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型功血38例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DS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3-00-01
  
  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型功血,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中较为多见,是指妇女在围绝经期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气质性病变存在,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是妇科常见病,属中医崩漏之范畴。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该病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8例,系我院门诊病例,皆为经产妇。年龄45岁~50岁20例,50岁~55岁18例,孕次2~6次,产次1~3次,有剖宫产史者10例,放环史者15例,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3年。
  
  2 诊断依据
  2.1 临床表现
  月经周期紊乱,骤然血崩或淋漓不净,经久不愈,或伴头晕、乏力、胸闷、心悸等全身症状,舌质紫,或兼瘀点、瘀斑,苔薄,脉细涩。
  2.2 妇科检查
  阴道内可见暗红色血液或夹血块,子宫正常大或略大,双侧附件区未及包块,无压痛。
  2.3 超声检查
  子宫内膜总厚度>1.6cm[1]
  2.4 病理学检查
  就诊3月内均行诊刮术,刮出物病理报告示子宫内膜呈不同程度增生,排出子宫恶性病变。
  2.5 治疗状况
  38例中,辨证治疗缓解后复发者6例;激素治疗无效者10例;多种西药(包括抗菌素)交替治疗无效者15例;中西药结合治疗无效者7例。
  
  3 治疗方法
  治则:活血祛瘀,健脾温肾。
  自拟方药组成:益母草30g、生山楂30g、生蒲黄12g、三七粉(冲)3g、茜草炭12g、生白芍15g、当归12g、生枳壳12g、川楝子12g、忍冬藤20g、川牛膝12g、制大黄9g。加减:肝火旺盛者加丹皮、焦山栀;血热伤络者加黄芩、黄连;阴虚火旺着加地骨皮、生地、黄柏;脾虚着加白术、茯苓、黄连;阳虚寒凝者加桂枝、制附子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5天为一疗程。
  
  4 疗效标准与治疗效果
  4.1 疗效标准
  显效:1~2疗程,出血止,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均恢复正常,诸证缓解或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有效:1~2疗程,出血止,停药不久出现不规则出血,连服3~6个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无效:1~2疗程,出血无好转,诸证未减,甚至加重,改用其他方法治疗者。
  4.2 治疗结果
  显效19例,占50%;有效13例,占34.21%;无效6例,占15.79%。总有效率84.21%。
  
  5 典型病例
  李某,女,51岁,职员,2003年5月20日初诊。崩漏1年余,曾在沈阳某大医院经激素、抗炎、中药等治疗半年,症状反复,2个月前行诊刮术,病理报告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术后阴道出血2天止,半月后又开始紊乱。就诊:月经净后无定期,淋漓不断,量时多时少,多时夹大血块经色黯红,伴少腹隐痛坠胀,神疲乏力,头昏心悸,纳谷欠佳,舌质淡黯,苔薄白,脉细涩。妇科检查:阴道内中等力量血液,夹小血块,宫口松,子宫前倾,体饱满,质中,无压痛,双附件未及异常。化验:血红蛋白85g/l。超声提示:子宫正常大小,宫内膜厚2.0cm,宫腔回声均匀,双侧附件区未见占位性病变。西医诊断为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增厚型),中医诊断为崩漏(脾肾阳虚)。治以补脾温肾,固本止血。方用:自拟方加附子5g. 五剂,五日后复诊,患者诉服药2剂下血量增多,3剂后量开始减少,5剂后崩止,诸证随之减轻。继以健脾温肾法调理半月而痊愈,随访一年未复发。
  
  6 讨论
  中医认为崩漏日久不愈,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多因女性围绝经期肾气渐衰,冲任不固,精血虚少,可致崩漏。肝肾同源,肝藏血,主疏泄,肝阴虚,肝阳偏亢,,疏泄太过,可致崩漏不止。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脾虚不能摄血亦致崩漏。此三脏病变又可致冲任通达乏力,瘀滞内生,瘀阻冲任,新血不能循经则崩漏难止,正如《千金方》所言:“瘀血占据血室,而致经血不归经。”离经之血必将成瘀,阴道出血时间长者亦可视为有瘀,瘀血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故活血化瘀是治疗崩漏的基本法则。方中益母草辛开苦泄,补行兼用,活血调经,祛瘀生新,为妇科经产要药;生山楂、生蒲黄、三七粉化瘀止血;当归、白芍养血活血;茜草炭凉血祛瘀止血;川牛膝导热下泄,能引血下行,活血调经;根据“气为血帅、血随气行”理论,加入川楝子、枳壳疏通气机,提高疗效;忍冬藤清热解毒,兼活血化瘀;制大黄清热逐瘀下血,与散瘀畅流之品合用,攻下后一时血下更多、更急,瘀下痛除,胞宫清净,使新血得守。全方止血而不留瘀,使血热能清,瘀血得行而出血自止。现代医学认为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型功血,多见于长期无排卵患者。其主要因素是卵巢功能衰退,在雌激素的长期作用下,由于缺乏间歇性孕激素对抗作用,子宫内膜增厚,血管供应增多,腺体增多,间质支架缺乏,组织变脆,常见有内膜表面出血,一处修复后另一处又出血,造成长期不规则子宫内膜出血,出血多少不定[2]。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能促进瘀血的分解与吸收,软化粘连,缩小包块[3]。崩漏一证,临证错综复杂,常常虚实夹杂,寒热并存,当审证求因,虚则补之,热则清之等,通因通用。血止后,多以健脾调肝补肾宁心为法,改善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顺利绝经。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793~794.
  [2]王淑珍.实用妇产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765.
  [3]李春越.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方药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8(5):317.
  
  作者单位:沈阳市沈河区妇幼保健所110013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困难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常见原因和处理经验,从而正确认识困难性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2600余例临床资料。从中选取122例困难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22例无大出血、无胆管损伤、无死亡病例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65min。结论 Calot三角区粘连为常见
目的探讨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途径。方法按照消毒供应中心的最新规范和标准,进行合理布局,规范工作流程,配置先进设施设备;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高职业素养和服
目的探讨奥布卡因凝胶用于胃镜检查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对12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利多卡因胶浆10ml,口含5分钟后咽下,10分钟后再行常规胃镜检查术。观察组口服奥
总结地理国情普查解译样本数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遥感解译样本数据的定义和组织结构,根据样本数据库中表格的逻辑关系、样本点坐标与LCA层的空间关系,提出处理遥感解
马克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结合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坚持古
最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完成两例腹腔镜联合TEM器械做结肠次全切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腹部无切口手术,手术采取两种方法不完全相同,检索文献,国内外未发现相同报道,具体方法报告如下:
2月26日上午,宁陵县柳河国土资源所院内非常热闹。一位60多岁的农民给国土资源所送来一面鲜红的锦旗,上书8个金色大字:“秉公执法,为民解忧。”国土资源所副所长张庆雨用熟络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