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体质与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相关性探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xw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中医评析,发现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资料都支持这些因素也是湿热体质的重要形成原因。这说明湿热体质与原发性高血压具有一定的内在相关性,即湿热体质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体质基础。这一研究为从体质方面防治原发性高血压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湿热体质;原发性高血压(PH);危险因素;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80-02
  原发性高血压(PH)是一种环境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疾病,是心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近些年来,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主要死因的第一位,并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而知晓率、服药率、治愈率低。可见,高血压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早期防治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医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的优越性及现状
  实践证明,一级预防可使高危人群PH的发病率减半,要进行PH的一级预防,必须从认识和控制PH的易患因素着手。而体质的差异决定了个体对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因此,重视体质差异、倡导积极预防、强调整体调节的中医理应在PH防治领域表现出强大的优势。
  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使现代人群体质特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异, PH发病越来越多发和早发,目前医学界已经开始进行PH的体质倾向性研究,但多偏于气滞血瘀和肾精亏虚方面,对于湿热痰火尚少有论述。近期对PH危险因素的中医分析结果已显示,湿热体质是PH发生的重要体质背景,该研究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2 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中医述评
  PH的危险因素至今尚无一致意见,但普遍认可的危险因素有家族史、高钠饮食、超重与肥胖、吸烟饮酒、情志刺激等。
  2.1 家族史
  PH有遗传倾向。根据北京市1991年高血压普查结果,如果父母一方患有PH,子女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无家族史人群的1.5倍;如果父母双方都患PH,子女高血压发病率是无家族史人群的2—3倍。上海市用一级、二级亲属的资料计算出高血压的遗传度前者为70%±9.8%,后者为57%±7.9%。这可能与同一家族成员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有关。
  体质医学认为体质与疾病发生相关联,体质是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灵枢·寿夭刚柔》即云:“人之生也,有刚有柔 ,有强有弱,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说明先天禀赋不同是体质形成差异的重要条件,而遗传因素主要是指基因缺陷、基因变异、自身免疫等因素。王如沾认为基因缺陷属先天不足范畴,属虚;基因变异可向一个或数个方向变化,既可变虚,又可变实。导致虚证的基因多为虚性基因,导致其他症候的基因多与瘀热、痰浊有关,称为“毒性基因” 。
  对于PH家族史与体质类型的关系,姚晓天曾对1600名PH患者做过统计分析[1],结果发现家族史有无患者在体质类型构成比上存在显著差异。有PH家族史患者中阳盛质、痰湿质的构成比高于其他体质类型,分别为44.9%和42.2%;无PH家族史患者中正常质的构成比高于其它病理体质类型,为81.7%。结果提示PH家族史与体质之间有显著相关性。与PH家族史相关的阳盛质、痰湿质是发生PH的内在因素。
  2.2 高钠饮食
  PH发病率与盐摄入量呈线性相关。膳食高钠是中国人PH的重要危险因素。1979—1980年全国高血压普查报告显示:我国南北方高血压患病率有明显差异,这与北方人食盐量明显高于南方人有关。临床研究也一致证实限钠饮食能够降低很多(但不是全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2]。PH患病有盐敏感型和非敏感型,盐敏感型占PH人群的30%—50%。盐摄入量与PH呈线性相关的机制有遗传因素的参与。
  中医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人类接受五味滋养,以维持生命。但如五味偏盛,则脏气偏颇而致体质变异。正如《琉球百问》所说:“地食人以五气,味有厚薄,本不可偏,偏于厚者,多郁为热。热盛于胃,则水谷之湿莫不受其熏蒸,湿热互结,清浊相干,气难通泰。”关于食盐的性味,《别录》中记载:“味咸,温,无毒”,《重庆堂随笔》亦认为:“盐味最咸,味过咸即渴者,干液之证也。既成干液,则盐味属火无疑。但味虽属火而性下行,虚火上炎者,饮淡盐汤即降,故为引火归原之妙品。”所以,认为盐摄入过多可以生内热、助痰火是有理论依据的。
  姚晓天在PH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分型的相关性研究中,曾针对PH患者饮食偏嗜与体质的关系做过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平时饮食偏咸的患者中痰湿质,阳虚质,阳盛质的构成比在八种体质类型中居前三位,分别为50.9%、50%、49.3%[1]。这也为高钠饮食易于引发湿热、形成痰湿体质提供了一个佐证。
  2.3 超重与肥胖
  肥胖作为PH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已经被大量研究资料证实。我国正常成年人体重指数为18.5—23.9kg/㎡,≥24为超重,≥28为肥胖。中美心血管流行病学合作研究结果显示:基线时体重指数增加3,4年内发生PH的危险性女性增加57%,男性增加50%[3]。机理可能与水-钠潴留、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肾素与醛固酮关系异常、胰岛素抵抗有关。
