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硇散记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efltoe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硇地处河北省沙河市西南部,太行山东麓。前年我到邢台,和几位好友结伴去王硇古村探幽。在大山里兜兜转转近两个小时,抵达王硇,时间已是下午两点。
  王硇村古石楼建筑最早始于明代,现存建筑中清代、民国居多,其建筑规模足可与山西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相媲美。据村人介绍,有一处高达十八米的像城堡一样的石楼,历时十二年才建成。村里石楼建筑墙体整体呈现一种淡淡的朱红色,家家墙体相依,院院暗道相通,平薄的石板罩顶,临街石楼顶上建有碉楼并留瞭望孔,街巷相交处皆为古代攻防设施。对于一个山村来说,致力于建造这么严密的防御措施,令人费解,细问才知道其中有一段传说。王硇村始祖王得才原籍四川成都府两岗村,明初御赐探花,钦点镇京总兵。明成祖朱棣委派王得才押运皇纲被内奸出卖遭响马抢掠,被迫携家眷隐匿到荒山野谷,劈坡造田,安家建村,于是有了今天王硇村。整个村庄像座迷宫,个别院落建有隐秘的地窖,在村中地势较高的石楼上还建有耳房,用来监视村庄四周动静,一旦敌人来袭,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安全转移。
  王硇村虽然是因避难而建,但是在建筑工艺上却丝毫不见仓皇和敷衍。王氏先民们自己烧瓦、烧石灰,干石垒墙,白灰勾缝,青砖出檐,蓝瓦盖顶;像城堡一样的石楼,院院有楼,房房有耳,整体建筑风格既有北方建筑的粗犷、古朴,也融合了南方建筑的秀气,王硇石楼特有的耳房,红墙蓝瓦,卷角张檐,隔扇花窗,明亮秀雅,形同江南水乡画舫。在村子里随处可见东南缺角的建筑,从巷角向里望去,一排石楼,不是左右对齐成一排,而是自前向后一座一座地闪去东南角一块,其意来自八卦中的“巽”,正好印证了“有钱难买东南缺”的风水俚语。另一意则是不圆满,寓意激励后人,励精图治,永不满足。每个拐角处的石碾,被村民称作“青龙”,是看守街口、镇邪之意。石楼墙角笔直挺拔,墙面纹理自然,隔热隔音,冬暖夏凉,历史上经多次地震和洪水,无一栋受损,至今仍有村民正常居住。为了让驮着货物的犟驴在小巷中穿行,村人竟然把窄窄巷角的拐弯处砌成半圆形,而上面的墙角依然保留了直角,远远望去,像墙壁被生生凿去一块,正合了“拐弯抹角”的说法。而门楼则讲究门当户对,所谓“门当”是门楼上雕刻的图案对称,“户对”是门楼下的门墩儿成对,更能体现王硇村人的文化底蕴。
  小径随意穿行在房前瓦后,当你觉得小路已经走到尽头,拐过转角,忽然就有了柳暗花明的感觉。在街巷中穿行,扑鼻而来的都是浓浓的乡土气息,街头前的碾房,院落中的水窖,村旁水塘边的洗衣女,还有正在转动的吹糠风车。与街头八旬老人交谈,可以得一种在城市里没有过的心身放松,得乡间“生活禅”中的“吃饭睡觉”,这种平凡中的不平凡,让人暂时放下当下,去体会生活的本真。有几处四合院,屋顶的房子看上去已很破旧,常年不住人,周边长满了杂草,有些许凄凉,在下午的阳光下,还能恍惚看到旧时的光景。走着走着,不禁回头,幽深弯曲的小巷叫人莫名的悚然一惊。继续前行,小路变换着表情,起起伏伏,时好时坏,在高一点儿的地方,还可以望见远处云雾飘渺的太行山。
  在王硇村,能够发现许多大自然景观与古村落和谐并存的场景:村中石楼都设有突出石壁的长方形排水口,以便于雨水流入街道滋潤树木;村落是开放式的,除一个死胡同外,村民可以从村中任意一条小道走遍全村;村旁红枫山几乎遍山红枫树,如此规模竟是天然生长。我摸着石屋的一块石头,冰凉的触觉直达心底,它的体温和它的静默一样冷。我知道,它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明朝永乐年间的一块石头,当然也许会更久。王硇村民可以推算出石屋的年龄,但无法说出石头的岁数。这些石头,安卧在王硇村的一座座石屋上,看风风雨雨,世事变幻,历经了六百多年,谁来告诉我它的故事呢?
