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危机下,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国际因素外,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国家、金融部门和地方政府等外在的原因。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必须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和国家、金融部门、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得以实现。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
一、 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及特点
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不外乎自筹、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政府扶持等四种途径。由于企业类型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需的融资方式也不尽相同,对融资的需求具有不同的规律性。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主要是源于间接融资--银行借贷。中小企业所有借入资金总发生额中,来自银行的贷款大约占90%,融资难、渠道单一、风险大。
中小企业用款一般都具有时间急、频率高、数额小的特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权限比较集中(有的商业银行规定,新增贷款客户必须由省级分行审批),一般基层营业机构没有自主决策权,加之上下管理链长,受理程序刚性,审批流程复杂、管理力量薄弱,难以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和银行贷款相比民间融资条件宽松,筹资成本相对降低。且民间融资无需资产担保抵押,手续简便,民间借贷成本与银行相差无多,因此,部分中小企业愿意从民间借贷。民间融资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但因其利率过高、借贷手续不完备、对金融秩序的稳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 内在原因。由于中小企业的体制不健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银企关系中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给银行造成严重的损失风险,影响银行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很多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仍然沿用的是经验式和家庭式的管理方式,缺乏科学决策机制,且内部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健全,更无法为银行提供完整的财务表和信息资料。为避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的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审查格外严格。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必然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采取严格的审查标准。这样,很多中小企业不能获得银行提供的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就在情理之中了。
金融危机下,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订单减少、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本上升,生存盈利空间被大大压缩,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更大,银行更加不会轻易批准这些企业的贷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但为了得到银行的贷款,就有可能出现企业为了掩饰财务上的亏损,进行财务造假。这就使得银行有可能无法真实辨认企业真正的财务状况,直接影响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另外,金融危机下,银行从整体市场环境和银行自身利益出发,对中小企业的资产担保抵押品的要求更严格了,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一般比较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和可以担保的其他资产。而且,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房屋等不动产的产权不明晰的现象,这些资产无法用做抵押品,这些都降低了中小企业得到银行抵押贷款的可能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的贷款大多是抵押、担保贷款,抵押担保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取得贷款的主要问题。一些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都很好,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往往受制于企业无法提供正常的担保信贷手续而不能够对其进行融资,必然形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
2. 外在原因。
(1)金融体系的原因。从金融机构方面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意识不强,在强化约束机制的同时缺乏激励机制,在机构设置、信用评级、内部管理等方面,不能完全适应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要,金融支持体系不健全。这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建设刚起步不久,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的完善尚在过程中,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大金融”很难满足“数量少,批次多”的中小企业的需求。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中小企业的产品寿命周期一般在3年~5年,这就决定了很多中小企业的寿命不会太长,很多的中小企业甚至随时可能倒闭,银行如果贷款给这些中小企业,银行要承担的风险实在过于巨大。为了规避风险,银行信贷“保大放小”的做法成为必然。这样,中小企业要想得到及时的贷款资金的机会就更小了。就算有少部分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其利率水平也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普遍上浮30%~40%,这直接造成了对资金需求强烈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渐趋紧张。
中小企业虽然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等的这种直接融资渠道不成熟、不畅通。我国资本市场虽然目前初具规模,但是发展不成熟,资本市场进入壁垒很高,我国相关的法律对中小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的限制很多、门槛很高,经济实力并不很强大的中小企业根本就很难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融资目的。而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板目前也很不完善,中小企业板市场发挥不了资源配置的功能。所以众多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间接融资,也就是依靠银行来达到融资的目的。金融危机下,银行能给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毕竟有限而且条件也比较苛刻,僧多粥少,中小企业想要最终获得银行的贷款,难上加难。
(2)政府的原因。长期以来,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关爱偏少。相对于其数量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而言,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方而受到较大限制,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占有的贷款资源却不超过20%。政府部门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明显不够,相应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也是很难享受到。金融危机后,众多的中小企业倒闭,政府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力度还是不够。
三、 金融危机下,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1. 企业自身应采取的对策。
(1)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内部管理,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实力。中小企业要想解决融资难这一问题,首先必须从自身做起,重塑良好形象,提高资信程度。
首先,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促进中小企业改革,使其获得最大的自主权,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通过改制,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培养一批懂管理、善经营的优秀中小企业企业家,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其次,是要强化内部管理。要健立健全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推行科学管理和规范化管理。特别是要规范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充分运用现有的金融工具,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再次,要大力开展技术创新。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要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实力,必须充分利用其灵活的优势,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含量,使中小企业从依靠量的扩大转变为质的扩张。
