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实施与评估:大学战略规划的有效性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战略规划是大学中一种面向未来的管理方式,已成为中国大学五年一次的固定工作。文章在分析大学战略规划意义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大学战略规划存在发展目标不明晰、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队伍不健全、实施过程监控不到位、文化氛围不和谐等问题,并从制定、实施与评估三个主要阶段提出了大学战略规划的有效性措施。
  关键词:大学战略规划;实施;有效性
  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高校开启了制定和实施严格意义上的大学战略规划。在我国,长期以来大学是无需进行战略规划的,只需遵照行政指令行事即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开始改革和转变,政府对于大学的管理方式开始由“集权”转向“分权”,大学管理理念也由“外控”向“内控”逐渐更新,大学在一定程度上走上了自主办学的道路。政府管理权限的下放,为战略规划进入大学提供了土壤。20世纪90年代前后,大学逐步地形成了自发进行发展计划工作,进入21世纪,大学开始了自觉地进行战略规划工作的阶段。至此,战略规划已成为中国大学五年一次的固定工作。
  一、大学战略规划的目的与意义
  大学战略规划是大学管理中一种面向未来的管理方式,社会发展需求是大学战略规划实施的外在动因,教育政策引导是大学战略规划实施的主导动因,自身发展需要是大学战略规划实施的内在动因。大学战略规划注重对大学发展现状与环境的分析,综合运用行政、经营、战略、领导、治理等多种管理理论或技术,制定和实施改善大学发展现状、促进大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战略目标,最终实现大学的战略性发展。
  1.大学战略规划具有自我检测功能
  大学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必须综合考量内外政策环境以及自身发展状况,通过对学校所处政策环境的分析,可以使规划能够紧密结合高等教育趋势和国家经济社会热点,将学校发展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明确本校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己在国家或区域高等教育系统的地位与层次,明确自身的发展历史和发展阶段。
  2.大学战略规划具有导航指引功能
  大学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与实施关键大学战略目标的定位息息相关。目前各高校结合国家高等教育事业中长期规划纲要陆续制定出台的大学章程,其主要意义便是指引大学的发展方向。大学应当重视规划,既重视规划的制定,又重视规划的实施,要让规划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发挥航标作用。
  3.大学战略规划具有监督控制功能
  大学战略目标实施过程中,大学规划监督和约束大学管理的各项工作不会偏离既定战略目标,同时依据发展变化分析和评估重新修订发展规划的必要性等,使各学院、各职能部门能够依据自己制定的规划开展工作,不致因突发问题或意料之外的困难而出现偏差。
  4.大学战略规划具有凝练汇聚功能
  大学在制定战略规划的过程中,通过全校师生的互动交流、辩论讨论,最终形成发展愿景与战略目标,这一思维碰撞、差异趋同的过程本身就是大学精神凝练的过程,是价值体系去伪存真的过程。
  二、我国大学战略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战略规划的整体情况,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既缺乏前瞻性的理论指导,也缺乏实用性的经验借鉴。我们的战略规划更主要的是把握大学的发展机遇,解决大学的发展问题。所以,我们在学习借鉴国外大学战略规划的理论、经验的同时,不能照搬国外的管理理论,需要大学的管理者和理论工作者,在深入分析国内大学的发展环境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特色的大学战略规划理论和模式,指导我国大学发展的实践。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缺少对大学战略规划进行协调与组织的机构,对大学战略规划的制定缺少实质性的指导与要求,对大学战略规划的法律地位、批准程序、监督与评估、格式与内容、绩效与拨款挂钩等还缺乏相应的规定与要求。从微观层面而言,还存在着大学管理者的战略规划意识淡薄、缺乏正确的制定方法等问题。因此,我们应在不断促进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管理者在推进大学战略规划共识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来积极稳妥地实施大学的战略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战略规划的评价体系,以之作为政府和大学自身进行资源配置决策的标准和依据。
  一些大学在规划制定中,战略思想极度缺乏,没有清晰的发展战略。过去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下形成的鼓励追求高层次、大规模的机制仍对大学有比较广泛的影响。学术权力的弱化严重制约了战略规划决策的科学性,使许多大学战略意识淡薄,目标松懈,存在着“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未果”的现象,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战略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发展目标不明晰、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队伍不健全、过程监控不到位、文化氛围不和谐等问题。
  三、推进大学战略规划有效实施的建议
  1.全面分析和准确定位是科学制定战略规划的前提
  战略规划的制定是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认清学校的定位,明确学校的使命,形成对未来5年甚至更久的形势发展的前瞻性预判,确定可达到的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战略措施与具有阶段性里程碑性质的行动方案,确立与战略实施紧密相关的政策指南。战略规划需具备前瞻性预判、从后往前看、系统性思考、方法论支撑、数据化分析、科学化分解六要素。
