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一代小提琴宗师谭抒真

来源 :上海采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1990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小提琴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过许多风格各异又风骚独领的小提琴艺术家,而谭抒真无疑是一位划时代的大家.他见证了小提琴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更亲历了其中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
其他文献
纵观上海20世纪上半叶的美术教育事业,从兴至衰似昙花一现.从周湘的背景画传习所、刘海粟的“上海美专”,到吴梦非、陈望道、陈秋草、俞寄凡、汪亚尘等的“上海艺大”“中华艺大”“白鹅绘画补习学校”“新华艺专”等等,乃至颜文樑的“苏州美专”及其沪校,无一不是私人办学、惨淡经营.尽管以传播艺术为己任的艺术教育家们,前赴后继,努力在夹缝中求生存,但是在内忧外患、战乱不休、民生凋敝的旧中国,上海之大,难容下一个小小的画架,得不到政府支持的私人办校更是难以为继.从“上海艺大”以降的数个艺术学校,尽管办学者多方筹资并倾其所
期刊
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出圈”rn今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一群青衣高髻的舞蹈演员在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的背景中翩翩起舞,舞者高耸的头饰犹如画中的山石,舞者们不断变换的舞姿犹如山峦的层峦叠嶂,让观众直呼“惊艳”.这次央视春晚上呈现的只是《只此青绿》中一段群舞片段,整个舞蹈演出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视角“窥”见18岁天才画家王希孟创作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的故事.舞蹈表演融入中国传统山水画意境之中,追求艺术本质的同时,大胆运
期刊
用一个漫画展,诠释“喜欢上海的理由”,无疑是智慧而浪漫的创意.rn2021年岁末,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市动漫行业协会主办的“喜欢上海的理由——漫画艺术大展”开幕.对于这样的画展,虽然策展人也有过预期,但市民观众、漫画爱好者们的反响之积极热烈,还是大大超出了漫画家们的预期.原定两个月的展期延长了半个月,沪上漫画家们的公益导赏也一再“加场”——直到措手不及的疫情再度为这座城市按下暂缓键.
期刊
采用文献查阅、野外踏查与实地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韶关市浈江区山乌桕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旨在揭示该区野生山乌桕资源的分布特性及蕴藏量.调查结果表明,浈江区山乌桕资源主要分布于梨市镇,平均7~8棵/km2;蕴藏量为2.2 t.调查还发现本地医药市场较少流通山乌桕药材,但却普遍应用于民间,主要用于治疗毒蛇咬伤、皮肤湿痒和便秘等方面的疾病.
献给建伦,我的埃阿斯兄长.rn1rn在柏拉图笔下,雅典人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而苏格拉底表现出对死亡抱有美好的希望.他在《申辩》的末尾声称,倘若人死以后真能与俄耳甫斯、缪塞俄斯、赫西俄德和荷马为伍,那么他情愿死很多次(41a).
期刊
在出发去北京参加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前一天下午,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新艺联主席、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黄豆豆硬是抽出时间,赶往上海市中国中学做了一次上海市文联艺术家讲坛系列公益讲座,主题为“舞动中国风”.之后一周,他被推举为中国文联第十一届书记处书记挂职人选,将前往中国文联挂职学习两年.“没想到这一次会是我今年最后一次在上海做公益活动,幸好坚持去了.”
期刊
2003年年初,孙道临拍完电影《詹天佑》后,我给孙老师拨通了越洋电话,和他确定采访电影《詹天佑》事宜.我从巴塞罗那飞往上海前夕,我们西中文化交流协会开会商讨庆祝中西建交30周年的大型文艺活动事宜,我建议邀请孙道临来西班牙参加这个重要活动,大家听后觉得建议可行.会长顺势提出,能把秦怡也请来就更好了.
期刊
日前,年届九旬的陈春轩老师出版了个人摄影专集《春轩·记忆》,并在上海图书馆成功举办了展览会.在现场,作为学生的我,紧握着陈老师的双手,内心的激动和感佩难以言表,没有中断过的回忆层层涌出,浮现出当年呵护我的,精神矍铄、品位刚正、艺术能力顶格的陈老师形象.那一幕幕创作情景历历在目:四川九寨沟的原始初探、安徽黄山的冰凌雾海、江西三清山的披荆斩棘、上海外滩一次次“顶天立地”……正是四十年前,在陈老师倾注无数心血的引领、带教下,我走遍各地,开始了正规的艺术摄影的学习生涯,并为后来承担一项又一项国家任务的影视导演工作
期刊
决心改变不自然rn我小时候喜欢画画,后来在袜子厂做工,1952年被选去沪南(后来的卢湾区)工人俱乐部,在宣传组当美工.工人俱乐部宣传劳模先进,照相馆摄影师便请他们在生产、工作岗位上做一个动作.照明灯光开启,就命他们别动,随即按下相机快门.我思索,这是照相馆摄影师受营业性质的局限所致,我决心要改变这种费时费力费金钱,且拍出的照片呆板、不真实、不自然、不生动的现状.
期刊
成伯清(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元宇宙革命的到来,在一定意义上是技术组合进化的结果.面对可能的技术统治,技术工具为谁所有?为何而用?是我们需要不时思索和警惕的问题.在元宇宙中,不同世界里可能有不同的身份,从而产生了多重现实与多重自我的问题.元宇宙释放了巨量的人生创造和表达的空间,意义生产呈现自主化和多样化的特征,使得意义出现爆炸式增长.最终而言,意义是锚定在深层而持久的情感之上,但元宇宙作为情感机器,更易带来的是短暂频繁的情绪波动,鲜有产生持久稳定的情感联系的可能性.漂浮在永恒瞬间的碎片碰撞之中,会导致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