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18年长江经济带主体功能空间演化研究

来源 :城市规划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研究和实践中存在"主体功能"宏观主导、"三区空间"具体落实、"土地利用"微观利用三个不同的空间尺度,开展三个尺度上"降维传导""升维检验"的衔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长江经济带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8年5个年份的中国多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遥感监测数据集(CNLUCC)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近40年来"三区空间"的规模、比例演变及相互转换的内在特征,以"主体功能"为标尺,运用K均值聚类方法,以"激进型""平衡型""保守型""无变化型"
其他文献
文章结合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润城学校的设计实践,从对城市环境的回应、地域性的合理表达、场所的营造3个方面探讨了城市中小学的设计问题,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遗产地与其他城市建设片区不同,其资源具有唯一性与不可复制性的特征,是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因此,遗产地的规划落地尤为重要,需要审慎对待。为了遗产地规划更好地落地,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需要走两步:一是走得更深;二是走得更远。走得更深指的是在规划阶段除了风貌尺度等空间形象的控制之外,更要着力去协调解决更深一步的各专业落地技术问题;走得更远是指从单一的规划成果管控向总包协调、陪伴式引导与控制转变。
随着城市群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并被确立为国家战略,为了引领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共同发展,本文试图通过JH新城核心地块“智谷”的设计,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周边城区的核心地块发展探索一条实施新思路、新途径。通过运营与设计的整合,实现周边城区核心地块既保有城市发展的重要形象,又为田园特质留有弹性空间,既享有城市集约化、高容积率的发展红利,又不至于在城市发展初期产生招商瓶颈和空城现象,让城市群中心城市真正实现差异化、有特色的城市发展。这次探索设计可以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周边城区各核心地块的开发建设形成初步的借鉴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建筑中的人防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更深入地从实践角度探索人防设计策略,本文以陕西省某研发中心项目为例,分析人防分区布局对建筑设备、人防口部、车库防火分区及停车位的影响,从建筑师角度总结并提炼相应解决策略和设计方法。
本文简要地说明了颐和园西门区域的现状。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明清广场的规制以及对公园外广场的需求的分析,阐述了其设计理念及设计依据,并结合建筑学、园林设计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从园林风格、空间划分、建筑形式、道路铺装、植物配置等方面介绍了该广场及周边区域的具体改造方案;分析了广场设计实施中的难点及解决方案,规划设计中的缺点及不足,并从生态方面对该广场的设计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本文聚焦城市边缘区滨海乡村在沿海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中的旅游活化变迁过程,以城市边缘区乡村外部优势与内部活化动力作为切入点,分析该类型乡村在空间组织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两方面的特征,厘清其在更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与挑战,以片区内地理位置不同的乡村组团为出发点,探讨城市边缘区滨海乡村基于产业自发转变的空间发展模式、产业链条引导与规划应对之间的关系。并以山东日照山海天片区城市边缘区传统乡村的旅游活化更新过程为例,对如何激活乡村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和全域发展模式进行思考。
西班牙的现代主义运动不同于同时代欧洲国家的现代主义运动,其过程蜿蜒曲折。马德里作为西班牙的首都,其现代建筑的发展是西班牙特色现代建筑运动进程的缩影。20世纪初到西班牙内战前(1936—1969年),马德里地区的建筑师从实用的理性主义出发,以“1925一代”先锋派建筑师和GATEPAC组织为代表,初探现代主义建筑在现代化洪流中探寻新风格新技术的时代笔法,为都市营造添砖加瓦。
本文在“美丽乡村”与“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就如何利用乡村节日节庆去活化岭南传统乡村公共空间价值,形成研究探讨.本文分别以岭南乡村现状、岭南乡村活化基础理论
混合高层住区已成为城市住区的建设趋势,其内部较复杂的风环境直接影响到居民的舒适程度,而目前缺乏对混合高层住区室外风环境的研究。本文以西安凤鸣华府小区和景园小区为例,通过实测与模拟分析冬季主导风向影响下混合高层住区人行区域风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内部空间形态与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可为相关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建雨污水泵房所在地周边环境通常较为复杂,设计通常采用基坑开挖的方式实施。雨污水泵房结构以竖向构件为主,无一般地下室楼板设计,基坑存在换撑困难的特点。结合工程实例,对泵房基坑支撑及换撑设计进行了分析总结,为雨污水泵房深计坑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