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价值探讨

来源 :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拥有专业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有着舍我其谁的龙头作用、对课程思政建设直接负责的主体地位.但通过对诸多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观察分析发现,马克思主义学院当前的师生配比、建设水平不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优势和专业师资力量欠佳、学科间的专业壁垒凸出等因素影响了其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价值实现.因此,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构建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中心、各学院联动的课程思政管理机制、打造更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实现各专业各学科的协同共进,是落实课程思政改革、形成协同育人大格局的必然之策.
其他文献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工程教育的长足发展,CDIO作为工程教育的一种新兴模式发展迅速.CDIO被视为较为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同,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民办高校的车辆工程专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基于此教育模式,对当前民办高校里的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的必要性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优化措施,以期全面构建车辆工程专业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和机制,试图从中开拓出一条适应汽车行业发展需求的教育之路.
为研究分析高职老年护理实践教学中服务性学习的作用,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这一时间段,对160名老年护理专业实习护理人员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按照双盲对照原则对所选实习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对照组所选80名实习护理人员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所选80名实习护理人员实践教学中采用服务性学习,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教学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实习护理人员理论成绩得分、实操成绩得分、实验后评判性思维得分、对老年患者所持态度得分等方面数据发现,两组对象差异较大(p<
本文以文化润疆为大背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了解中语系在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后,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发生的变化及课程对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产生的影响.了解这门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使这门课程能够在文化润疆的大背景下,更好地发挥作用,真正做到凝聚人心、民族相融、民心相通.
农业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中,生态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放在核心位置,提升学生主观上的生态环保意识,从思想引导和教育的维度完成生态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主观上对于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及实践学习积极性.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农业生态学课程中思政教育元素和内容的必要性,随后结合农业生态学课程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思政教育与之融合时需要引起充分重视的教学内容,借由合理的教学设计、科学的方法应用以及有针对性的实践教育引导,实现农业生态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目
英语作为当今世界重要的通用语言之一,也是高等院校重要的必修学科.对现代化英语教学而言,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英语教育中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这不仅有利于把我国优秀的文化发扬光大,还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够重视二者的相互渗透,且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文章就大学英语渗透到民族文化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二者相互渗透的优势及其实施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丰富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文化储备,开拓学生知识面,使高校英语教学更具魅力.
课程思政从本质上来说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从融合的路径上来讲,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专业知识相融合,达到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标.在医学类的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更是关系到学生专业素质和对医学专业认知状态的关键教育环节.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中应用综合性的资源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对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适宜性.研究发现,在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中,需要把握好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从基础教学阶段的优化和完善、常规课程教学的思政建设以及先进教学技术与平台融入背景下的
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抓手,可以将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融合.文章以“核动力装置与设备(一)”专业课程为例,设计了课程思政总体架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思政案例库,从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大国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创业精神、生态保护和安全生产等多个任务剖面开展基于案例的课程思政教学.通过教学评价表明,本次课程思政探索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大学旨在培养人格、心智、精神、能力和谐发展之“完整的人”,阅读古典人文主义著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与西方古典人文教育传统旨趣同归,“三铸”(铸教、铸人、铸魂)回应时代命题,力促人才培养,成为当代中国外语教育之核心话题.在前者的理论视域下,PCMF(产出导向+内容语言融合+慕课+翻转)混合型文学课程体系旨在结合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程体系建设诉求,探讨新时期高校实现外语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课程思政主要强调在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找到科学的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教育实现融合,从专业教育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从思想政治教育出发对专业教育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进行引导.本文以中华文化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融合为研究主题,意在分析和研究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实现融合时所能起到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作用,以便为积极实践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要求提供更多的参考.研究发现,将中华文化作为素材融入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过程中时,需要分别从教材体系的优化、完善教学方法的更新调整以及教学实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植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实践教育活动,马克思实践本体论为其提供了理论之基和实践之方.新时代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应抓住马克思实践本体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面向生活的主要内涵,彰显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生活实践为载体的育人特征,构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机制,通过思想先导、行动引导、发展指导、心理疏导、活动倡导、评价督导等工作,加快构建和完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