  2.资源配套和执行计划是推进战略规划实施的基本保障
  战略实施是一种行动过程,它注重的是效率,需要有特殊的激励和领导机制,而且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资源配置应遵循战略规划,按照规划的发展重点和目标进行配置。特别是在预算方面,预算政策应以战略规划为导向,集中财力,保证重点。此外,新的预算模型将根据规划执行情况,激励、支持和奖励在实现战略规划目标方面取得进展的单位。另一方面,战略规划偏向宏观意义上的行动纲领性文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细化规划内容,形成行动计划,并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领导,确保规划的可执行性和执行过程的可问责性。
  3.战略评估和控制是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的监控手段
  大学战略规划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实施过程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而且更重要的是运行过程的监督和调控。而大学战略规划评估是监控战略实施的前提和依据,通过评估将战略实施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的战略目标进行比较,以战略评估的结果作为调整、修正,甚至终止战略的合理依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重大偏差,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为确保战略规划的可评估性,一方面,要明确绩效指标体系的构成,并以不同权重的形式反映指标项的重要程度;另一方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方式,考核指标项的完成情况,计算领域内的综合情况,为规划调整奠定基础,最终形成战略规划闭环。
  参考文献:
  [1]陈廷柱.我国高校推进战略规划的历程回顾[J].高等教育研究,2007(01):59.
  [2]周 雄,赵正洲.大学战略规划实施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03):54.
  [3]唐汉琦.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功能探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5(01):35.
  [4]别敦荣.发展规划是大学改革与发展的航标[J].高等教育研究,2005(04):56.
  [5]莫玉婉.大学战略规划实施评估的定位——基于“控制杠杆”模型的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3(10):59.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发展规划处)
其他文献
一、引言  后易的第一个问题:大统一,由《后易》阐述;  后易的第二个问题:后易的本体论,则由《后易的本体论研究》阐述。  二、时代学术约定  《后易》中关于时代的学术约定:  近代:指1840年——1919年5月4日(即五四运动);  当代:指1919年5月4日——1949年10月1日;  现代:指1949年10月1日——实验上证实引力子是真实存在的;  未来(新时代):指实验上证实引力子是真实
<正> 铃木AN125摩托车外形新颖,车头灯以蝴蝶图案表达,在下方加设半月形细灯,增强照明范围,以提高安全感,为了减少空气阻力,车鼻设计好似一把尖刀,将迎面而来的气流切开,构成
课余与一些同行聊起数学家庭作业这个话题时,总会听到诸如“练得多了就会了”“考试考啥,我们就布置啥给学生练”“每天放学时按照练习册布置就行了”等的说法。在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程度得到极大的提高。这其中离不开智能化系统技术的运用,智能化作为一种高新技术领域渐渐地走入人们的视野中,智能化系统技术是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中车辆数量日益增长,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重。这一问题在各大城市中都广泛出现,对人民群众的出行以及城市的进步有着严重的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拥有足够的人力资本存量,并且能够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其人力资源
摘 要:考试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命题出卷是考试的源头。本文从命题形式、考试方式、考试题型、建立大型高质量的试题库等多个角度讨论了相关考试命题改进措施,旨在为建立科学地考试命题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为高等院校考试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考试命题;高等院校;改革  目前,我国众多高等院校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目的,在考试命题方面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仍存在不足。笔者在此基础上,
人体在逐代增高。近20年来,世界各国人的身高平均每10年增加1厘米,而我国青年每10年要增高2厘米以上。目前,我国城市男青年平均身高已超过170厘米,女青年也将近160厘米。"代
人的性欲高峰期是青春期。人到中年,体质由盛趋衰,性欲开始减退;到了老年,性欲减退更为明显。这是人生旅途中不可逾越的规律。笔者对性医学有所研究,在此结合临床二例,探讨一
换热器设备对于各行各业来说已经十分普遍,尤其在石油化工行业中,换热器占据着较大的市场。换热器的强势需求,给制造业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本文着重介绍换热器设备制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