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写作研究的新视野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对于认知构建的重要性,这对一直以来以认知理论为岗,从学习者个体出发,忽视学习者与周围环境互动的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和框架。本文将着力阐述如何以社会文化理论为框架对二语写作进行研究。
  关键词:二语写作 社会文化理论 认知理论 新视野
  中国分类号:H15
  1. 引言
  二语(L2)写作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框架下的一个研究分支。它是以认知理论为框架,以学习者个体为研究重点,写作过程为研究目的,调查学习者,尤其是善写者的写作策略使用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L2写作教学法,即关注学习者写作过程,注重学习者写作策略的过程教学法(process approach)。随着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兴起,L2写作研究越来越侧重于将建构主义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学生自己通过教师的引导对外部世界构建意义,从而掌握并内化对于外部的新认知。
  文秋芳(2008)指出,认知理论在L2习得中主要研究;1)语言在个体大脑中的储存情况;2)二语是如何习得的。两种研究方向都将学习个体作为中心,割裂了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学习者之间互动对语言发展的作用。建构主义虽强调个体是在与社会的相互活动中建构世界,但在实质上与认知理论一样,关注的是学习者个体在L2发展中的自身作用,研究的主体还是个人,并未给予社会环境因素充分的考虑,没有将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及其与学习者自身的互动有机结合(蔡兰珍,2001)。
  2. 社会文化理论
  SCT强调社会环境是形成儿童高级心理机能的关键因素。人是社会化的动物,研究人的学习、意识等高级心理机制应该从人与社会、集体、环境的互动中进行。马俊波(2008)指出,语言发展产生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学习者在此过程中积极参与意义的建构习得二语。根据Vygotsky的理论观点,儿童的发展首先是以集体活动、社会活动这种心理间的机能的形式出现的。随后这种与外部环境互动而发展的认知,通过内化机制转化为内在的心理机能。表1清晰展示了这种转化过程:
  表1 内化机制的转化过程
  内化机制
  (1) 调节理论(Mediation Theory)
  Vygotsky认为人类高级认知的发展依赖于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以及与文化、语言等符号中介的调节关系。即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1)学习者与伙伴、教师之间的调节,或称为他人调节(interpersonal mediation);2)与社会文化产物的调节,如书本、网络,或称为产物调节(mediation by artifacts);3)自我语言调节(private speech),即与自我的对话和意义协商。
  (2) 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
  活动是指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人的心理是从活动中发展而来的。Vygotsky认为,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步的,即活动主导着人认知变化。与认知理论把意识看作是一种内在封闭的系统不同,SCT强调人的认知是从活动中来,而活动是人类高级、不可见的认知活动的客观表现,即意识内容的物化。Lantolf & Thorne指出,在语言教学中,不能只以教师或学生任何一方为中心,教学活动是彼此的共同合作(2006)。
  (3) 最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最近发展区(ZPD)是Vygotsky系列理论的核心,Vygotsky将其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1978)。秦丽莉和戴炜栋指出,事实上,ZPD关注的是"新手"和"专家"之间对话关系的本质,其目的是促进"新手"对语言的自我调节能力。
  (4) 对话理论(Diologism)
  Bakhtin(1981)指出,所有的语言都是有对话性的,个人只有参与到对话中,才能真正掌握语言的技巧,提高语言使用的能力。因此,Bakhtin的对话理论实质上是强调了社会合作对于语言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3. 在社会文化理论下的L2写作研究与教学
  (1)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在SCT下来研究L2写作就是要从集体、社会、合作的角度来反观L2写作研究,而不是将L2写作从社会文化因素中割裂,视为只有个人参与的一种封闭的系统。因此研究的重点也从学习者个体转移到了社会环境因素,探索这些因素如何使学习者最终实现语言的掌握与习得,即内化通过与外界合作和互动而构建的认知体系。因此在语言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应该关注社会文化因素对于学习者的重要性。以往那种单一地以讲范文为主,分析语法、句法的L2写作教学只是在单方面地向学习者传输语言表面的修辞知识,忽视了学习者是否通过一些心理机制将其内化而实现最终掌握。
  (2)构建SCT下的L2写作教学模式:任何研究的目的都是要辩证地来验证理论指导,并能指导实践,因此如何在SCT下构建行之有效的L2写作教学模式应该成为L2写作研究主要关心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包括对于教学任务的设计、执行和评估,应该是一个动态、宏观、立体的过程。在设计任务前,通过对学习者写作策略的调查和写作能力测试,评估学习者已经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确定还有待发展的ZPD;在进行任务设計时,避免过多涉及学生已能独立解决的问题。
  (3)教学评估:对SCT下的L2写作教学的评估应该是动态、宏观的。以往对写作能力以一次测试来进行评估的方式显然比较片面和武断。L2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尤其是在SCT下构建的L2写作教学模式更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又不断循环的过程。因此动态的形成性评估更适合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测评,而学生的作业、日志甚至阶段性的访谈都可以作为这种评估的材料和依据。
  4. 结论
  社会文化理论有利于拓展二语写作研究的理论视野,将研究者从认知理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同时,社会文化理论有利于让教师从社会文化构念对L2写作教学的内涵进行深刻的理解,以一种宏观的视角来进行任务的设计。虽然SCT作为理论框架对二语技能的研究并不多,但是随着SCT理论在语言研究中的广泛运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建立在SCT的理论框架下,对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生态化任务型教学的研究会越来越多,研究也会越来越深入。
  文献综述
  [1]. 蔡兰珍. 2001."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J].外语界, (4): 41-46.