  古人有“肥人多阳虚痰湿,瘦人多阴虚火热”的论述,因此后世对于肥胖及相关病证多以阳虚痰湿阐述其病机。有关肥胖人体质的调查证实痰湿体质确实是肥胖人体质的重要类型,占肥胖人的50.6%—76.5%[3]。但申屠瑾发现肥胖人中脾虚痰湿占44.22%,胃热湿阻占26%[4],证明湿热质是肥胖不可忽视的体质类型,而环境因素的巨大变迁可能是湿热质增多的重要病因。用中医理论阐述其机理,可以认为肥人多湿盛,但湿可从阴化寒,亦可从阳化热。亦有学者明确指出:“PH的发生与恣食膏粱厚味以及与形体肥胖有关,嗜食膏粱厚味伤脾生湿生痰化热。”无论哪种理论,均可说明湿热体质确与现代人肥胖密切相关,只是其孰因孰果尚未被证实。   2.4 吸烟饮酒
  吸一支烟可使收缩压上升10—25mmHg,长期大量吸烟可以使PH的患病率增加2—3倍[5],主要是因为烟草的主要成分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可影响血流动力学、血凝机制,促使小动脉持续性收缩,天长日久,小动脉壁变性硬化,形成PH。与吸烟不同,少量饮酒对PH患病率并无影响,但长期饮酒作为PH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已经被证实。每天都饮酒的人比每周饮一次的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6.6mmHg和4.7mmHg[6]。机制可能是皮质激素水平升高,血儿茶酚胺水平上升,影响细胞膜流动性、通透性,使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上升,外周血管阻力增高,PH逐渐形成。
  经济发展为一些不良嗜好提供了物质基础,我国每年烟、酒消费均居世界首位。长期过量吸烟饮酒必然使体质产生潜在的变化。《滇南本草》认为烟草“辛温,有大毒”;《景岳全书·本草正》强调烟为纯阳之物,阳气盛、多燥多火之人最不宜用。可见烟为辛热之品,长期吸之易于助阳生热,热邪客于肺胃,或灼伤阴津而见口舌干燥,或肺胃气机不利而内生浊邪,湿热蕴积。故长期吸烟者多有吐浓痰浊液现象。“烟为辛热之魁,酒为湿热之最“。酒既能益人,亦可损人,适量饮酒,有通达行散之功,能通血脉,但酒为熟谷之液,性热而质湿,《素闻玄机病原式·六气为病》认为:“酒之味苦而性热,能养心火,久饮之,则肠胃怫热郁结,而气液不能宣通。”故恣饮无度,必助阳热、生痰湿。长期嗜酒者每见面垢眵多,饮食减少,口干口苦,甚则口臭,舌苔黄腻等,呈现湿热体质典型特征。尤其是现代人交际广、应酬多。更多见这种体质。
  2.5 情志刺激
  动物试验证明:一笼饲养多只老鼠比分笼饲养老鼠血压高[7],紧张可以使心率,血压,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增高,所以经常性情绪焦虑(如长期从事紧张的工作或本身为A型性格)的人比正常人群PH患病率高。其机制为长期紧张导致警觉反应增加,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多,血清素含量少所致。
  精神状态好坏是影响体质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情志舒畅,精神愉快,则脏腑经络功能协调,气血调畅,则体质健壮。正如《灵枢·本藏》所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现代医学所说A型性格之人,与《灵枢·通天》中五态之人的“火型之人”类似,属阳、属热,如其“赤色”、“好颜”与高血压体质倾向一致,“急心”的特征均与A型性格如出一辙,可以说PH的危险因素A型行为具有火型人“阳热”属性[8]。长期从事紧张、压力大的工作,如学生、司机、炒股及企业主管等,精神紧张焦虑,最易造成人体气机郁滞,气滞日久就会化火,还会引起津液代谢不畅通,水停生痰湿、日久形成湿热。可以说,PH的危险因素情志紧张是湿热体质的重要成因。
  3 启示
  PH危险因素的中医分析证实,湿热体质是PH发病的重要体质基础。这一理论的确立,使现代中医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治疗高血压的方剂如温胆汤、清气化痰丸等有了理论依据,也使诸如瓜蒌、川贝、莱菔子、防己等多种药物经证明具有防治高血压作用得到合理的、完满的解释,使相应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应用范围也得以逐步拓展。
  把握PH发病的体质基础,即把握了PH发病的内在原因和发病机制。调整和改善湿热体质可以从根本上预防PH发病。就PH治疗而言,倡导体质诊断,辨质用药,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高疗效。开展PH湿热体质相关性研究,有可能为现代高血压病防治临床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姚晓天,胡炜,程志清. 高血压病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12):2315
  [2] 金有豫.钠和钾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对防治高血压饮食的启示[J].食品与药品,2007,9(11):5-6
  [3] 周北凡,吴锡柱.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9-62
  [4] 申屠瑾.800例单纯肥胖患者与中医分型的关系[J].中国医药学报,1990(6):22
  [5] 张桂慎.吸烟与高血压病[J].陕西中医,2006,27(11):1451-1452
  [6] 王丽娜,栗华,曹丽,等.河北省成年居民饮酒与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医学,2007,35(1):43-46
  [7] 王彦辉.中医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
  [8] 鲁明源.现代生活方式与人类体质演化[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1):48-52
  作者简介:
  张福利,(1962~)男,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温病学理法方药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
  冯俏,(1979~)女,硕士,主治医师,从事温病学理法方药在内科杂病中的应用研究。
其他文献
