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创造性教学

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GOUSIY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早在30年代就曾提出“教师要创造性的教,学生要创造性的学”。因此,研究和倡导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主要目标的创造性教学,已经成为教学领域中的主旋律。而在众多的涉及的方面中,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最为突出和重要。创造型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及复杂的教学现象进行反思,并不断形成自己独立的教学方式。
  一、树立创造性课堂的教学观
  创造性教学需要创造型教师,就是需要具有鲜明个性的教学人才,也就是需要着眼于发现并发展学生要天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教学素质。学生的心灵自由和心灵世界的独特性,决定了不能用传统的教育观以统一的模型化的目标要求学生,依据一个规格、一种模型把学生制造成完全符合自己意愿的标准产品。创造性教学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经历创造性解决问题并求得自身发展的过程。对学校教育来说,创造性教学正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掘所有学生(包括差生)的一切潜能。有了创造性教学的这一目标观念,教师就会自觉地研究学生,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使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了这一目标观念,教师就不会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中心,把应对考试作为教学的杠杆和法宝,而会为“创造”而教育;有了这一目标观念,教师就不会按学业成绩把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从而消除偏见、偏爱等阻碍创造性发展的心理因素,满腔热情地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
  二、认识创造性课堂教学主要特征
  1. 情景设置。将新知识的本质属性嵌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背景中再提出来,引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动机产生的重要根源和主观原因,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去探索、去创造。例如,上好每一节课的引言,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到渗透主体和带入情景的作用。
  2. 质疑提问。教者课堂上不断鼓学生大胆说出心中的想法,对于不合应的回答,教者加以引导。创造性教学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它发端于问题,行进于问题,终止于问题。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过程的强烈愿望,是创造性教学的闭幕式前提。正是由于问题激发学生去观察、思考、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表现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力求克服一切困难,发展其创造性人恪。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创设积极的问题情景。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又是教学过程发展的动力。因此,问题情景的创设成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关健环节。
  3.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获得非常好的效果。传统的教学以传授为主,经“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思想不承认学生的认识也是具有一种巨大潜在力的能动反映,从而抹杀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的潜在能力。创造性教学,就是师生共同探索求知的过程,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引。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结构的材料,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动手操作、实验和发现。这样,他们获得的知识是具体的、生动的和丰富的。他们的观察力、独立的探究能力和发现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形成有个性的创造性教学
  个性化所反映的是自己的教学艺术与他人的不同,也意味着自己已经超越了自己的以前。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是教师不断地突破他人,创新自我,也意味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对周围同事和以往经验的超越。创造性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要勇于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更具有个性化。扎实的独立教学能力,独立的教学个性特征,使得教师教学的自信增强,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呈现出比较强烈的创造性劳动的意向和行为。要从自己的个性特征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艺术的创新,显现出教学艺术的独创特色,使教学艺术进入个性化的阶段。
  总之,创造性教学,就是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适应教学要求。只有用创造来教会创造,用创造力来激发创造力,用发展变化来使学生适应实现中的发展变化,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让教师称得上是“点石成金的妙手”。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人们对学习小学数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如心算、奥数等。然而,要搞好教学工作,只拥有教学模式还远远不够。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模式的构建和实施直接影响着本门学科的教学效果。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众说纷纭,如何把握好这些模式,把它们充分应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上来,是一个关键而有价值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把小学数学教学实施好呢?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
期刊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做出修正,助其迈向成功的道路呢?  【教学片断】  师:下面分组做实验,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看看几次正好装满。小组代表在教具箱中取
期刊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
期刊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的,情境要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与本课内容有关信息,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凭已有的知识说出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把其中这些多位数的各个数位上数字交换位置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才能自觉地克服困难,集中注意,学习活动才能有效地开展。激发、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使孩子学得愉快、学有收获的重要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目标。  一、创设良好的开端,引发兴趣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问题是探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
期刊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转化为数学问题,课堂才会生动,学生才爱学。在数学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多样化、实用化,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认知、认事,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很重要。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培养应用意识。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
期刊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过:“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孩子若没有足够的注意力,就会影响学习的品质和效果。相反,对任何事都能专心、投入的完成,那不仅学习品质,就连学习效果也会高人一等。由此可见,注意力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就成为我们每天都在研究的问题。  一、课前抓住学生好奇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为了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活动
期刊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启迪学生智慧的钥匙,是促进学生刻苦学习的秘诀。但对于多数学生来讲,学习数学是件枯燥的事情,有的因为基础差听不懂,便失去了学习兴趣,觉得学数学是件苦差事。针对这种情况,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一、通过创设悬念,引发学习兴趣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学生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外,还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这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现谈谈自己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进行的探索实践与反思。  一、初中阶段应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1.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方法,能克服思维的片面性,防止漏解。2. 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