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在英语学习一定时间后会进入了一个“高原状态”,或者出现一个“高原现象”,即,在语言学习到一定阶段,似乎出现一个暂时的停顿时间,好像再也无法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提高。于是,学生羞于启口,怕出错误。在实际学习中,错误百出:口语和写作中断断续续、用词不到位、中式英语连篇。教师成了纠错大师,忙于纠正学生错误而无暇顾及他们的流利程度和准确度。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口语和写作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于是,这样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如何巧妙地把纠错行为与教学活动紧密的联系起来?在提高学生的错误意识的同时,教师如何在理论的指导和同事的协助下进行流利度和精确度的训练?本文从“行动研究”的视角阐述英语教师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语和写作等语言表达能力中的纠错问题研究以及教师的作用,从而揭示提高语言能力训练效能的规律。
二、行动研究及
其在语言表达训练中的反思作用
“行动研究”是近年来国外新兴的教学研究方法,它要求语言教师借助理论和方法论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修正,力求将教师的角色从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研究者。行动研究首先源于社会心理学研究,它强调:“当事人(教师)可以在行动过程中用研究者的方法和眼光来看待和分析自己的行动。”教师要想成为课程实施和能动参与者和中心角色,掌握一整套课程设计、监控、评估的技能,重要的前提是学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鉴于教学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虽然问题出在学生身上,但要真正让学生认识错误、了解错误,知道出错的根本原因,才能扎实稳固地改正错误,这一点在以往的研究和实践中还很少涉及。本人选择如何提高学生对改错的兴趣,更好地提高学生改错效果的题目,就是考虑到纠错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行为,两者缺一不可,如果片面地强调老师的主观要求,违背了学生的接受心理,那么再高明的老师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无能为力的。本人总结了二十多年来英语教学的经验,为了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提高纠错教学的效率,从激发学生对纠错学习的兴趣着手,来更好地实现语言教学目标。开展本项目的研究和实践,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语用能力,而且对完善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针对语言教学中纠错环节在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用教师行动研究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学习常见性、典型性和高频性书面和口头错误,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兴趣为手段,不断总结和实践日常教学中的纠错方法,使学生在充满兴趣和好奇的情绪下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要针对在教学生的书写及口语错误,采用设计、比较、调整、优化、提高的思路,以教师设计控制为前提,通过师生同纠、学生互纠和同学自纠等方法,实现有效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目的。
行动研究是现代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英语教学中纠错的过程是整个教学阶段提高学生语用能力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把纠错环节作为教师教学行动研究的切入点,对提高教学效率和完善教学理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学生表达能力
训练中纠错问题及其研究
关于对英语教学中如何纠正学生错误的实践和试验以往有较多的报道,但大多以学生为核心,把学生放在被纠的地位,由教师进行单向指导和纠正。行动研究方法避免了传统教学纠错的单向行为,把教师作为提高学生纠错能力的行动核心,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为立足点,设计、试验、修正、优化和提高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了国内现有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核心的单向纠错理念。在现实教学实践中,配合场景、情景和历史背景等教学辅助手段,创建英语教学中双向互动的纠错教学理论和方法。由于该理论和方法来源于现实的教学实践总结,所以它能普遍使用目前的外语教学领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记忆、提高学习效果将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在教学纠错领域,对如何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并总结优化教学方法具有比较一致的认识,特别是在给中国学生纠正书面和口头表达错误方面,笔者近年来已经做了许多的设计、试验、修正和优化工作,在具体教学中已经显示了明显的效果:
1.展开实质性的调查。问卷、谈话、听课、讨论、学习等,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比对,将分析的数据和理论参数进行有效而细致的比对,并进行调整,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收集资料和数据。
2.在掌握有效激发和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技能的前提下,初步总结出的师生同纠、学生互纠和同学自纠等教学行为设计和实践,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已经得到了教学验证。对学生的口语和写作错误记录归类,适时进行评讲,提出注意点,反思教师自身的训练方式和练习模式,从材料的兴趣点和价值意义等方面选取题材和主题,提炼行动的效度,参照成功的经验,实施口语和写作教学。
3.学习语言的“交互式”教学理论,尤其是“行动研究”的实质。将这些理论有效地用于教学实际。教师总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刻地反思,纠正自己教学和辅导过程中的行为和策略。如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需要多次反复纠正,不要见错必纠,中断学生表达思路,要注意纠错的时机。增强语言表达时的交互效应,将枯燥的练习和活动做成交流性的行为。口语训练强调交流的及时性和对话反应效果,要让学生的话语有实际的意义,不但单人表达有听者,而且安排更多的两人以上的对话和辩论等活动。写作时更要强调学生写作的阅读对象,既可以是自身,也可以是其他同学,最多的是教师(批改者)。
4.在实施一个阶段后,期望能够总结和归纳出学生口语和写作表达中纠错的具体方法。首先是学生的纠错意识,在表达时的连贯程度和准确度有明显的提高。可以采取学生自我纠错和同伴纠错相结合的方法,增强纠错意识。同时,教师的纠错意识应有进一步的提升,可以采取点评、面批、讲评和示范等模式进行。纠错的时机和巧妙程度是体现“行动研究”的关键,即既要保持准确性又要保持连贯性,在纠错时尽量不破坏连贯性。
