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有星星火,燎原势竟成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z88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北联大与西南联大,在中国教育史上可谓双峰并峙。比较而言,西北联大存留时间短一些,始终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更没有形成大的研究气候。近年来,西北联大当年办学的当事人和办学遗址愈加消陨,但西北联大的精神遗产却薪火相传,燎原华夏。电影《古路坝灯火》艺术地再现了战火连天之日,西北联大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前身)在城固县古路坝村办学的故事,还原了西北工学院师生们志存高远的理想、自由独立的气节与义无反顾的民族精神。
  电影好看不好看,首先在剧本。一般而言,表现大学的故事无非两种。一是以一些学术、思想、人格俱佳的大师为核心,编织故事,塑造大学精神。二是用几位活泼灵动的学生串起事件,激活并彰显时代。如果说除过这两种常见的角度还有第三种结构的话,那么我们看到对西南联大的陈述中,无论电影还是戏剧,几乎全是以迁校的旅程为主干,进而铺展和牵带出人物和故事的。《古路坝灯火》完全不同。短短几行字幕伴随着一个长镜头,就完成了西北工学院千里大迁徙的交代,故事一开始就让他们置身于落脚之后的办学环境,从这里开始,工学院领导和学生们的精神品相随着一个个办学事件而逐次展开。编剧游刃有余地行走在各种看似独立也看似偶然的事件之间,步步深入地展开了讲述。


  《古路坝灯火》将故事巧妙地分解成校方办学和学生求学两个相互交织的线索。首先,办学何其难也!当迁校“长征”之后的疲惫与困顿尚未消失,学校便面临着如何让大家生存下去的问题。为学校送粮送盐送油的余专员也自然成为了帮助全校师生的功臣,而在施以恩泽的同时,余专员也包含着让其儿子进入工学院念书的私念,面对着录取还是不录取余专员的儿子,办学者陷入两难境地。
  其次,求学何其苦也!由于寄寓一地,物资不足,师生们面临着物价飞涨的现实,以致一些教师不得不把自己幼小的孩子送到育婴堂去。电影特意构织了学生郑浩秋家庭遭逢血灾,本人在读书的道路上困难重重的典型事例,集中表现出彼时的困难境状和师生们昂扬振作的精神风貌。可以说,电影将办学、求学的故事讲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牢牢地抓住了观者的情绪,让人数度落泪。
  当今一些电影,常常会让你在观看中思绪茫然,无从捕捉感觉,这究竟是探索试验中刻意的创造,还是艺术功力不足所造成的缺憾?《古路坝灯火》完全不同,无论历史背景、故事线索,人物行为,都依事循理,表现得既风生水起,又实实在在。由于情节跌宕,表演真实,竟使得观影者直到片尾字幕出现,还沉浸在故事的氛围中,心绪久久不能平静。认真探究,这与电影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分不开的。比如郑浩秋的弟弟郑浩春在家庭遭难后,专程赶到大后方来寻找哥哥,告诉他日本鬼子的屠杀使家里八口人只剩下他二姐和他兄弟俩了,这是故事推进的第一步。而当郑浩秋无法忍受国恨家仇,要离校直接上前线时,郑浩春为劝阻才抖出真相,告诉他二姐已经离世的恶耗。编剧将一个家庭的惨况分为两步交代,看似简单的处理,却包含着独具的匠心。这样一种处理,不仅让我们看到弟弟担心哥哥无法承受,不忍和盘托出的血缘深情;而且使哥哥暴怒的情绪冰冻,进而导致和引领着情节突转,最终完成了“上前线同敌人作战是救国,在后方研究科学,增强抗战力量,同样是救国”的艺术阐述。看完影片回过头想,郑浩春去找郑浩秋时孤身一人,其实已经埋下了家人尽亡的伏笔。而这个没有出现的“二姐”就像国画中的留白,给艺术处理留下了无限升发的空间。使得二姐为什么要自杀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最终演绎成影片重要的思想主旨。
  《古路坝灯火》故事好看,画面纯美,尤其是它思想的深度开掘,让人的心灵受到一次深深的震撼,我们被工学院师生齐心战胜困难的毅力所触动,为青年男女萌动的爱情而窃喜,被李院长义正言辞的骨气所折服。当看到余专员给李院长鞠躬谢罪的戏时,观众们既震动,又感动,震动于学者心系天下的担当,感动于余专员揆情论理的气度。《古路坝灯火》虽然讲的是近一个世纪前的大学办学所遭遇的“走后门”情形,但对今天的教育顽疾,又何尝不是一个针砭,一剂良药呢?