  天色暗了下来,选一家农家客房打算住下。院子男主人是一名乡村老师,站在院子里,静静地翻着书,女主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王硇村多家村民的古石楼旧院,现在已经或正在着手整理成农家旅馆接待游客。走进堂屋,我看到了唤醒儿时记忆的土炕、老照片、老柜头、老梳妆台、老纺花车之类,恍若回到童年时代。屋里的套间有楼梯,拾级而上,推开二楼的小门,可以从二楼直接上到配房的屋顶上。抚摸着屋顶的蓝瓦片,端详着翘角的龙凤麒麟和狮子,谁会想到在现代化日新月异的今天,竟还有如此完美的原汁原味儿。和男主人聊天,说起村庄的历史、民俗和物产。男主人说,络绎不绝的游客来到王硇村,打破了古村石堡的宁静,也改变着王硇村村民的生活方式,乡亲们从中看到了希望,尝到了好处,得到了实惠,对传统村落、古建筑的保护有了更大的热情和支持。女主人见我们喜欢苹果树,兴高采烈地和我们说着秋天的模样,满树的果子压弯了枝丫,红彤彤的、脆脆的、甜甜的。最让两口子兴奋的是,村民们种植的土特产品,过去是肩挑、驴驮到外面也卖不出去,现在不用出村,就有游客掏高价钱买去。夜晚的月光有些清凉,东厢房,西耳房,彩帘都在随风垂摆。坐在木门下,听鸡鸣犬吠,看一树葱茏的繁华。夜深了,女主人还在井边洗着衣裳,问其原因,女主人告诉我们,她已约好了左邻右舍明早一起去奶奶顶烧香,得提前把家务活干完。看来,高高的奶奶顶果然是乡民心中的圣地,我们也向往起来,要女主人带上我们。爬上屋顶,眼前的古堡层叠错落,月光迷离,将村庄润染成一幅画。远远的,月晕下那青幽的山峦,就是传说中的奶奶顶。
  这一夜,睡在床上,还想象着明天的行程。
  编辑:耿凤
其他文献
在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展厅,藏有一件唐代白瓷双鱼背瓶,标为井陉县出土。其造型呈连体双鱼形,器形与鱼体的结合自然流畅,两边两条翻跃挺立的鲤鱼,鱼体肥硕,相对合抱,鱼嘴被巧妙地塑成瓶口,尾为瓶之圈足。瓶口外侈,腹部扁圆,圈足外撇。瓶身饰满鱼鳞纹,两侧堆塑双排鱼鳍纹。尤其鱼的眼、鳞、腮、鳍,雕琢细腻逼真。巧妙利用两条对拥的鱼构成瓶体轮廓,从侧面看,好似一条躯体圆浑肥硕的鲤鱼正欲跃出水面,使人联想到鲤鱼跳龙
期刊
聚氨酯(PU)因其结构可调和性能优异而被广泛关注,其具有优异的耐磨性,高强度,高粘结性以及附着力等特点,被认为是最通用的聚合物材料之一。基于严格的环境和立法要求,水性聚氨酯(WPU)以其环境友好、经济高效、低毒性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应用研究最广的是阴离子型WPU(羧酸盐和磺酸盐型)。其中,性能更加优异的磺酸型WPU是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方向,不仅在很宽的pH范围内有优异的水解稳定性,而
在邢台书坛,提及杨玉堂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然斯人已逝五载有余,邢台书坛后辈及文坛老宿每每谈及先生,仍崇念缅怀,追思良久。  杨玉堂先生字石庵,号墨仙,别号静心斋主,一介斋主。著名书法家、教育家。1935年3月生于邢台县北唐村,2013年3月25日逝世,享年79岁。先生早年毕业于河北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上世纪八十年代创办清风书社,参与创建邢台市书法家协会、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历任邢台市书法家协会副主
期刊
正定城内的四合街,坐落在古城东南隅。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真定卫在此设有一座大粮仓,位置就在今四合街村委会南面,叫作南仓,俗称后仓。以南仓为界又分为南仓东,南仓西。1947年,南仓东、南仓西与小红庙、卫前街合并,改称四合街。  四合街的土地紧倚东南两面雄伟的古城墙,这里自然地形西高东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光旖旎。一条涓涓细流清澈、舒缓地从城内西南方,自西向东穿过南城门内的小桥,
期刊
参加县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时,忽然被眼前的一幕吸引:一群人围着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不断拍照,还好奇地问这问那。老人左手托着一个打好粉底的不倒翁泥胎,右手拈一支画笔,气定神闲地在泥胎上勾描点染,仿佛托着自己刚出生的婴儿,仿佛完成一个庄严而神圣的使命。在她身边的桌案上,是几十个列队整齐的泥人:不倒翁,大公鸡,关公,七品芝麻官,大肚弥勒佛等,或神气,或顽皮,或庄重,或诙谐,或喜庆,多彩多姿,妙趣横生。  上
期刊
松阳地处浙西南山区,瓯江上游,县名由来有二:一者,县境之内松树颇多,遂取其“松”字;二者,古文里“山南水北谓之阳”,因松阳县域位于长松山之南,又取其“阳”字,二者组合在一起,就有了“松阳”。  松阳的魅力,在于松阳人菜桌上餐餐可见、岁岁不离的“端午茶”,亦在于它的一分山水,一分古迹,一分茶香。地处新兴镇横溪村的大木山茶园,就以“古韵茶香”闻名于世。故而,外乡人到了松阳,大木山是不可不去的。  我是
期刊
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潮湿,湿度很大,是世界同纬度地区最寒冷的区域,在建筑节能设计中需要同时考虑冬季采暖、夏季制冷和防潮防湿度的问题。该区的人口密
油画——西方绘画中的主要画种,15世纪由尼德兰画家凡·埃克兄弟创造和完善以来已有500年的历史。油画材料有很强的表现力,而且是目前能保存最长久的绘画之一。15世纪《蒙娜
7月3日,由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国际科学院组织科学教育项目(IAP SEP)、经济合作组织科学基金会(ECOSF)支持的2017科学教育国际论坛在
期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和大跨结构都采用了型钢混凝土结构体系,这种结构是将钢和混凝土的特性做到最优的结合,更大程度的发挥出各自的良好性能。较之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