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句话可以让人如沐春风,也可以使人如坠冰窖;一句话能让朋友睚眦相向,也能使仇敌握手言和;一句话能使人信心百倍,也能让人自暴自弃……阅读下面的文章,让我们来共同感受“一句话”的力量。
父亲赠我的座右铭
黄大能
60年前,父亲黄炎培赠我座右铭,全文是:“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我带着他的手书留学英国。在国外时,不少中外友人指着这一立轴,问我:“这‘取象于钱,外圆内方’作何解释?”
“父亲的座右铭,教我怎样待人接物。‘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八个字,是指中间有方孔的铜钱,也就是,如果认为这是真理,是绝对正确的事,就应像方孔那样方正,应该坚持;然而对人的态度,就应和若春风,也就是要‘圆’。但是这里所谓的‘圆’却不是‘圆滑’。在原则上必须要像‘秋霜’一样的严肃;在待人处事上,则应像‘春风’那样和气。”
我虽然遵照着这个教导为人处世,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对其中深奥的含意,却愈益感到以上解释并不完全,愈加感到大有补充的必要。
具体到我的三兄、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为了三门峡工程而独自据理力争。至于他有没有做到父亲教导的“和若春风”,或是有没有完全做到,我并不清楚,但“肃若秋霜”,他是做到了。日常人际关系的复杂矛盾,多如牛毛,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则相信矛盾解决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
“和若春风,肃若秋霜”,这八个字中一个“和”字、一个“肃”字是关键字眼。如果确认自己的意见是符合真理的,就该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甚至策略或手段,来使他人能接受这个真理。所以,这个“和”就不单解释为“和气”二字了。至于“肃”字当然是指严肃。但从深一层看,却还包括了“坚持”甚至“刚直不屈”。三门峡问题,实际上不少科学家是懂得正确处理的,但一些人可能屈服于“一边倒”的形势,因而做不到像“秋霜”那样的严肃了。
【赏析】黄炎培无愧为智者,其家训于质朴中道出人生的真谛,实乃为人处世之真经!作者回忆父亲的座右铭,并没有琐碎地解析,而是抓住后半句,结合兄长的经历来具体阐述,重点突出,富有针对性。
一句好话(节选)
张晓风
小时候过年,大人总要我们说吉祥话,但碌碌半生,竟有一天我也要教自己的孩子说吉祥话了,才蓦然警觉这世间好话是真有的,令人思之不尽,但却不是“升官”“发财”“添丁”这一类的,好话是什么呢?冬夜的晚上,从爆白果的馨香里,我有一句没一句地想起来了。
其二
“我喜欢跟你用同一个时间。”
他去欧洲开会,然后转美国,前后两个月才回家,我去机场接他,提醒他说:“把你的表拨回来吧,现在要用台湾时间了。”
他愣了一下,说:“我的表一直是台湾时间啊!我根本没有拨过去!”
“那多不方便!”
“也没什么,留着台湾的时间我才知道你和小孩在干什么,我才能想象,现在你在吃饭,现在你在睡觉,现在你起来了……我喜欢跟你用同一个时间。”
他说那句话,算来已有十年了,却像一幅挂在门额的绣锦,鲜色的底子历经岁月,却仍然认得出是强旺的火红。我和他,只不过是凡世中,平凡又平凡的男子和女子,注定是没有情节可述的人,但久别乍逢的淡淡一句话里,却也有我一生惊动不已,感念不尽的恩情。
其五
“你长大了,要做人了!”
汪老师的家是我读大学的时候就常去的,他们没有子女,我在那里从他读“花间词”,跟着他的笛子唱昆曲,并且还留下来吃温暖的羊肉涮锅……
大学毕业,我做了助教,依旧常去。有一次,为了买不起一本昂价的书便去找老师给我写张名片,想得到一点折扣优待。等名片写好了,我拿来一看,忍不住叫了起来:“老师,你写错了,你怎么写‘兹介绍同事张晓风’,应该写‘学生张晓风’的呀!”老师把名片接过来,看看我,缓缓地说:“我没有写错,你不懂,就是要这样写的,你以前是我的学生,以后私底下也是,但现在我们在一所学校里,你是助教,我是教授,阶级虽不同却都是教员,我们不是同事是什么!你不要小孩子脾气不改,你现在长大了,要做人了,我把你写成同事是给你做脸,不然老是‘同学’‘同学’的,你哪一天才成人?要记得,你长大了,要做人了!”
