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了合理有效的进行建筑工程质量评估,确保工程质量。我们必须要建立质量评估信息化系统。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质量评估的现状,对如何建立信息化评估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 信息化评估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工程质量是建筑本身的真正生命。在科技日新月异和经济建设高度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筑施工质量低下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新建房屋质量不过关、不能居住,或者建了几年就成“危房”,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楼脆脆事件的出现更是证明了建筑工程质量低下是何等严重。施工质量问题成为威胁建筑物的一个突出问题。
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有:当前国内的基本速度建设太快,几乎所有的工程都在搞“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工期随意缩短;施工队伍素质低,不是所有的施工队伍都具备合格的素质;建筑材料以次充好,质量标准不达标;质量监督和评估只是走过场,应付了事。因此,建立建筑工程质量评估系统,不仅能改善建筑行业的整体形象,保证工程质量,节省投入资金,还可以有效预防一些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建筑工程质量评估现状
目前,我国市场上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评估虽然一直在进行着,却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质量评估实施过程当中,主要依靠施工单位和项目管理者的自我评定,随意性大,参考价不大值,而且采用人工申报,效率低下,再加上监管部门监督不到位,没有把好质量关卡。
质量评估主要是自我评定,随意性大
一般来说,建筑工程的质量评定主要分为三部分:保证资料、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汇总、观感部分。整个工程的评定大部分是建立在分项工程评定的基础上,而分项工程的评定则是是以工序为区别,由施工人员填写约几十或上百个分项的自我评定表。在自我评定表中,标准过于单一,并不能准确反映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甚至有些评定是事后统一填写、编造的,随意性大,并不能对工程质量做出一个真实的反映。在评定的过程当中,施工人员会掺杂过多的主观因素,或者人为的将施工情况改写,从而达到上级审核的标准,并不能反映出工程实施的真实情况,后期出现危房也就不足为奇了。
质量评估效率低下
建筑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施工人员填写的分项评定表,需要在工程实施过程当中,按照实际施工情况一步步进行统计,再將统计资料按照标准填写到表格中,耗时很长,而且要求施工人员必须细致、准确、责任心强。而且,统计人员之间必须注重交流、协调,才能将质量评估形成一个系统的流程。最后,由于评定过程复杂、耗时长,造成质量评估效率低下,漏洞百出。
监控部门监督不到位
改革开放以后,建筑业实行了企业改革,经营权、管理权,甚至监管权都被下放,这就导致施工企业将工程转包给实力不足的小型施工队,包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采集不过关原料、雇佣不合格人员进行生产建设,最后出现豆腐渣工程,而监管部门并没有切实发挥监管功能,导致建筑行业这种灰色交易一直存在。
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说明了建议有效的建筑工程质量信息化评估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建筑工程质量信息化评估体系
质量的信息化评估是指,通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汇总质量数据信息,进行信息管理及促进沟通交流,保证参与工程项目的各个部门对工程质量进行实时掌握与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对原材料水泥、钢筋、焊接钢筋等30大类余种建筑材料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还可以方便的进行拓展,录入新的原材料的信息。数据录入采取报表的形式,一目了然,而且可以事先设定输入数据的范围,一旦输入出现错误,可以立即得到提示。
更重要的是,信息化的质量评估系统具有强大的分析能力,快速准确,可以自动根据国家公布的各项指标修正数据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核查。还可以建立质量数据库,通过对理事质量事故数据的分析,为类似的工程质量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工程质量开始进行信息化评估之后,工程质量的评估就可以随时更新,而且排除了施工人员自我评价的主观性,质量评估系统的最后结果是客观、真实的,而且是各个层次的信息都有,随时可以进行查询和更新、改进。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数据统计的结果,看到工程质量的目前实施状况,及时对不合格的部分工程进行改进、加固,为工程整体的质量提供保证,不会再出现新工程建成后,未经使用就出现质量问题,从而进行返修,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使用,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工程质量信息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易于保管维护。
三,如何建立质量信息化评估系统
鉴于质量信息化评估系统的各种优势,部分企业已经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去,为了使质量信息化评估切实有效的发挥作用,我们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领导负责制信息源。加强领导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质量好不好,关键在领导。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人员、材料、设备、工序、工艺、技术措施等方面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基本信息数据。
2,建立和健全材料检验机构信息数据。各类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监理和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和健全材料试验机构,配备必要的仪器和设备,严格执行检验制度,对在场建筑材料应及时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建材不得使用,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此类信息可作为过程监控及质量验收信息,引入质量管理运行中。
3,搭设工程质量监理信息平台。监理单位既要对建设单位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他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设计条件和合同规定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责。要把监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权威性和作用强化起来。工程材料和隐蔽工程验收没有监理部分认可不得使用和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工程监理是工程质量管理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继续推进发展。把监理过程监控信息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信息源,把监理的体系信息建立与市场信息进行联动。信息化建筑工程质量评估系统,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效率,保证了工程的质量,提升了企业的形象,是现代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的突破。企业应该加快建立工程质量的信息化评估系统,提高管理能力,这样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 信息化评估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工程质量是建筑本身的真正生命。在科技日新月异和经济建设高度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筑施工质量低下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新建房屋质量不过关、不能居住,或者建了几年就成“危房”,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楼脆脆事件的出现更是证明了建筑工程质量低下是何等严重。施工质量问题成为威胁建筑物的一个突出问题。
