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好小学数学教学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n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善于创造富有探究的氛围,而富有探究的氛围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有着共生关系。如果教师教学能从这样的角度出发。那么数学课堂将会成为学生们喜爱的课堂,成为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他们将因此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课堂也将因此而生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能力;学习兴趣
  How to teach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Song Haicheng
  【Abstract】Teachers must be good at creating rich atmosphere, and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tmospher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teract with a symbiotic relationship. If the teacher can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is.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will become the students favorite class, show your skills to become their stage, they will therefore take a great interes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mathematics classroom will therefore and vivid.
  【Key words】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o explore the ability; Interest in learning
  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是对学生以后学习更抽象数学知识的奠基时期。在这个时期,要使学生充分享有学习的主动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个体主动认知的过程。然而,如何教好小学数学教学呢?从学习数学成功者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关键,而数学课堂则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主阵地。
  1.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1.1 利用电教化手段可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发生了兴趣,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元的认识"导入课题时,先通过课件出示一个百宝箱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猜里面有什么宝贝?先出示第一样宝贝:五朵小花。 每朵花上都有一个汉字,这五个汉字分别是"圆"、"壹"、"贰"、"伍"、"拾"。五个汉字先后依次呈现,让学生读一读这几个字,为后面认识人民币做铺垫。再出示第二样宝贝:成扇形排列的1 元、2 元、5 元、10 元、20 元、50 元六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问学生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喜欢用来买什么?通过设计一个百宝箱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活泼愉悦的课堂氛围。
  1.2 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有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而且还具备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是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仅凭教师枯燥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就能轻松地解决。并且对重点和难点还可以重复再现,将反映好的解题思路的计算过程投影出来,能再次启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开发学生的智力。这样既生动具体,又节省时间,效率还高,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
  如:在讲解"有一筐苹果,甲取出一半又1 个,乙取出余下的一半又1 个,丙取出再余下的一半又1 个,这时筐中只剩下1 个苹果。问筐中原来共有多少个苹果?"此题如果从正面解题容易使学生陷入困境,于是,教师可以做出课件,让学生直接去看,丙取之前共有多少个苹果?(4 个)乙取之前有多少个苹果?(10 个)甲取之前有多少个苹果呢?(22 个)这即为筐中原来总的苹果数。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解决了数学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2.提供良好的学习背景和可探究的学习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背景和可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广阔背景中更好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并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变为学生自己探究的创新过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以下的可探究学习情境:上课开始,我拿着一捆36本课外书,从容地走进课堂。同学们在猜想:这节课老师让我们看课外书了。于是我指着这捆课外书说:"这36本课外书,我要分给你们三个小组,要求让第一组分得这捆书的三分之一,第二小组分得这捆书的六分之二,第三小组分得这捆书的九分之三,请同学们说一说,这样分法合理不合理,谁分得多?谁分得少?结果分完没有?"这样问题的创设,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探究活动立即在课堂上显现,有的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画线段图,有的一会儿测量,有的一会儿皱眉思索,兴趣盎然,学生会心地笑了,一样多。这时,学生又产生困惑,为什么会一样多呢?最后经过引导探究,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3.动手操作积极验证探究成果
  学生一旦在自己的活动中无意识发现了新的知识,就触及了他的精神需要,他就会有一种需要探究和满足的欲望,此时教师创设一种宽松的、开放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辨论、取长补短,尽情地分享发现后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揭示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后,传统的教法往往到此止步。运用大量的练习里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但是有的学生出现了怀疑,是不是求所有的长方形周长都可以这样算呢?他们产生了要验证的欲望,看一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这时老师就让学生用不同长度的小棒随便摆长方形,得出了很多种摆法,再运用公式进行计算.通过大胆验证,学生确信不仅前面课上出现过的长方形周长可以按公式计算,而且自己随便摆的一个长方形,周长也可以这样计算,更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理解,也使学生确信自己的发现是正确的,使学生真正参与了规律形成的全过程,从而让学生主动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使学生不仅品尝到思维结果,还欣赏到思维过程的无限风光。
  4.加强课堂活动与探究活动的结合
