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教师进入“我要读”的境界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395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有媒体报道,重庆市某校推行“手拿一本书”工程,要求全校教师每天上学、放学必须手拿一本书,并作为工作纪律进行考核,目的是营造校园的读书氛围,给学生做出表率。表面上看,这似乎就是手不释卷了,但从本质上说,两者相去甚远。
  手不释卷是形容一个人爱读书的情形或境界,有人提出读书是教师最重要的事,那么怎样才能让教师的手不释卷真正源于自身发展与专业成长的需要,而不是因为某种外在的规定呢?
  教师的自身发展与专业成长离不开引领,谁引领?怎么引领?自然落到了学校领导的身上。学校里的工作千头万绪,也都需要人去做。作为学校领导,适当安排教师完成一些是正常的,但这往往容易与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形成冲突,时间一久,容易让教师产生琐事缠身的感觉。其实,学校领导可以换一个角度来处理这些问题,把这些事适当分类,再与教学相联系,分配这些事时从学校发展角度出发,要求承担相应工作的教师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进行阅读和研究,使教学工作能够借助这个更大的活动平台,得到新的发展。例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事情多、风险大,还难以见成效,许多教师不愿投入精力,学校领导就要引导教师把它当成一个课题,让不同的教师去做其中与自己教学密切相关的子课题。面对这一新的领域,学校领导可适时推荐与此有关的书目供教师学习,并经常与教师探讨书中的问题,既促读书又促研究。教师因为一有任务在身,书读得自然不敢懈怠,二来领导会追问,书必然要往深处读。二者合力,教师读书渐渐就成了一种需要;当教师自我感觉需要读书时,离手不释卷的境界就近了一步。当然这中间还需要学校领导适时用成功和发展来支撑、激励,使之坚持下去,最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可见,激发教师读书的积极性,要从激发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入手,因人而异,由个体向群体延伸,形成读书的气氛。要让教师深切地感受到,读书是工作的需要,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专业成长的需要。这样,教师的读书就真正与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教师读书能够真正做到手不释卷、有空闲的时候手上没有书就会若有所失而无心他恋,潜意识里就会去寻找哪怕是只言片语的文字载体以获得一种安慰,这就是进入“我要读”的境界了。这样的教师,读书已经成了他生活乃至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达到这种读书境界的时候,教师的专业发展自然不在话下。
  所以,假如真要为教师读书着想,就应该想方设法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上做文章、出实招,引导教师进入教改的深水区,从而产生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让他们深感来自日常课堂教学中的多重压力与挑战,使他们在解压和迎战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开展“我需要”的学习,其中也包括多方面的书本阅读。这样的阅读往往能让教师在教学能力和素质上得到提高,从发展的角度看还会激活继续读书的原动力,持续发展下去,离“我要读”的境界就越来越近了。到那个时候,学校再也无须考虑如何去鼓励教师读书,甚至想让他们停止读书都困难了。
其他文献
表见代理,是指代理人之代理虽无代理权,但有可使相对人误信其有代理权的事由,因而法律强使本人(名义上的被代理人)对于无过失的相对人承担被代理人责任的无权代理.表见代理的
目的:为探讨留守经历大学生依恋与心理韧性的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CR)和心理韧性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留守经历大学生
证据的审查判断,对查明案件事实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检察人员,要审查判断证据 的原则入手,掌握审查判断证据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水平。只有这 样,才能正
【案例回放】  圣诞节前的一天下午,我和李老师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带给孩子们。我们把精心准备的糖果包在每个孩子的抽屉里放了一份,还给父母们发了校讯通:“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今晚就是平安夜了,这是一个西方的传统节日,如果您爱自己的孩子,请满足他(她)一个愿望,在今晚把他(她)一直想要的那个礼物放在他(她)的枕头下面,给他(她)的童年留下一个特别的回忆。也可以写一封信给他(她),告诉孩子您对他(她)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