一直处于低谷,对比成都其他三个区域,城北房价更显“寒酸”。城西是成都房地产最先发展的地区,十年间,从最初高热化的羊西线直线蔓延到现在的金沙片区以外;城南也因政策倾斜以
期刊
“投资跟着政策走!”历年来都是投资客心中恪守不变的至上信条。因为政策不仅解读经济发展现状,更为未来经济发展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蓝图。而这蓝图本身就暗示了无限商机的到来。今年年初“北改”号角吹响以来,城北像一个城市新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频现镜头。北改工程不仅热了成都市民的心,也热了城北房地产市场,市民很是看好城北未来的发展前景,相信未来的几年,无论是基础设施、商业配套还是周边环境都将得到迅速的更新
期刊
借用业界的一句箴言:“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以目前房产投资为例,前些年是排号买房一号难求,现如今却是百盘齐聚、一房难卖。出现这样的尴尬状况,我想并不是目前房产市场已经饱和,人们皆居有其房。其根源还是在于市场环境的改变,一方面是限购、限贷等宏觀调控方向并未改变,另一方面,大的经济环境形势不明。  相比2007年、2009年这种大牛市时期的全民投资时代而言。房地产投资,已经变成技术活。  我们
期刊
近两年来,尽管成都楼市风云变幻,但商业地产无论是开发还是投资都异常火爆。很多投资客都选择了投资商铺,这也造成了商铺、房屋投资市场的抢手。我们今天的投资故事,将讲述在竞争激烈的投资市场中,巧用独特的方式從众多投资中脱颖而出的故事。  商铺改作洗脚城,收益直线上升  资深的投资客老莫号称“洗脚投资客”。  2008年,老莫买下成都双桥路东的一间70平方米的社区商铺,第二年又买下了隔壁的另一套60平米社
期刊
大鳄索罗斯不仅在金融界声名显赫、招法独特。在地产投资上索罗斯也常常大展拳脚。与大鳄索罗斯共事多年的乔治·H·罗斯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的谈判和为索罗斯当顾问的一些著名房地产投资案例,大鳄索罗斯特有的投资策略:  原则1:拒绝唯地段论  与李嘉诚的“唯地段论”不同,索罗斯看来这是一种误导。要做好一项投资,选择位置只是最初的一点。一位不称职的房地产投资者可能凭借好的位置拥有财产却失去一笔财富。索罗斯的哲学是
期刊
据权威机构统计,自1月份以来,由于销售持续低迷和库存高企,保利、招商、恒大等房企陆续启动较大规模的降价促销活动,新一轮降价促销潮来临。经历了一个多月的降价促销后,标杆房企以价换量的效果逐渐显现。近期各地相继释放出一些对楼市政策进行微调的信号,随着越来越多的房企加入降价阵营,房产投资客或将迎来新一轮投资机遇。  买房吃力,开发商压力陡增  2011年,中原集团研究中心重点监测的十大标杆房企发展速度明
期刊
提起周星驰,立马想到的便是他在《大话西游》中那个夸张、搞笑的喜剧形象。因为他在喜剧方面的巨大成绩,被影迷和媒体称为“喜剧之王”。  周星驰不仅影视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也是一个投资高手,他在买楼投资上的成功使其成为香港艺人中的“楼王之王”。  据有关报道显示,1990年至2006年,周星驰投资的房地产中,只有一处亏钱,16年来总获利约1.8亿港币,投资回报率高达40%左右。对豪宅的青睐令周星驰
期刊
在炒金、炒股乃至炒楼都赚不了大钱的今天,富豪们有了热钱新游戏,把电影里头风雅清韵的古民宅悄悄收入囊中。疯传四川某商人手握200套古民宅也好,古建筑职业炒房客四年暴富也罢,总之,炒古宅是有钱人的玩意。  个性型玩家:开价千万也不卖  “玩古建”的富豪们各有各的心思,其中有个经商发家的董事长张有属于痴迷历史艺术的一类。据称他收藏了8套古民居,其中一套是在千年古镇里,由余秋雨题字“汇贤泷居”的占地500
期刊
奇石,又称观赏石,雅石,供石,石玩,日本称之为水石,韩国称之为寿石,是指不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包括奇特的化石,矿物晶体和岩石等。奇石具有独特的形态、色泽、质地、纹理,具有观赏、收藏及科研价值。  奇石文化源远流长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史,也就是一部漫长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石文化史。  中国是东方赏石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时代。据《阔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