  [2]. 马俊波. 2008. 社会文化理论及二语习得研究的社会文化视角[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细节有操作层面上的教学细节和文化层面上的教学细节之分。操作层面上的教学细节,是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它可能是学生困难时的帮助、迷茫时的指点、失败时的鼓励、成功时的共享、错误时的包容。文化层面上的教学细节是在解读文本、课堂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慧,是师生对阅读文本的深度开发,鉴赏探索,在此过程中形成鲜明的课堂节奏,使学生饶有兴致的品味语言。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文教学抓住了文化层面上的细节开发
期刊
G623.23    内容摘要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像汉代的辞赋,唐代的诗歌,宋元的词曲,明清额小说和戏剧,还有耳熟能详的《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但是,现在的学生由于对民族文化知之甚少且受到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盲目地追求和崇拜西方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不屑一顾,甚至认为是老古板。很难想象,一个不爱民族文化的人会热爱祖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基本特点就是说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低年级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这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今年我任教的是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高,主要表现为:1、学生说的欲望不高,欲言又止;2、辞不达意,不知如何表达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7    物理概念教学在物理课程中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基础地位。《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指出:“不仅应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具体内容、意义、适用条件等,而且还应重视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的过程。”据此,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概念,掌握运用好物理概念,是贯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文拟就概念教学谈谈粗浅的认识。
期刊
摘要:在初中课程中增设信息技术课可以培养学生对其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初中生熟悉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且懂得如何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现在的老师需要传授的技能太多,导致了学生练习的时间少,无法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使不少教学资源被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改进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教学: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标准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对古诗词的标准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两个目标体现了初中语文教学改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是我国小学生最基础课程之一,近年来随着小学生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达到一定的新高度,取得不少的成就,随之也面临着新挑战和新问题。因此,本文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思考进行一定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前言  随着中小学生课程教育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小学教育增添了许多新的教学课程,但是语文始终是小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界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学生物教学的改革在不断深入。中学生物教学在新形势下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时代的发展。“探究——建构”型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趋势下出现的一种最新的教学模式,它符合现代社会对中学生物教育提出的教学要求,与新课程改革相协调。这种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建构”型教学模式以探究为基础,建构为目标,以科学知识的建构为
期刊
摘要:《白鹿原》讲述了白、鹿两个家族及其儿女们在近半个世纪历史风云变幻中的命运。书中女性的命运也尤为引人关注。本文着重从田小娥的偷情、兆鹏媳妇鹿冷氏的守活寡、兆海媳妇的改嫁的命运选择来梳理女性典型的三种命运选择方式,并由此展示白鹿原上女性意识的发展以及这段历史进程中女性意识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田小娥;鹿冷氏;兆海媳妇;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106.3    近五十万字的《白鹿原》开篇便是
期刊
摘要:本研究在土地资源学本科教学实践中应用3S技术,用GPS确定地理位置,下载RS影像图并进行相关处理,用GIS系统的Arcgis/Mapinfo软件进行制图、饰图并出图。教学研究实践表明,3S技术在本科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丰富了土地资源学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明显提高了土地资源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3S技术;RS;GPS;GIS;实践教学  中国分类号:p228.4  资助项目:新疆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