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能力教学模式提问要注意的问题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pr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G40(2012)5-03-01
  作者:刘海菊
  历史能力教学模式提问是指那些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的提问,课堂教学程序的核心是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映。历史能力教学模式提问的主要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历史欲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历史课堂教学是历史课程实施的主要环节之一。而提问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方法。笔者认为,在进行初中历史能力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提问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历史课堂提问贵在问在有疑之处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必须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他们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如果历史教师不是问在学生的有疑之处,而是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知识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影响能力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有疑之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自知有疑的地方,一种是自觉无疑而实则有疑的地方。对学生自知有疑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它们提出来,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假设,然后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归纳把它们逐一解决。对于那些学生自觉无疑实则有疑的地方,教师要在这些地方设疑,恰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作分析、比较、归纳等思考活动,对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与能力,都是大有益处的。
  二、历史课堂提问问题难易要适度
  在讨论历史能力教学模式提问的特点时,曾提出探究性提问,属于高级问题,但这不是说所提的问题要越难越好,而应当难易适度,这是引起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条件。所谓问题难易适度,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有层次性,又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过难和过易都不利于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有效地促进他们智力和能力的发展。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因而失去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只有难易适度,才能激发学生思考,推动探究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历史课堂教学提问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历史提问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启发性提问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那么,什么样的历史问题才具有启发性呢?①问题要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教师提问时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要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从形式上看,问题要变化多样,形式单一的提问会使学生感到乏味。②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路。能启发学生思路的问题必须具体、明确、严密,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只有具体、明确、严密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沿着一定的思路去解答。问题含混不清,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③能引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能引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的问题,一是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二是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处;三是在低层知识与高层知识的联系处等。教师如果能在这些地方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就会在学生的认识中引起已知与未知、理论与实践,高层次与低层次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去积极探索。④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是一个,而是多个,这类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多角度的心理兴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类是解答问题所用的理论是综合性的,它要求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纵向、横向或纵横交错地联系起来,进行一番加工创造,灵活地运用。这也会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能力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中恰当好处地运用提问这种教学手段,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鱼台县实验中学272300)
其他文献
编号:G40(2012)7-01-04  作者:张林森  中国封建自然经济是历史上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它与商品经济相对立,以自给自足,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排斥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为特点,在中国封建社会乃至中国近代史上都一直占统治和主导地位。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在历史上延续了数千年具有很强的顽强性,要退出历史舞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解体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的长期的过程,主要分
期刊
编号:H1(2012)13-03-02  作者:韩彦  翻开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一幅幅生动的插图使人耳目一新,这些插图,深深地吸引着儿童的目光,激发着他们求知的欲望,在教学中若能根据儿童心理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地运用插图,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儿童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笔者在此小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插图教学的作用。  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与文本内容比较,色彩亮丽的插图更能吸引学生。学生在学
期刊
编号:G40(2012)5-01-03  作者:柳运斌  小学语文是一门集基础性、工具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学生阅读语言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在兴趣、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下,在感知语言的基础上,对字词句篇进行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联想、概括和抽象、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语文课是语言文字训练课,是教师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而进行的富有审美价值的
期刊
编号:H1(2012)5-01-02  作者:刘风亮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有求知的需要外,还有交往的需要。他们渴望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说出来,与同学、老师交谈。课堂讨论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这一需要。下面结合自己在语文课堂中讨论策略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关于讨论法教学的界定  讨论法教学是针对传统的讲授法灌输式教学提出来的。它一改教师单独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而采用“学生课前认真准备,课上大胆
期刊
编号:O1(2012)13-01-03  作者:李卫珍  数与计算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现实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数、量、形三个方面,而计量又离不开数与计算,形体大小要量化也离不开数与计算。因此数与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工具,是人人应当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与计算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甚至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这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学生无法进入以后正常的学习中。数
期刊
编号:O1(2012)5-03-02  作者:刘守忠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我们应该以一种敬畏的态度来珍惜课堂、正视学生,真正做到尊重学生。  一、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  在决定教给学生什么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已经有了什么,他们的知识基础如何,在此基础上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那种无视学生知识基础的教学是对学生最大的不尊重。在认识时、分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你了解到
期刊
编号:G40(2012)5-02-02  作者:徐丽 吴爱国  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说明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  小学班主任面对6、7岁至11、12岁的儿童,工作更加繁重。我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重中尽量解脱出来,那么,如何开展小学
期刊
编号:G40(2012)5-02-03  作者:靳海平  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校长,在多年的经历中,我深知农村小学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充分体验到了农村小学校长的压力之大、责任之重、工作之艰难。由此可见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农村小学的管理,更是充满着严峻的考验。因为历史、观念方面的原因,相对于城里学校,农村学校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就是一个小小的改革都会面临着很大的难度,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
期刊
编号:H1(2012)13-03-04  作者:王丽娜  初中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
期刊
编号:H1(2012)5-01-01  作者:王小红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朗读训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