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坡底煤矿沉陷区积水勘探研究

来源 :能源与节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n200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回坡底煤矿为研究背景,利用混合像元分解法对图像进行识别,得到精确的区域划分,进而用独立水深探测法对矿区沉陷区积水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显示,2019年矿区沉陷区积水区域水深逐渐降低,但沉陷区积水面积在不同月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根据监测结果,矿井可制订相关的对策进行沉陷区积水区域的治理。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坚硬顶板难垮难落的问题,以薛虎沟矿为研究背景,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应力差、不同钻孔直径和不同预制裂缝角下岩石的起裂压力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随着应力差和预制裂缝角的增大,岩石的起裂压力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随着钻孔直径的增大,岩石的起裂压力逐步增大。研究内容为坚硬顶板的治理提供了参考,为矿井安全生产做出了贡献。
煤炭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在回采作业中尽可能实现煤炭资源的最大化回采,是确保矿井生产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关键所在。而沿空留巷技术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提升煤炭回采率的巷道布设方式,加强对其应用的探究意义重大。以此为着手点,针对综放面沿空留巷围岩支护技术开展探究,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对切顶留巷技术从超前支护、切顶卸压、滞后支护等多个角度开展综合性分析,并对其实际应用效果做出探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沿空留巷围岩支护技术应用效果良好,对矿井生产效益的增加效果显著。
利用声强法隔声分布检测系统,对6种常见的住宅门门底密封条的隔声改善性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 6种住宅门门底密封条安装前后门的隔声分布图,探讨了安装门底密封条后的漏声影响
为探究O2/CO2气氛下生物质与煤粉混燃对锅炉燃烧特性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模拟300 MW煤粉炉内生物质与煤粉混燃过程,分别研究了在空气气氛及O2/CO2气氛下,生物质燃料的掺烧及氧浓度对炉内温度场、速度场和组分分布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空气气氛,富氧气氛下燃料的着火及燃烬滞后,CO生成量增加,燃烧区气体流速降低;生物质燃料的加入可以改善燃料的燃烧特性,着火和燃烬提前,减少CO的生成量。
新景矿正在开拓的+420 m水平15号煤层具有突出危险性,为了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性,需要建立有效的瓦斯抽采系统.通过分析15号煤层矿井的瓦斯涌出量,对抽采系统、主要抽采方式及
以沿空巷道53下16运输顺槽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模拟得到巷道受上下区段53下16工作面、53下18工作面采动影响,应力峰值达到57.0 MPa,围岩出现变形破坏.为了提高巷道稳定性,
为了实现对近距离煤层群坚硬顶板工作面瓦斯赋存异常区域瓦斯的有效防治,开展了近距离煤层群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研究,考察了坚硬顶板工作面顶板“三带”分布规律,优化了走向高位钻孔参数,建立了近距离煤层群坚硬顶板工作面“本煤层瓦斯抽排+采空区瓦斯抽采+邻近层瓦斯抽采+其他治理瓦斯措施”的瓦斯防治模式。经采用,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由15.78 m3/min降至11.1 m3/min,平均值由10 m3/min降至6.5 m3/min,工作面风量由1
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光伏电站能效评价系统,该系统将系统效能分环节、分设备拆解,将效能具化到每个元件和每段线路上,同时提出了典型节点设置及效能计算模型。系统在构成上分为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分析单元、实现单元,在基本不改变电站结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冗余接口和冗余通道,为电站的能效评价和运行维护提供支撑。
以矿井孤岛工作面5110运输大巷为研究背景,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巷道垂直应力变化规律,利用数值模拟中的支护参数进行工程应用。工程应用结果显示,加强支护方案在控制煤层离层量、煤层顶板夹层离层量、巷道两帮位移量和煤层顶板位移量方面有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巷道断面的完整性,可以在矿井推广应用。
以第三代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为研究对象,基于德国西门子新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选用内外燃料重整相互结合的设计方式,对第三代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进行研究。将系统输入火用效率、能量利用率、燃料利用率及燃料电池的进出口温度作为评价指标,对设计工况为5 kW电效率的系统做出深入分析与进一步优化。与最初5 kW工况对比,系统净效率增加26%,火用效率增加23%,输出功率增加2.5 kW,整体能量利用率提高约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