那天,我拿着老师的名片去买书,得到了满意的折扣,至于省掉了多少钱我早已忘记,但不能忘记的却是名片背后的那番话。直到那一刻,我才在老师的爱纵推重里知道自己是与学者同其尊、与长者同其荣的,我也许看来不“像”老师的同事,却已的确“是”老师的同事了。
竟有一句话使我一夕成长。
【思考题】
1.好话是真有的,为什么却不是“升官”“发财”“添丁”这一类的?
2.作者想起好话,为什么要说是在“冬夜的晚上,从爆白果的馨香里”想起来了?
3.“像一幅挂在门额的绣锦,鲜色的底子历经岁月,却仍然认得出是强旺的火红。”这一句好在哪里?
有风格的小偷
林清玄
走过一家羊肉炉店的门口,突然有一个中年人的声音热情地叫住我。
回头一看,是一位完全陌生的中年人,我以为是一般的读者,打了招呼之后,正要继续往前走。
没想到中年人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臂,说:“林先生一定不记得我了。”
我尴尬地说:“很对不起,真的想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你。”
中年人说起二十年前我们会面的情景,当时我在一家报馆担任记者,跑社会新闻。有一天,到固定跑线的分局去,他们正抓到一个小偷,这个小偷手法高明,自己偷过的次数也记不得了。据警方说法,他犯的案件可能上千件,但是他才第一次被捉到。
有一些被偷的人家,经过几星期才发现家中失窃,也可见小偷的手法多么细腻了。
我听完警察的叙述,不禁对那小偷生起一点敬意,因为在这混乱的社会,像他这么细腻专业的小偷也是很罕见的。
当时,那小偷还很年轻,长相斯文、目光锐利,他自己拍着胸脯对警察说:“大丈夫敢做敢当,凡是我做的我都承认。” 警方拿出一叠失窃案的照片给他指认,有几张他一看就说:“这是我做的,这正是我的风格。”
有一些屋子被翻得凌乱的照片,他看了一眼就说:“这不是我做的,我的手法没有这么粗。”
二十年前,我刚当记者不久,面对了一个手法细腻、讲求风格的小偷,竟自百感交集。回来以后写了一篇特稿,忍不住感慨:“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这么灵巧、风格这样突出的小偷,又是这么斯文有气魄,如果不作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吧!”
从时光里跌回来,那个小偷正是我眼前的羊肉炉老板。
他很诚挚的对我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的盲点,使我想明: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在监狱蹲了几年,出来开了羊肉炉的小店,现在已经有几家分店了,林先生,哪一天来给我请客吃羊肉呀!”
我们在人群熙攘的街头握手道别,连我自己都感动了起来,没想到二十年前无心写的一篇报道,竟使一个青年走向光明的所在。这使我对记者和作家的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我们写的每一个字都是人格与风格的延伸,正如一个小偷偷东西的手法,也是他人格与风格的延伸,因此,每一次面对稿纸怎么能不庄严戒慎呢?
现在由我来为这个改邪归正的小偷写一个结局:“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这么灵巧、风格这样突出的小偷,又是这么斯文有气魄,现在改行卖羊肉炉,他做的羊肉炉一定是非常好吃的!”
【思考题】
1.本文的标题是“有风格的小偷”,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小偷的“有风格”表现在哪些地方。
2.试评析本文在写作手法方面的妙处。
3.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一定也听到过让你刻骨铭心的一句话,请简要叙述当时的情景并说说让你难忘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句好话(节选)》
1.因为好话是真诚的话语,是充满深情爱意、令人感动的,而“升官”“发财”“添丁”之类的多是客套的祝福语,所以不是真正的好话。(意思相近即可)
2.为了营造温暖馨香的氛围,与“好话”的特点相契合。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这句话带给自己的温暖和感动。虽然时间过去已很久了,仍然让人记忆犹新、感动不已。
《有风格的小偷》
1.小偷的“有风格”表现在:一是偷盗时心思细密,手法灵巧,讲求风格;二是被抓后“敢作敢当”,有“气魄”;三是浪子回头,坚持不懈,事业成功。
2.本文开篇自然而又充满悬念:一个陌生人热情地叫住“我”,这其中必定有故事。然后作者采用插叙手法,讲述了发生在二十年前的一件往事。最后,由这件事生发出一番感慨。文章前后照应,结构缜密,文字充满温情,令人深受启发。
3.开放性试题,答案略。
父亲赠我的座右铭
黄大能
60年前,父亲黄炎培赠我座右铭,全文是:“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我带着他的手书留学英国。在国外时,不少中外友人指着这一立轴,问我:“这‘取象于钱,外圆内方’作何解释?”
