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碘流率(Iodine Delivery Rate,IDR)及造影用量对肥胖患者颈动脉CTA成像的图像质量影响,以指导造影剂的优化使用。方法将80例临床怀疑颈动脉狭窄或颈动脉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行颈动脉CTA检查,每组20例。A组对比剂(碘比乐300 mgI/mL)用量为50 mL,流速5 mL/s,IDR为1.5 gI/s;B组对比剂(碘比乐300 mgI/mL)用量为50 mL,流速4.5 mL/s,IDR为1.35 gI/s;C组对比剂(碘比乐370 mgI/mL)用量为40 mL,流速4.5 mL/s,IDR为1.67 gI/s;D组对比剂(碘比乐370 mgI/mL)用量为30 mL,流速4.5 mL/s,IDR为1.67 gI/s。分析并比较四组各段颈动脉相同层面CT值,对比噪声比(CNR)、噪声比(SNR),并对各组容积(VR)、曲面重建(CPR)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A、B、C三组间各颈动脉相同层面测量点的CT值没有统计学差异,前三组与第四组颈动脉测量点CT值有统计学差异。四组的CNR、SNR分别为19.25±6.37、23.10±7.15;21.19±5.90、25.38±6.40;21.61±7.60、25.87±7.50;13.39±3.50、17.78±3.96,前三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与第四组存在统计学意义。四组图像重建质量主观评分前三组没有统计学差异,与第四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但第四组图像质量仍可满足诊断需要。结论对于肥胖被试,提高注射速度提高IDR可保证图像质量,但也会增加注射风险。本研究采用高浓度造影剂,可以在碘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IDR,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注射速度,降低造影剂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