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肌电图与肌力和肌酸磷酸激酶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kit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肌电图与肌力和肌酸磷酸激酶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提高对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认识。方法在病理确诊的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中,收集运动神经传导、感觉神经传导、F波以及同芯针肌电图测定结果。对肌电图改变特点及其与肌力和肌酸磷酸激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30例患者中,肌电图表现为肌源性损害的19例,肌源性损害合并神经性损害5例,单纯神经源性损害2例,未见异常4例。16/123的感觉神经传导存在异常。在16/74块肌肉检测到异常自发电位。肌电图有异常自发电位组和无异常自发电位组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M(Q25, Q75)]分别为295.5(201.0,4845.8) U/L和482.0(292.8,963.8) U/L (Z=0.281, P=0.778)。运动单位电位表现为肌源性损害组和非肌源性损害组的肌酸磷酸激酶水平[ M( Q25, Q75)]分别为332.0(267.0,1932.0) U/L和502.0(224.5,877.5) U/L (Z=0.091, P=0.928)。有异常自发电位组和无异常自发电位组的三角肌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 MRC)评分分别为(4.3±0.7)分、(4.1±0.8)分(t=0.490, P=0.628),股四头肌MRC评分分别为(3.9±0.6)分、(3.7±0.6)分(t=0.725, P=0.474)。运动单位电位表现为肌源性损害组和非肌源性损害组的三角肌MRC评分分别为(4.1±0.7)分、(4.1±0.9)分(t=0.101, P=0.920),股四头肌MRC评分分别为(3.8±0.6)分、(3.7±0.7)分( t=0.368,P=0.716)。结论脂质沉积性肌病肌电图检查可以出现感觉神经传导异常,运动单位电位呈神经源性损害表现或正常,而异常自发电位相对少见;自发电位和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的改变与肌酶和肌力并不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研究心肺复苏成功后72 h内脑功能、脑水肿的动态变化趋势和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方法五指山猪33只,致颤8 min后按标准心肺复苏操作,复苏成功30只,随
目的:分析重症患儿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特点,探讨重症患儿高淀粉酶血症发生及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便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湖南省儿童医院
目的 通过猪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模型,观察复苏后72 h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和电解质的动态变化,以及低温治疗(hypothermia therapy)12 h对各指标的影响,为亚低温(Mild hypothermia,MTH)在脑复苏中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更为确凿有力的依据。方法制作了标准的猪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
氟离子掺杂能够改变TiO2的光生载流子传输、比表面积、孔道结构、表面酸度等本征性质,从而影响光生电子-空穴派对的复合和对母体化合物的吸附,因此氟离子掺杂能够显著提高TiO
为了解8种典型选矿药剂的毒性,选用小鼠灌胃给药做急性毒性试验。在预试验中确定死亡率为0和100%的剂量后,按改良寇氏法计算其中6种药剂LD_(50),并做出比较。最大耐受量法测
采用涂层热解法制备了不同热处理温度的铕掺杂Ti/SnO2-Sb电极。对所制备电极作LSV曲线和Tafel曲线,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以对硝基苯酚为目标有机物,考察了电极的电催化活
文章根据氡析出率和覆盖层厚度关系的指数减弱规律原理,在某铀尾矿库222Rn释出率研究和所获得资料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尾矿库覆土厚度与覆土效果的关系.通过使用实验室和野外
实验研究了铈的不同施用方法对盐(NaCl)胁迫下玉米幼苗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施20 mg/L铈和喷施30 mg/L铈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的防护效应较好,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目的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旋毛虫45kDa抗原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从旋毛虫肌幼虫cDNA文库中扩增靶基因p45cDNA,并克隆到pMD-18T载体,转化至大肠埃希氏菌NovaBlue后测
目的:应用单纤维神经传导技术,评价腕管综合征( carpal tunnel syndrome , CTS)感觉性神经病早期运动纤维功能状态。方法根据AANEM推荐标准和常规神经传导结果选取40例CTS患者,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