(2)提高信誉,改善融资环境。中小企业在加强发展的同时,要不断提高社会信誉,增强重合同、守信用的自我约束意识,要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坚持信誉第一的原则,不做假帐,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自身的信用程度,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形象,增强银行贷款的信心,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拓展融资渠道。
2. 金融部门应采取的对策。
(1)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组织体系。国有商业银行应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部门,把培育和发展中小企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对银行来说,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可以分散金融经营风险,降低成本,防止贷款过度向大企业、大客户集中而潜伏信贷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进一步转变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到支持中小企业与自身发展的一到致性,牢固树立“搞活企业,就是搞活银行”的战略思想,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以帮助他们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2)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中小企业贷款难,首先难在担保上,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时担保上的问题,从而保证贷款和顺利进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以有发展互相担保和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公司组成。
(3)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积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是解决融资难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消除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障碍,方便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积极发展二板市场,让市场前景好、产品技术含量高、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直接进入证券市场融资。另外,可以通过必要的法规政策的引导与规范,适度发展民间信用融资市场。
其外,金融部门还可以通过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贷款期限和额度、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渠道,创新金融工具等途径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 政府应采取的对策。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难,不能只依靠银行来解决,政府应起关键作用。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比如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财政的补贴等等,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政府可以设立专门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由这些担保机构去综合分析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经营情况等因素,给一些相对综合评价较好的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信用担保,从而增强银行发放贷款的信心。可以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减轻商业银行的营业税等办法鼓励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国家应该对原有的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增加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规定。
诚信经营、严守信用是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的根本途径。为此,政府应积极通过立法手段尽快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促进企业提高信用水平。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通过立法手段在提高企业信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客观上推动了企业信用制度的建设,相当一批有规模效益的中小企业得到市场的认可。但就整体而言,中小企业信用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季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1).
2. 李东艳.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北方经济,2008,(11).
3. 李璞.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成因与对策.国际商务财会,2008,(8).
作者简介:朱冬林,江苏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校级学术带头人。
收稿日期:2009-12-15。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
一、 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及特点
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不外乎自筹、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政府扶持等四种途径。由于企业类型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需的融资方式也不尽相同,对融资的需求具有不同的规律性。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主要是源于间接融资--银行借贷。中小企业所有借入资金总发生额中,来自银行的贷款大约占90%,融资难、渠道单一、风险大。
中小企业用款一般都具有时间急、频率高、数额小的特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权限比较集中(有的商业银行规定,新增贷款客户必须由省级分行审批),一般基层营业机构没有自主决策权,加之上下管理链长,受理程序刚性,审批流程复杂、管理力量薄弱,难以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和银行贷款相比民间融资条件宽松,筹资成本相对降低。且民间融资无需资产担保抵押,手续简便,民间借贷成本与银行相差无多,因此,部分中小企业愿意从民间借贷。民间融资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但因其利率过高、借贷手续不完备、对金融秩序的稳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 内在原因。由于中小企业的体制不健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银企关系中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给银行造成严重的损失风险,影响银行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很多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仍然沿用的是经验式和家庭式的管理方式,缺乏科学决策机制,且内部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健全,更无法为银行提供完整的财务表和信息资料。为避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的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审查格外严格。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必然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采取严格的审查标准。这样,很多中小企业不能获得银行提供的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就在情理之中了。
金融危机下,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订单减少、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本上升,生存盈利空间被大大压缩,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更大,银行更加不会轻易批准这些企业的贷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但为了得到银行的贷款,就有可能出现企业为了掩饰财务上的亏损,进行财务造假。这就使得银行有可能无法真实辨认企业真正的财务状况,直接影响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另外,金融危机下,银行从整体市场环境和银行自身利益出发,对中小企业的资产担保抵押品的要求更严格了,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一般比较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和可以担保的其他资产。而且,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房屋等不动产的产权不明晰的现象,这些资产无法用做抵押品,这些都降低了中小企业得到银行抵押贷款的可能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的贷款大多是抵押、担保贷款,抵押担保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取得贷款的主要问题。一些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都很好,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往往受制于企业无法提供正常的担保信贷手续而不能够对其进行融资,必然形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
2. 外在原因。