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有:当前国内的基本速度建设太快,几乎所有的工程都在搞“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工期随意缩短;施工队伍素质低,不是所有的施工队伍都具备合格的素质;建筑材料以次充好,质量标准不达标;质量监督和评估只是走过场,应付了事。因此,建立建筑工程质量评估系统,不仅能改善建筑行业的整体形象,保证工程质量,节省投入资金,还可以有效预防一些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建筑工程质量评估现状
目前,我国市场上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评估虽然一直在进行着,却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质量评估实施过程当中,主要依靠施工单位和项目管理者的自我评定,随意性大,参考价不大值,而且采用人工申报,效率低下,再加上监管部门监督不到位,没有把好质量关卡。
质量评估主要是自我评定,随意性大
一般来说,建筑工程的质量评定主要分为三部分:保证资料、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汇总、观感部分。整个工程的评定大部分是建立在分项工程评定的基础上,而分项工程的评定则是是以工序为区别,由施工人员填写约几十或上百个分项的自我评定表。在自我评定表中,标准过于单一,并不能准确反映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甚至有些评定是事后统一填写、编造的,随意性大,并不能对工程质量做出一个真实的反映。在评定的过程当中,施工人员会掺杂过多的主观因素,或者人为的将施工情况改写,从而达到上级审核的标准,并不能反映出工程实施的真实情况,后期出现危房也就不足为奇了。
质量评估效率低下
建筑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施工人员填写的分项评定表,需要在工程实施过程当中,按照实际施工情况一步步进行统计,再將统计资料按照标准填写到表格中,耗时很长,而且要求施工人员必须细致、准确、责任心强。而且,统计人员之间必须注重交流、协调,才能将质量评估形成一个系统的流程。最后,由于评定过程复杂、耗时长,造成质量评估效率低下,漏洞百出。
监控部门监督不到位
改革开放以后,建筑业实行了企业改革,经营权、管理权,甚至监管权都被下放,这就导致施工企业将工程转包给实力不足的小型施工队,包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采集不过关原料、雇佣不合格人员进行生产建设,最后出现豆腐渣工程,而监管部门并没有切实发挥监管功能,导致建筑行业这种灰色交易一直存在。
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说明了建议有效的建筑工程质量信息化评估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建筑工程质量信息化评估体系
质量的信息化评估是指,通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汇总质量数据信息,进行信息管理及促进沟通交流,保证参与工程项目的各个部门对工程质量进行实时掌握与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对原材料水泥、钢筋、焊接钢筋等30大类余种建筑材料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还可以方便的进行拓展,录入新的原材料的信息。数据录入采取报表的形式,一目了然,而且可以事先设定输入数据的范围,一旦输入出现错误,可以立即得到提示。
更重要的是,信息化的质量评估系统具有强大的分析能力,快速准确,可以自动根据国家公布的各项指标修正数据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核查。还可以建立质量数据库,通过对理事质量事故数据的分析,为类似的工程质量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工程质量开始进行信息化评估之后,工程质量的评估就可以随时更新,而且排除了施工人员自我评价的主观性,质量评估系统的最后结果是客观、真实的,而且是各个层次的信息都有,随时可以进行查询和更新、改进。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数据统计的结果,看到工程质量的目前实施状况,及时对不合格的部分工程进行改进、加固,为工程整体的质量提供保证,不会再出现新工程建成后,未经使用就出现质量问题,从而进行返修,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使用,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工程质量信息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易于保管维护。
三,如何建立质量信息化评估系统
鉴于质量信息化评估系统的各种优势,部分企业已经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去,为了使质量信息化评估切实有效的发挥作用,我们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领导负责制信息源。加强领导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质量好不好,关键在领导。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人员、材料、设备、工序、工艺、技术措施等方面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基本信息数据。
2,建立和健全材料检验机构信息数据。各类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监理和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和健全材料试验机构,配备必要的仪器和设备,严格执行检验制度,对在场建筑材料应及时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建材不得使用,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此类信息可作为过程监控及质量验收信息,引入质量管理运行中。
3,搭设工程质量监理信息平台。监理单位既要对建设单位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他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设计条件和合同规定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责。要把监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权威性和作用强化起来。工程材料和隐蔽工程验收没有监理部分认可不得使用和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工程监理是工程质量管理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继续推进发展。把监理过程监控信息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信息源,把监理的体系信息建立与市场信息进行联动。信息化建筑工程质量评估系统,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效率,保证了工程的质量,提升了企业的形象,是现代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的突破。企业应该加快建立工程质量的信息化评估系统,提高管理能力,这样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