【关键词】手术;全身麻醉;疼痛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54-01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包括痛感觉和痛反应。其受情绪、生理因素、精神状态、文化背景、年龄、遗传、过去疼痛的体验等许多因素影响,表现为不安、烦躁等反应。  1 临床资料  2014年1—6月,我科共监护全麻术后恢复的患者13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口腔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口腔溃疡患者分为轻型、重型和疱疹型进行对症治疗。结果:140例口腔溃疡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84例(60%),有效50例(42.96%),无效6例(4.29%),总有效率95.71%。结论:控制口腔溃疡的关键在于预防,尽量避免诱发因素,可降低溃疡发生率。口腔溃疡平常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淡盐水漱口,经常湿润口腔,避免口腔干燥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单脐动脉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9-2014年间在我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胎儿生长受限孕妇的产前诊断结果。结果: 89例得到的染色体核型结果的标本中检出异常核型9例,包括缺失1例,易位2例,嵌合体1例,染色体多态性变异5例。总染色体异常比例4.49%,非多态染色体异常比例5.33%。结论:单脐动脉可能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相关,建议行产前诊断避免染色体异常患儿
期刊
【摘 要】目的:了解甘南藏族自治州人群的死亡水平和疾病监测模式,确定本州主要死亡原因,为疾病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对本州2012年登记的死因数据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本州2012年年均死亡率为169.85/10万,主要死因为慢性病583例占50.48%、其次为伤害144例占12.47%、感染性疾病和母婴疾病129例占11.17%,慢性病、伤害、感染性和母婴疾病的粗死亡率
期刊
【摘 要】目的:比较LISS钢板与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13年2月治疗的34 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例进行对照研究,其中Liss 钢板内固定内固定19 例,解剖型钢板固定15 例。分组统计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地负重时间、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随访病人是否出现内固定物的松动和膝内翻等并发症,采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并进行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定期、连续监测六种标志物对乙型肝炎患者早期肝细胞癌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从体检中心及住院患者中抽取1200例HBs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0例)和对照组(700例),观察组每半年检测一次血清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丙氨酸氨基酸转移酶、脱-γ-羧基凝血酶原、磷脂酰肌酶蛋白聚糖、高尔基体蛋白-73,阳性患者每周检测一次,并进行影像学检查;对照组则不定期检测上述肝
期刊
【摘 要】目的:通过对甘南州四所州属中小学2005-2010年33076例学生6年来健康监测的动态分析,提出有效干预措施。方法: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细则》《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进行。 结果:通过监测,33076名学生中视力低下19271例占58.26%,营养不良10982例占33.20%,龋齿6727例占20.34%,营养过剩2492例占7.53%,沙眼1174例占3.5
期刊
【摘 要】目的:比较研究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对于治疗腹股沟疝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额院收治的该类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传统组均应用传统修补手术进行治疗,无张力组均应用无张力修补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术后疼痛总有效率方面,无张力组为97.8%,显著高于传统组的80.0%;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恢复正常生活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无张力组均显著低于传统组(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泗泾镇周边地区脆性骨折高危因素分析。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2010年1O月~2013年10月在松江区泗泾医院门急诊及住院的5O岁及以上200名脆性骨折患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根据x光片结果确定骨折部位、通过对骨密度的测定及询问患者骨折时的状态和诱发因素。结果:女性骨折占59%,男性占41%,骨折发生频率依次为前臂远端、椎体、髋部。跌倒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X线导管造影在乳头溢液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分析127例乳导管造影病例并经病理证实。 结果:导管癌约占6.3%,浸润性导管癌约占2.4%,乳头状癌约占1.6% ,导管内乳头状瘤约占53.5% 导管扩张症约占22.0% 导管扩张并慢性炎症约占9.4% 乳腺囊性增生约占4.7% 结论:数字化乳腺X线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病的诊治有很大价值。  【关键词】数字化;乳腺导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