(1)金融体系的原因。从金融机构方面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意识不强,在强化约束机制的同时缺乏激励机制,在机构设置、信用评级、内部管理等方面,不能完全适应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要,金融支持体系不健全。这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建设刚起步不久,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的完善尚在过程中,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大金融”很难满足“数量少,批次多”的中小企业的需求。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中小企业的产品寿命周期一般在3年~5年,这就决定了很多中小企业的寿命不会太长,很多的中小企业甚至随时可能倒闭,银行如果贷款给这些中小企业,银行要承担的风险实在过于巨大。为了规避风险,银行信贷“保大放小”的做法成为必然。这样,中小企业要想得到及时的贷款资金的机会就更小了。就算有少部分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其利率水平也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普遍上浮30%~40%,这直接造成了对资金需求强烈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渐趋紧张。
中小企业虽然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等的这种直接融资渠道不成熟、不畅通。我国资本市场虽然目前初具规模,但是发展不成熟,资本市场进入壁垒很高,我国相关的法律对中小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的限制很多、门槛很高,经济实力并不很强大的中小企业根本就很难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融资目的。而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板目前也很不完善,中小企业板市场发挥不了资源配置的功能。所以众多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间接融资,也就是依靠银行来达到融资的目的。金融危机下,银行能给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毕竟有限而且条件也比较苛刻,僧多粥少,中小企业想要最终获得银行的贷款,难上加难。
(2)政府的原因。长期以来,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关爱偏少。相对于其数量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而言,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方而受到较大限制,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占有的贷款资源却不超过20%。政府部门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明显不够,相应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也是很难享受到。金融危机后,众多的中小企业倒闭,政府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力度还是不够。
三、 金融危机下,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1. 企业自身应采取的对策。
(1)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内部管理,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实力。中小企业要想解决融资难这一问题,首先必须从自身做起,重塑良好形象,提高资信程度。
首先,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促进中小企业改革,使其获得最大的自主权,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通过改制,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培养一批懂管理、善经营的优秀中小企业企业家,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其次,是要强化内部管理。要健立健全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推行科学管理和规范化管理。特别是要规范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充分运用现有的金融工具,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再次,要大力开展技术创新。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要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实力,必须充分利用其灵活的优势,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含量,使中小企业从依靠量的扩大转变为质的扩张。
(2)提高信誉,改善融资环境。中小企业在加强发展的同时,要不断提高社会信誉,增强重合同、守信用的自我约束意识,要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坚持信誉第一的原则,不做假帐,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自身的信用程度,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形象,增强银行贷款的信心,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拓展融资渠道。
2. 金融部门应采取的对策。
(1)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组织体系。国有商业银行应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部门,把培育和发展中小企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对银行来说,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可以分散金融经营风险,降低成本,防止贷款过度向大企业、大客户集中而潜伏信贷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进一步转变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到支持中小企业与自身发展的一到致性,牢固树立“搞活企业,就是搞活银行”的战略思想,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以帮助他们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2)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中小企业贷款难,首先难在担保上,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时担保上的问题,从而保证贷款和顺利进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以有发展互相担保和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公司组成。
(3)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积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是解决融资难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消除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障碍,方便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积极发展二板市场,让市场前景好、产品技术含量高、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直接进入证券市场融资。另外,可以通过必要的法规政策的引导与规范,适度发展民间信用融资市场。
其外,金融部门还可以通过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贷款期限和额度、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渠道,创新金融工具等途径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 政府应采取的对策。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难,不能只依靠银行来解决,政府应起关键作用。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比如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财政的补贴等等,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政府可以设立专门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由这些担保机构去综合分析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经营情况等因素,给一些相对综合评价较好的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信用担保,从而增强银行发放贷款的信心。可以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减轻商业银行的营业税等办法鼓励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国家应该对原有的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增加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规定。
诚信经营、严守信用是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的根本途径。为此,政府应积极通过立法手段尽快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促进企业提高信用水平。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通过立法手段在提高企业信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客观上推动了企业信用制度的建设,相当一批有规模效益的中小企业得到市场的认可。但就整体而言,中小企业信用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季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1).
2. 李东艳.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北方经济,2008,(11).
3. 李璞.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成因与对策.国际商务财会,2008,(8).
作者简介:朱冬林,江苏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校级学术带头人。
收稿日期:200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