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初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baide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并在许多中小学推进到纵深,教师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也面临着改革的压力。
  一、小学语文教师常见不良情绪的表现
  通过《正负情绪量表》的数据分析和小学语文教师日常不良情绪表现的分类汇总,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们常见的不良情绪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低落沮丧、愤怒、紧张焦虑等。
  (一)低落沮丧
  情绪低落是调查中教师提及次数较多也是日常教学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不良情绪状态,是不愉快的负性情绪体验。沮丧,是一种生活状态,它的情感基调是由灰暗、沉重等不愉快的因素组成的,属于轻微发作的抑郁症。
  处在情绪低落状态中的教师常会感到自己态度冷淡,无精打采,对很多事情都缺乏甚至丧失了兴趣,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做事时会觉得力不从心,容易产生疲劳感,对工作和生活充满不满和抱怨。
  (二)愤怒
  愤怒是基本情绪的一种,也是常见的负性情绪,指的是个人愿望受阻或者产生违背愿望的情境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愤怒的感觉程度有一个范围,根据愤怒感的强烈程度,即愿望被干扰的大小以及违背愿望的程度从轻度的愤怒到暴怒将愤怒分为不满意、生气、愠怒、激愤、狂怒等几个等级。研究表明,当强烈的愿望受到限制或者阻止的时候,不论对于儿童还是成年人来说,都会导致愤怒的产生。所以愤怒是自身反抗意向的标志,也是相应态度的表明。
  (三)紧张焦虑
  课堂教学中教师紧张焦虑情绪的产生大多是由于学生的淡漠拒绝引起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得不到学生的有效反馈或者缺乏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热情高涨的课堂讲授与学生的无动于衷、消极应付形成鲜明的对比,沉闷压抑的课堂氛围渐渐的使教师怀疑自身的能力和教学方法,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二、不良情绪的负效应
  (一)不利于教师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的情绪状态攸关其个人的身心健康。处在良好情绪中的教师身心愉悦,与同事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相处融洽,个人生活态度积极向上,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完整的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自身身心的健康完善發展;而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中的教师常常以心烦、焦虑、压抑沮丧等形式表现出来,也会伴随着出现食欲缺乏、失眠多梦、疲劳无力,做事提不起精神等躯体性症状,长此以往,便会出现诸多的心理和生理疾病。
  (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处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会开阔自己备课时的思路,结合已有的知识点,把新旧知识点贯通起来,起到“温故知新”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能够随时观察和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并适时的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把自己的知识完整的输出给学生。教师良好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们学习积极性增强,师生共同上好每一堂课。反之,处在不良情绪状态中的教师,常常为烦躁、沮丧、焦虑等情绪所困,注意力不能集中在教学中,思维混乱、缺乏逻辑性,影响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输出能力。
  (三)师生关系紧张对立
  情绪既是人与人彼此之间共同相处的“润滑剂”,也可能成为影响破坏人际关系的无形杀手。教师情绪伴随着教学发展过程的始终,是决定教学质量、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假如处在负性的情绪体验下,便会不自觉的将焦虑、烦躁、愤怒等不良情绪带入到教学中来,造成一种压抑的“低气压”式的课堂气氛。
  三、小学语文教师课堂不良情绪的改进策略
  (一)教师课堂教学调控能力的增强
  首先,教师要增强自身情绪觉察的敏感性。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能敏感觉察自身的情绪,也要能够及时的体察学生的情绪。其次,在情绪觉察的基础上,鼓励自身和学生将自己的情绪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最后,对于课堂中存在的不良情绪教师能够进行调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调控不仅指调节消极情绪,减少控制愤怒、焦虑、压抑、悲伤等不良情绪体验,也包括制止过度积极情绪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如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等,还要有管理组织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将知识完整系统的传授给学生。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挑战和压力,教师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同时,更要强大自己的内心,提高完善心理素质,以应对改革中需要承受的负担和肩负的责任,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良情绪,适时进行引导,与其交流沟通,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地域、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歧视学生,对学生平等一致,争取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首先,教师要把学生当做独立完整的个体,把学生置于平等的地位,与学生和谐相处;其次,重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真正的做到“做中学”,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其他文献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初中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在文中“我”看到一只受伤的鸽子在书架底下孵蛋,儿子希望明天不封阳台,是出于对这一只鸽子的忧虑和喜爱。“我”则不但关注着这只鸽子的命运,而且关注着自然界的许多生灵;不但关注着自然界,而且关注着人类自身。全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就是“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自然共生共荣。  二、教学目标  1.在抓住中心事件的基础上,把握贯穿本文的线索, 体会简
期刊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舍,君”两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学过一些送别诗,如:《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学生对于本课中的渭城,阳关,安西这些地理位置还不太了解,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搜
期刊
新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式学习,阅读教学也不例外,体验式阅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合作探究,有效开展探究学习。 何谓体验式阅读教学?就是着重指导学生参加老师教学的过程,并且对学生进行领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单单理解课本的字面含义,对文章的深层情感也要有所领悟。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融入文本,用心体验,感悟文本中蕴含的作者情感。通过体验式阅读教学,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高效
期刊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纵观现在全球经济和信息化关系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必然影响社会的各个层面,教育当然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而怎样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学的关键点所在。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除了依靠观察、想象等智力因素外,还受到兴趣、情感、需要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多媒体网络图文声像并茂的功能,把抽象的事物变为栩栩如生的画面,美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检查学生对《俗世奇人》的课外阅读情况,引领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书的认识, 接触一些赏析文学作品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课外文学作品的兴趣。  过程和方法: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欣赏、悦纳他人,热爱生活。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课外阅读了《俗世奇人》这本书,你一定被书中一个又一个独特的人物吸引了吧,那么究竟是哪一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
期刊
兴趣是最好老师。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要尽量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于永正老师说“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学生欲望的正当满足能引起精神的愉快,而反过来,这种愉快又能成为求知的动力。由此可见,要实现小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必须高度重视“激趣”。一堂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课会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那么如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期刊
一、教材内容分析  《我喜欢的动物寓言故事》编排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综合性强,包含填写读书卡、读、讲、演、画、编等多种学习活动。目的在于沟通课内外联系,加强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導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自己喜欢的动物寓言故事,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2、能在教师指导下组织读、讲、演、画、做等多种有趣味的
期刊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小数目食物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表示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  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  PPT、圆片和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情导入  师:今
期刊
教学内容:  Let’s learn。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This is the new classroom. The floor is green...并能用This is...和表示颜色的词来描述教室中的事物。  2.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单词:computer, teacher's desk, fan, wall, floor。  教学重点:  学习This is my cl
期刊
教学目标 :  1.运用快速浏览的方法,把握课文梗概;通过细读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 欣赏作品,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挫折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品味精要文段,培养欣赏小说的能力。  教学难点:  小说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1.点拨法  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思索。  2.涵咏法  小说的语言比较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