学生在英语学习一定时间后会进入了一个“高原状态”,或者出现一个“高原现象”,即,在语言学习到一定阶段,似乎出现一个暂时的停顿时间,好像再也无法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提高。于是,学生羞于启口,怕出错误。在实际学习中,错误百出:口语和写作中断断续续、用词不到位、中式英语连篇。教师成了纠错大师,忙于纠正学生错误而无暇顾及他们的流利程度和准确度。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口语和写作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于是,这样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如何巧妙地把纠错行为与教学活动紧密的联系起来?在提高学生的错误意识的同时,教师如何在理论的指导和同事的协助下进行流利度和精确度的训练?本文从“行动研究”的视角阐述英语教师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语和写作等语言表达能力中的纠错问题研究以及教师的作用,从而揭示提高语言能力训练效能的规律。
二、行动研究及
其在语言表达训练中的反思作用
“行动研究”是近年来国外新兴的教学研究方法,它要求语言教师借助理论和方法论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修正,力求将教师的角色从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研究者。行动研究首先源于社会心理学研究,它强调:“当事人(教师)可以在行动过程中用研究者的方法和眼光来看待和分析自己的行动。”教师要想成为课程实施和能动参与者和中心角色,掌握一整套课程设计、监控、评估的技能,重要的前提是学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鉴于教学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虽然问题出在学生身上,但要真正让学生认识错误、了解错误,知道出错的根本原因,才能扎实稳固地改正错误,这一点在以往的研究和实践中还很少涉及。本人选择如何提高学生对改错的兴趣,更好地提高学生改错效果的题目,就是考虑到纠错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行为,两者缺一不可,如果片面地强调老师的主观要求,违背了学生的接受心理,那么再高明的老师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无能为力的。本人总结了二十多年来英语教学的经验,为了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提高纠错教学的效率,从激发学生对纠错学习的兴趣着手,来更好地实现语言教学目标。开展本项目的研究和实践,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语用能力,而且对完善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针对语言教学中纠错环节在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用教师行动研究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学习常见性、典型性和高频性书面和口头错误,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兴趣为手段,不断总结和实践日常教学中的纠错方法,使学生在充满兴趣和好奇的情绪下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要针对在教学生的书写及口语错误,采用设计、比较、调整、优化、提高的思路,以教师设计控制为前提,通过师生同纠、学生互纠和同学自纠等方法,实现有效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目的。
行动研究是现代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英语教学中纠错的过程是整个教学阶段提高学生语用能力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把纠错环节作为教师教学行动研究的切入点,对提高教学效率和完善教学理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学生表达能力
训练中纠错问题及其研究
关于对英语教学中如何纠正学生错误的实践和试验以往有较多的报道,但大多以学生为核心,把学生放在被纠的地位,由教师进行单向指导和纠正。行动研究方法避免了传统教学纠错的单向行为,把教师作为提高学生纠错能力的行动核心,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为立足点,设计、试验、修正、优化和提高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了国内现有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核心的单向纠错理念。在现实教学实践中,配合场景、情景和历史背景等教学辅助手段,创建英语教学中双向互动的纠错教学理论和方法。由于该理论和方法来源于现实的教学实践总结,所以它能普遍使用目前的外语教学领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记忆、提高学习效果将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在教学纠错领域,对如何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并总结优化教学方法具有比较一致的认识,特别是在给中国学生纠正书面和口头表达错误方面,笔者近年来已经做了许多的设计、试验、修正和优化工作,在具体教学中已经显示了明显的效果:
1.展开实质性的调查。问卷、谈话、听课、讨论、学习等,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比对,将分析的数据和理论参数进行有效而细致的比对,并进行调整,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收集资料和数据。
2.在掌握有效激发和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技能的前提下,初步总结出的师生同纠、学生互纠和同学自纠等教学行为设计和实践,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已经得到了教学验证。对学生的口语和写作错误记录归类,适时进行评讲,提出注意点,反思教师自身的训练方式和练习模式,从材料的兴趣点和价值意义等方面选取题材和主题,提炼行动的效度,参照成功的经验,实施口语和写作教学。
3.学习语言的“交互式”教学理论,尤其是“行动研究”的实质。将这些理论有效地用于教学实际。教师总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刻地反思,纠正自己教学和辅导过程中的行为和策略。如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需要多次反复纠正,不要见错必纠,中断学生表达思路,要注意纠错的时机。增强语言表达时的交互效应,将枯燥的练习和活动做成交流性的行为。口语训练强调交流的及时性和对话反应效果,要让学生的话语有实际的意义,不但单人表达有听者,而且安排更多的两人以上的对话和辩论等活动。写作时更要强调学生写作的阅读对象,既可以是自身,也可以是其他同学,最多的是教师(批改者)。
4.在实施一个阶段后,期望能够总结和归纳出学生口语和写作表达中纠错的具体方法。首先是学生的纠错意识,在表达时的连贯程度和准确度有明显的提高。可以采取学生自我纠错和同伴纠错相结合的方法,增强纠错意识。同时,教师的纠错意识应有进一步的提升,可以采取点评、面批、讲评和示范等模式进行。纠错的时机和巧妙程度是体现“行动研究”的关键,即既要保持准确性又要保持连贯性,在纠错时尽量不破坏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