“父亲的座右铭,教我怎样待人接物。‘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八个字,是指中间有方孔的铜钱,也就是,如果认为这是真理,是绝对正确的事,就应像方孔那样方正,应该坚持;然而对人的态度,就应和若春风,也就是要‘圆’。但是这里所谓的‘圆’却不是‘圆滑’。在原则上必须要像‘秋霜’一样的严肃;在待人处事上,则应像‘春风’那样和气。”
我虽然遵照着这个教导为人处世,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对其中深奥的含意,却愈益感到以上解释并不完全,愈加感到大有补充的必要。
具体到我的三兄、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为了三门峡工程而独自据理力争。至于他有没有做到父亲教导的“和若春风”,或是有没有完全做到,我并不清楚,但“肃若秋霜”,他是做到了。日常人际关系的复杂矛盾,多如牛毛,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则相信矛盾解决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
“和若春风,肃若秋霜”,这八个字中一个“和”字、一个“肃”字是关键字眼。如果确认自己的意见是符合真理的,就该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甚至策略或手段,来使他人能接受这个真理。所以,这个“和”就不单解释为“和气”二字了。至于“肃”字当然是指严肃。但从深一层看,却还包括了“坚持”甚至“刚直不屈”。三门峡问题,实际上不少科学家是懂得正确处理的,但一些人可能屈服于“一边倒”的形势,因而做不到像“秋霜”那样的严肃了。
【赏析】黄炎培无愧为智者,其家训于质朴中道出人生的真谛,实乃为人处世之真经!作者回忆父亲的座右铭,并没有琐碎地解析,而是抓住后半句,结合兄长的经历来具体阐述,重点突出,富有针对性。
一句好话(节选)
张晓风
小时候过年,大人总要我们说吉祥话,但碌碌半生,竟有一天我也要教自己的孩子说吉祥话了,才蓦然警觉这世间好话是真有的,令人思之不尽,但却不是“升官”“发财”“添丁”这一类的,好话是什么呢?冬夜的晚上,从爆白果的馨香里,我有一句没一句地想起来了。
其二
“我喜欢跟你用同一个时间。”
他去欧洲开会,然后转美国,前后两个月才回家,我去机场接他,提醒他说:“把你的表拨回来吧,现在要用台湾时间了。”
他愣了一下,说:“我的表一直是台湾时间啊!我根本没有拨过去!”
“那多不方便!”
“也没什么,留着台湾的时间我才知道你和小孩在干什么,我才能想象,现在你在吃饭,现在你在睡觉,现在你起来了……我喜欢跟你用同一个时间。”
他说那句话,算来已有十年了,却像一幅挂在门额的绣锦,鲜色的底子历经岁月,却仍然认得出是强旺的火红。我和他,只不过是凡世中,平凡又平凡的男子和女子,注定是没有情节可述的人,但久别乍逢的淡淡一句话里,却也有我一生惊动不已,感念不尽的恩情。
其五
“你长大了,要做人了!”
汪老师的家是我读大学的时候就常去的,他们没有子女,我在那里从他读“花间词”,跟着他的笛子唱昆曲,并且还留下来吃温暖的羊肉涮锅……
大学毕业,我做了助教,依旧常去。有一次,为了买不起一本昂价的书便去找老师给我写张名片,想得到一点折扣优待。等名片写好了,我拿来一看,忍不住叫了起来:“老师,你写错了,你怎么写‘兹介绍同事张晓风’,应该写‘学生张晓风’的呀!”老师把名片接过来,看看我,缓缓地说:“我没有写错,你不懂,就是要这样写的,你以前是我的学生,以后私底下也是,但现在我们在一所学校里,你是助教,我是教授,阶级虽不同却都是教员,我们不是同事是什么!你不要小孩子脾气不改,你现在长大了,要做人了,我把你写成同事是给你做脸,不然老是‘同学’‘同学’的,你哪一天才成人?要记得,你长大了,要做人了!”
