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

来源 :健康体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用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于我院患者中选择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纳入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分别应用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治疗或常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对比的P值均在0.05以下。结论: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效果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初发病时无显著疼痛感,所以虽然听力有所衰退,但是难以引起重视,也就极易导致最佳治疗时期被错过。从实际上来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能够随患者体位变化而发生变化,易出现症状不严重的耳鸣和耳痛,摇头时可出现水声,检查结果能够显示患者的鼓膜凹陷,同时颜色偏暗或呈现出琥珀色,传统临床上主要应用鼓膜切开置管手术,但是效果不够理想,所以需要对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深入探究,例如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我院本次研究将12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研究对象共120例,均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研究工作开展时间段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之间,全部研究对象被随机划分为两个组别。实验组中有38例男性患者:女性为22例,年龄在17—55岁之间,平均年龄则为37.33±2.32(岁);对照组中有39例男性患者:女性为21例,年龄在18—54岁,平均年龄则为37.45±2.13(岁),各项一般资料P>0.05.我院伦理委员会已经批准本次研究,且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鼓膜切开置管手术治疗,首先常规消毒外耳道,再使用可卡因浸润麻醉,选择鼓膜前下方或后下方作一切口,此时如果发生液体外渗情况,则应首先吸收液体,吸收完毕之后,为患者注射少量的地塞米松以及抗生素,移动哑铃状通气管一端,将其放置于鼓室,哑铃状通气管的另一端,放置于鼓膜表面凹槽位置。手術结束之后,应针对患者的通气管位置进行观察,同时了解患者是否出现液体渗出情况。三个月后,可将通气管取出。
  1.2.2实验组患者治疗方法
   给予实验组患者应用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治疗,首先指导患者平躺,之后给予患者应用麻黄素及浓度为2%的丁卡因实施反复麻醉,借助鼻内镜明确患者发生病变的位置,并清除阻塞性的病变位置,再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金属欧式管,使用龙胆紫或是丝线标记插入刻度,在一般情况下,插入至2.5cm的位置即可,之后为患者注射泼尼松、糜蛋白、鱼腥草混合液,将金属欧式管退出,并为患者留置硬膜外麻醉导管。
  1.3观察指标
   组间治疗效果对比:患者听力恢复正常、耳部无阻塞等不适感,显效;患者听力基本恢复正常、存在轻微峰鸣感,有效;患者听力未恢复、耳部不适感较强,无效。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 ±s)表示,分别采用χ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5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差异显著,见下表1.
   根据表1,组间治疗效果对比P<0.05.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鼻腔内咽鼓管的阻塞为主要原因之一,且患者的病情能够不断变化,所以治疗难度较大。而在本次研究中,给予实验组患者应用鼻内镜,其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直接且全面的观察,也就更有利于明确患者的症状以及发病原因,所以在治疗过程中,相对于传统治疗方法具有显著优势。另外,为了避免患者病情加重导致听力受到损伤,给予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还需针对其咽鼓管功能障碍以及分泌物进行治疗。
   在患者病情不同的情况下,鼓室积液的理化性质也各不相同,患者的症状及听力受损程度也就各不相同,但是基本治疗原则均为对鼓室内分泌液进行清除,使原本处于闭塞状态的咽鼓管重新开放,同时促使中耳的内外部起亚得到有效平衡。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应用鼻内镜,导管的插入实现了可视化,各项操作可能导致的损伤也显著减少,同时,药物能够直接到达鼓室部位及咽鼓管部位,抗炎和消肿的效果也就更好。
   综上,给予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用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见该治疗措施的应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邹彤. 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013):89-91,95.
  [2] 李坤军, 周汝环, 徐明安,等. 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应用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9, 027(003):171-173,170.
  [3] 徐欢欢, 张立. 研究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年30卷25期, 20页, 2020.
  [4] 罗轶, 阚丹, 周琦,等. 鼻内窥镜下咽鼓管置管术治疗老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J]. 养生保健指南 2020年46期, 46页, 202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生素治疗,应掌握抗生素应用的基本情况。结果;在本科收取的患者中,最常用的抗生素是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和舒巴坦等。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有很多联合用药的案例,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非常有效的。结论;呼吸内科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需要临床医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在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过程中,左氧氟沙星和奥美拉唑联用所取得的实际医疗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节选了从2020年1月~10月期间来本院诊断并接受治疗的因幽门螺旋菌感染而引发的消化性溃疡的病患共計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经过详细的医学诊断,判断病患的全部指标完全符合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之后,对其联合使用奥美拉唑和左氧氟沙星的药物联合治疗方式,并在研究过程
期刊
【摘要】艾草在医学上具有驱寒祛湿、镇静安神以及温经止血等多种功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人们对自己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关注。康复手段对人身体状况恢复以及保持有极大的作用,而艾草的多种功能也更适和用来辅佐老年人和病人进行康复。就上而言,本文将从艾草的作用、艾草在各大方面的应用以及艾草在康复上的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艾草;康复;作用;身体状况;老龄人  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一步的加重,人们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中药炮制方法对含苷类药物疗效的影响和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定点医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进行中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利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服用未经中药炮制处理的含苷类药物,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服用经过中药炮制的含苷类药物。对两组患者毒副反应状况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分别应用所取得的具体医治效果。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节选了,从2020年1月到10月期间到我院诊断病接受治疗的患有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共计7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分为普通小组和比对小组,分别针对两者患实施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的药物治疗方案。结果 使用阿奇霉素药物治疗的比对小组在有效率、恢复时长等方面均要显著好于
期刊
【摘要】目的:将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在中风偏瘫患者治疗工作中,对患者身体各项评分和BI评分的影响作为探究方向,分析改善措施。方法:为得到有效结果,本次截选收治的100名中风偏瘫患者,所选中风偏瘫患者检查时间在2018-4月~2020-6月中,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区分方式为应用于治疗的干预措施,对照组以中医针灸治疗作为干预方式,观察组患者选择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为确定治疗效果差异,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探讨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与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以肺癌化疗患者64例为对象,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睡眠质量进行评估,0-10分表示睡眠质量良好,为研究组(32例),11-25分表示睡眠质量差,为参照组(32例),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应对方式评分。结果 研究组HAMA评分、HAMD评分、应对方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的睡眠质量受
期刊
【摘要】在我国中医药不断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中,在中医临床上应用中药饮片的范围逐渐更加广泛,而中药炮制技术作为重要的传统特色技术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而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与发展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一项重点工作。本文针对文化自信视野下中药炮制技术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入性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文化自信视野下;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发展  在我国传统医学临床上,中医药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在临床应用的過程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人工泪液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干眼症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滴用人工泪液每日4~6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比较临床疗效和病情改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病情改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FL为(5.61±0.53)分,Slt为(3.78±0.57)mm。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FL为(2.18±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阿莫西林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及药学作用。方法:服用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患者取样43例,均为我院2020.03-2021.03接诊,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良反应类别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分析药学原理。结果:43例不良反应患者中有53.49%(23/43)为皮肤过敏,占比最高,60.47%(26/43)的患者在用药1~7d出现不良反应,所占比率皆高于其余用药时间段,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