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探究活动资源的开发研究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掘本地资源,围绕科学探究活动做好资源开发和课题设计。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科学 探究活动 资源开发 亲历体验
  我国农村地区虽然当前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地域因素部分地区经济仍较落后,从而导致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但是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实施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地域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发和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让科学课程资源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社会,更加热爱科学。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意味深长地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只有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扶植、巩固和实现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才能最终带给学生以欢乐。”在苏教版科学课程教学中,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资源开发研究,其中可做到以下几点:
  一、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这里的“地”指的是地理。
  科学课程要求学生认识地球,学生往往在这个内容上认识比较困难,因为我们置身在地球中,不能够像生活中的常见物体随时拿在手中的把玩,为此我们可从地理入手,解决学生的认识之困。而每个地区的农村地理概况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地区的特殊的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等,教师在教学中可对学校所在地的地理概况进行认真调查,了解土壤分布、水系水质等水文、地质地形等后,可在学生探究活动中有针对性的设计。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生命之源——水》这一章节教学中,我就结合学校所在地位于巢湖之滨的特殊地理位置,水系众多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做好探究活动。首先通过组织学生成立科学小组进行实地考察,来到小河(池塘)边,亲身感受水文情况。再要求学生针对考察写科学调查报告,教师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好关于水的相关的课题,如:认识我家门前的小河(池塘);为啥水变“绿”了等课题。教师在引导时注意调整调查报告的难度,可以让学生多写一些直观的认识,报告的形式要求不需要过分拘泥。在这其中还可以将地下水与地表径流水进行比较,并且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情感价值的培养,加强环保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学会节约用水。
  二、因“时”制宜。
  因“时”制宜,这里的“时”指的是时节,气候,物候。
  农村地区对时节、气候、物候等的变换非常敏感,因为农业生产需要根据农时安排农事。如果一个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对这一重要因素不做深入的了解的话,可能会闹笑话的。农村地区有着特别的“科学语言”,那就是农谚,农谚对时节、气候、物候都有着很好的总结和记录,而且通俗易懂。为此我们就要求学生自主对农谚进行收集和整理,并结合实际进行修正,将整理后的农谚在班级黑板报和手抄报中出现。这一举措既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又可以使学生能够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三、因“农”制宜。
  因“农”制宜,这里的“农”指的是农村,农民。
  我国是农业国家,农村、农民永远是说不尽的话题。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其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科学教育与农村科技的紧密结合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特点,苏教版科学教材,与农村相关的课程,占总课时数的50%以上,这充分体现了对农村教学的重视。如果在科学活动中增加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用的内容,紧贴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农为本,为“土专家”的成长打好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热爱家乡、愿当一代新农民的思想感情,同时,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科学种田、发展当地经济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其中开发探究活动资源时要做到:探究活动与家庭养殖相结合,探究活动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探究活动与农事安排相结合,探究活动与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通过几个结合,使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四、因“工”制宜。
  因“工”制宜,这里的“工”指的是工业,机械,新科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的浪潮越来越汹涌,工业反哺农业,也在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科学课程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工业是科学技术的体现,是科学产生的生产力,学生在校园之中对发达的工业往往非常陌生,但对工业化的产品却非常熟悉,在探究活动中可以“顺藤摸瓜”,研究产品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
  教师在开发探究活动资源时,以教材为本,既要从最简单的机械原理、基本实验知识入手,又要适当介绍现代高新科学技术,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不能低估也不能高估学生接受能力,不能花里胡哨的让学生眼花缭乱,否则会适得其反。在对物质的性质、运动,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探究中要以亲历体验为主要的探究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分析、动手制作等方式方法完成探究课题,因此在设计探究课题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小学生学习科学,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第一手经验是极为重要的,教师不能用现代教育技术代替学生的亲历体验。
  所以,我们教师无论何时都要心中有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有利于他们的发展。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结合实际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注重评价激励,全程指导,相信科学探究活动能更快走向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习得的蔚蓝天空。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肥西县志》,黄山书社。
其他文献
美国的艾科斯塔通信公司将和巴西的CRAlmeida及KTV联手加入该国的卫星直接入户电视(DTh)竞争市场。三方联合将开办巴西境内的第三家DTH业务。艾科斯塔/KTV联合推出的DTH将面对来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外在风貌、实质内涵的总和,校园精神文化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缺乏历史和文化积淀,导致校园文化底蕴不足,不利用学院健康持续发展。鉴于此,笔者结合工作的独立学院,就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抛砖引玉,希望能有所启发。  关键字:校园文化;独立学院;校园精神文化    独立学院雏形是普通本科院校利用自身优势教学资源,引进社会资金,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
眼下,一年一度的中考又要来临了,三年的初中生活是幸福而愉快的,我国已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 。“两免一补”(即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也在全国农村全面实施。同学们沐浴在党的阳光雨露之中,和高考的考生一样,照样面临升学与就业的考验,如果不去选择升学或者升不了学的话,就业又谈何容易呢?现在社会需要有文化懂技术的人才,(当然,社会也需要三百六十行,毕竟人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是一种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和鼓励的教学艺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当-个学生发言完毕,用期待的眼神望着老师等待评价的时候,老
一rn2012年春,南方天亮得早,我趴在小木屋窗台上眺望远处的景象,有雾,有鸟,褐色的田野铺张过来将我吞没.rn篱笆上有露水,没有阳光的清晨,阴沉的天空下白雾遮住了远处的山野.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在享受改革开发的成果时,也同时感觉到了一定的忧虑,其中之一就是对外交际的语言问题,我们应该思考中国人用什么办法学英语才能了取得最好的效果。二十一世纪我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新编英语教学大纲的核心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能力,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外语人才,是我们当前英语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遵循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教材处理、教学方式等经常进行反思,进而改革和创新,才能使英语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课堂成为学生
【摘要】 “小组合作”这一教学行为运用的频率不断提高,但透过这些“轰轰烈烈”的表面现象,我们会发现与新课程理念貌合神离的肤浅与浮躁。本文着重对语文课中的无效讨论作归因分析,并通过教学实践,对“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作深入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 小组合作 有效性 反思   许多的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开展的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但透过这“繁华”的表面,不难发现这种外表光鲜“小组合作”,与新课改理念的貌合
一、开端rn保洁员的脑袋里总有一片星空.有时出现在她的梦里,有时则是恍惚的时刻.干完活,她坐在楼梯间的台阶上,啃着半个苹果.那苹果是她早起切好带来预备中午吃的.现在还没
期刊
周五去鼓浪屿?rn陈振刚没像往常那样,在QQ对话框里发来一枝玫瑰花,或者一杯咖啡,而是留下这么一句话.rn和谁?我问.我向来觉得出去游玩,地方不重要,同行的人才重要.但海,我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