那天,我拿着老师的名片去买书,得到了满意的折扣,至于省掉了多少钱我早已忘记,但不能忘记的却是名片背后的那番话。直到那一刻,我才在老师的爱纵推重里知道自己是与学者同其尊、与长者同其荣的,我也许看来不“像”老师的同事,却已的确“是”老师的同事了。
竟有一句话使我一夕成长。
【思考题】
1.好话是真有的,为什么却不是“升官”“发财”“添丁”这一类的?
2.作者想起好话,为什么要说是在“冬夜的晚上,从爆白果的馨香里”想起来了?
3.“像一幅挂在门额的绣锦,鲜色的底子历经岁月,却仍然认得出是强旺的火红。”这一句好在哪里?
有风格的小偷
林清玄
走过一家羊肉炉店的门口,突然有一个中年人的声音热情地叫住我。
回头一看,是一位完全陌生的中年人,我以为是一般的读者,打了招呼之后,正要继续往前走。
没想到中年人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臂,说:“林先生一定不记得我了。”
我尴尬地说:“很对不起,真的想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你。”
中年人说起二十年前我们会面的情景,当时我在一家报馆担任记者,跑社会新闻。有一天,到固定跑线的分局去,他们正抓到一个小偷,这个小偷手法高明,自己偷过的次数也记不得了。据警方说法,他犯的案件可能上千件,但是他才第一次被捉到。
有一些被偷的人家,经过几星期才发现家中失窃,也可见小偷的手法多么细腻了。
我听完警察的叙述,不禁对那小偷生起一点敬意,因为在这混乱的社会,像他这么细腻专业的小偷也是很罕见的。
当时,那小偷还很年轻,长相斯文、目光锐利,他自己拍着胸脯对警察说:“大丈夫敢做敢当,凡是我做的我都承认。” 警方拿出一叠失窃案的照片给他指认,有几张他一看就说:“这是我做的,这正是我的风格。”
有一些屋子被翻得凌乱的照片,他看了一眼就说:“这不是我做的,我的手法没有这么粗。”
二十年前,我刚当记者不久,面对了一个手法细腻、讲求风格的小偷,竟自百感交集。回来以后写了一篇特稿,忍不住感慨:“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这么灵巧、风格这样突出的小偷,又是这么斯文有气魄,如果不作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吧!”
从时光里跌回来,那个小偷正是我眼前的羊肉炉老板。
他很诚挚的对我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的盲点,使我想明: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在监狱蹲了几年,出来开了羊肉炉的小店,现在已经有几家分店了,林先生,哪一天来给我请客吃羊肉呀!”
我们在人群熙攘的街头握手道别,连我自己都感动了起来,没想到二十年前无心写的一篇报道,竟使一个青年走向光明的所在。这使我对记者和作家的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我们写的每一个字都是人格与风格的延伸,正如一个小偷偷东西的手法,也是他人格与风格的延伸,因此,每一次面对稿纸怎么能不庄严戒慎呢?
现在由我来为这个改邪归正的小偷写一个结局:“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这么灵巧、风格这样突出的小偷,又是这么斯文有气魄,现在改行卖羊肉炉,他做的羊肉炉一定是非常好吃的!”
【思考题】
1.本文的标题是“有风格的小偷”,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小偷的“有风格”表现在哪些地方。
2.试评析本文在写作手法方面的妙处。
3.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一定也听到过让你刻骨铭心的一句话,请简要叙述当时的情景并说说让你难忘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句好话(节选)》
1.因为好话是真诚的话语,是充满深情爱意、令人感动的,而“升官”“发财”“添丁”之类的多是客套的祝福语,所以不是真正的好话。(意思相近即可)
2.为了营造温暖馨香的氛围,与“好话”的特点相契合。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这句话带给自己的温暖和感动。虽然时间过去已很久了,仍然让人记忆犹新、感动不已。
《有风格的小偷》
1.小偷的“有风格”表现在:一是偷盗时心思细密,手法灵巧,讲求风格;二是被抓后“敢作敢当”,有“气魄”;三是浪子回头,坚持不懈,事业成功。
2.本文开篇自然而又充满悬念:一个陌生人热情地叫住“我”,这其中必定有故事。然后作者采用插叙手法,讲述了发生在二十年前的一件往事。最后,由这件事生发出一番感慨。文章前后照应,结构缜密,文字充满温情,令人深受启发。
3.开放性试题,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