  课堂活动与探究活动的结合是获得数学技能的必经之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概念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learner readiness)和数学语言意识程度(math language awareness)直接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或质量。数学教学是一种概念理解、信息传递和言语交际的行为,从数学教学研究的规律性出发,数学语言应当与社会语言、思维、世界观与文化生态环境相互联系,因为这样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直接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小学就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真正用途和价值。不讲究教学效率,只靠延长学时和加大作业量;不讲究能力培养,只靠机械重复和无效劳动的习题堆砌;不讲究教学艺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只靠照本宣科、生塞硬给;不讲教学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搞一个标准、一律要求,全面应付考试,其后果是学生厌学,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扼杀。这种现象要求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效率,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减负,并不意味着教师也减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反而要增负,教师要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钻教材、钻教法,备课堂、备学生、备作业,最大努力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确保减负不减质。
  总之,教师要善于创造富有探究的氛围,而富有探究的氛围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有着共生关系。如果教师教学能从这样的角度出发。那么数学课堂将会成为学生们喜爱的课堂,成为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他们将因此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课堂也将因此而生动。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在初中阶段,我们给予学生的不应是抽象的数学原理,而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数学应用广泛,变化多端,其特点就是“活”,但学生往往认为数学是无用的,枯燥的,是“死”的。所以,很多学生怕数学,认为学不会数学而不愿学数学。因此,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是推动数学教育提高的保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那
期刊
【摘要】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新课程标准》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技能,四者之间密切联系,相互渗透,互为基础。听、读是领会和理解别人表达的意思;说和写是用言语表达思想。写的能力要在听、说、读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而写的训练又能进一步提高听、说、读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写作教学;写作训练  Pri
期刊
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急需涌现一批又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那么,如
期刊
初中班主任面对的是一个活泼的、多样化的群体,在这个群体里面,班主任既要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又要略有侧重的鼓励学生发挥其自身的优点;既要让学生专心学习,又不能压抑其个性的发展。现在的学生个性化意识越来越强,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人物,班主任更要与时俱进,不断地钻研班主任管理工作,并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己班级发展的策略。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观察学生和管理学
期刊
实验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形式发展,注重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以下从四个方面予以阐述:  一、要跟上时代,更新观念  我认为现阶段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最主要的是受高、中考升学中急功近利思想的指挥,教师对实验重视程度不够。从过去经验来看,做实验是凭兴趣,走过场。实验课主要还是老师说、讲、唱,学生听、记、背,效果往往也不错,所以学生屡屡高分低能,教师往往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没有心思和精力从事实验教学的研究
期刊
【摘 要】本文深入了解异化与归化策略的概念、理论根源以及历史现状,通过观察两种策略在英汉习语翻译中的具体应用,厘清了直译意译和异化归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形成较合理的策略取向。最后我们认为由于习语自身的特点,在习语翻译的过程中,归化的翻译策略使用较多,归化的译文比较容易被读者接受,且归化势必成为该翻译领域的主流趋势。  【关键词】习语翻译;异化;归化;源语;译入语  1. Intro
期刊
计算机多媒体的出现,其强大的超文本功能,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方式,对语文教学旧的模式提出了挑战,为当代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  1. 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最佳途径。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能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是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更贴近,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期刊
迁移是已经学过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这一现象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问题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讨,终于对迁移过程中复杂的认知活动有了较完整而科学的认识,发现迁移过程是由审题、联想、分析类化几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认知成分构成的,即首先必须形成对有关问题的最初映象,让映象激活头脑中有关知识结构,然后统一分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的深入发展,幼儿的早期阅读问题已经成为幼教界关注的一个新课题。所谓的早期阅读是指不到6岁的学前儿童凭借着图像、图片、爸妈或者幼师形象的读讲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内容的活动过程,早期阅读是一个记忆、思维、表达等多种认知于一体的综合过程。现在人们都认为早期阅读对幼儿的空余表达能力以及思维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将来也会影响着幼儿以后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培养;
期刊
军人的形象是偉大的、崇高的,是我们大家崇拜的偶像。为了锻炼孩子们坚强的意志力,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的精神,激发幼儿学做解放军的愿望,结合我园国防课题研究实施计划,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大班部组织了“小小兵军训”半日活动。  “立正”“一二一”“向右转”……伴随着教官一声又一声响亮而有力的口号声,大班幼儿军训活动拉开序幕。  军训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大班孩子心情激动的日子。军训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