  除过那些阳光披身的青年学子,我也很喜欢影片中吴建聪这个人物,不仅是因为演员对角色吃得透,演得妙,也因为这个满身名牌的富家子弟,是水深火热的大环境中的一个不和谐因子,他的得不到爱情的苦闷,是活生生的。最终,他改头换面,将国家的未来与自己的未来重叠在一起,回归大我。他有迷茫,个人至上的观念使他误入歧路,但他身上人性的吉光却并没有泯灭。
  一部电影连看三遍,欣赏的疲倦几乎是无可避免的。但我却抱着极大的兴趣连续三次观看了《古路坝灯火》,而且每一遍看,都仍然被强烈地撼动和感动。甚至产生出新的、也更深刻的心理冲击。细细想来,根源恐怕在于这部电影不仅有一种从历史中抬头看现实的艺术自觉,而且全片渗透出编导对国家深厚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症候敏锐的把握。片中西北工学院的学生们求知若渴,志向宏大,心系国家,肩挑重责,这对于当下中国青年的启示应当是多方面的。反观当下的大学生,无论生活条件还是学习条件,比之当初古路坝的学生不知好出了多少倍,但这些物质条件的向好,却并没有使得精神振奋昂扬,反而出现了思想格局越来越小,心灵境界渐次萎缩的现象,这值得每个学生和老师反思。我认为:如果说《古路坝灯火》对当下的中国有针砭的作用,那么它的受众就绝不该只囿限于学校。
  影片结尾,当一轮壮丽的红日喷薄而出时,我的眼泪也不由得夺眶而下。那日光,仿佛是由古路坝的灯火幻化而成,极有气势。当年,西北联大工学院的学生们秉烛夜读,形成灯火不灭的壮观场面。如今,他们艰苦奋斗、为国奉献的气派与精神,依然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坐标。《古路坝灯火》不仅是教育界的一面镜子,也是当下中国的一面镜子,它是中国文化赓续不辍的根源,我们庆幸当年中国的高等教育“亦有星星火,燎原势竟成”。
  (本文自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
其他文献
《X女特工》3月26日即将接档抗日大剧《一个鬼子都不留》,在剧中饰演女一号钟离的女演员唐嫣,日前因为深陷与偶像男星邱泽的分手漩涡,而成为话题人物。日前来浙江卫视参加全民情智游戏类节目《王牌谍中谍》的唐嫣,并不是那样冷若冰霜,她虽然看上去消瘦而疲惫,不算热情,全程却也不时露出微笑,除了事先说明避谈邱泽以外,她始终比较配合,一板一眼,情绪显得较为稳定。
期刊
以前经常可以在电视上看到一些调解家庭纠纷的栏目,我妈是这类节目的忠实观众。可是,我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也会加入她们的行列,用我自己的方式。  我毕业于国内某知名艺术类院校表演专业。不能说漂亮,但是长的也还算端庄。也拿到过“全国小剧场戏剧表演金奖”。第一次面对镜头表演就是参加了一个电视栏目的录制,不得不说这个经历,对我后来的影响还挺大的。  那个时候,我还在读大学,能有一次表演的机会对我来说都是来之不易
期刊
前几天,家里客厅的一个顶灯坏了。去超市买回来灯泡、灯罩,想自己换,未果;因为没有工具。后来还是打电话给物业,一个维修师傅带着工具包来,拿出电钻、螺丝刀、胶带、钳子等工具,很快给换上了。看师傅娴熟使用工具工作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曾经的一个理想,想当电工。  小时候想当电工,是因为电工总是随身背着一个工具包,包里装满各式工具。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电工的脚爬(也叫脚扣)。脚爬分两种:一种是橡胶牙,爬
期刊
不是影评,就是一些题外话,或叫杂感。  自从《阿凡达》输给《拆弹部队》,我就开始对奥斯卡愤愤不平了。去年最佳影片给了献礼默片《艺术家》,更让我泄气。今年提名了九部,剩下一个名额白白浪费,居然都没有给《霍比特人》,我基本对奥斯卡无话可说了。幸好今年这帮评委不敢扫总统夫人的兴,总算照顾了一下大众情绪,免去了我因噎废食的危险。那么就以我的喜爱程度为序,说几句关于这九部提名电影的废话,或者叫杂感。  《乌
期刊
导语:  人人都说好莱坞没文化,奥斯卡或许是为了堵住偏见的嘴巴,所以在评奖体系上自己先偏见了起来。  虽然奥斯卡充其量仅相当于中国的金鸡百花,连个国际A类电影节都算不上。就像苏东坡问佛印,门前哼哈二将皆怒,谁更有理?佛印答:拳头大的有理呗。没办法,好莱坞就是当今电影界拳头最大的大佬。你可以假装不屑,但不能忽略它对全球的影响力。  对于好莱坞的人来说,能收获一尊小金人是其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为了这一
期刊
讲青春的电影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都不乏其数,“成长”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愿意为它倾注心血。自1995年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横空出世以来,中国的青春电影走向了成熟的发展阶段,《阳光灿烂的日子》讲述了一个压抑和暴力的青春。进入新世纪,受2011年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的影响,内地又兴起了一波青春片的热潮,各种青春电影质量参差不齐,良莠参半。  青春总是能在适
期刊
虽然也暴露出一些广为舆论诟病的“抗日神剧”通病,但总体上本剧算得上是一部值得深思的作品。  本剧大抵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作为护宝超级特勤组合的霸下镇,第二部分是特勤人员分宝后各奔东西。就两部分内容来看,后半部分与时下泛滥的抗日剧情大同小异,只不过是超级特勤组合的升组版。前一部分虽然有特勤打包比拼的嫌疑,但霸下镇的背景与情节设置颇富哲学意味。  为了保护神秘叨叨的国宝,除了小孩,霸下镇上其
期刊
另类的战争戏,喜剧感十足,所传达的精神具有现代意义,葛二蛋的成长放到现在就是典型的屌丝逆袭。  性格决定命运,在抗日战争的大环境下,一对患难与共的兄弟最终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1943—1945年,在小街镇和塔湾村城乡,葛二蛋和麦子,一个性格直爽,侠肝义胆、敢作敢为;另一个精于算计,极端利己、不择手段。他们曾是患难兄弟,也曾同仇敌忾,他们转战于相同的战场而遭遇了不同的命运。葛二蛋受到八路军的启蒙,
期刊
人总是在路上,很多时候我们都期待远行。远行可能就是为了简单看看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或者为了打发寂寞无聊的时光,或者承诺和三五好友的约定,也有人为了疗伤,有人为了工作,更高尚一点的就是纯粹的漂泊。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那么多人在路上,谁也不知道最后一站是哪里,最后的归程是何处。滕华涛的《等风来》就是一部讲述在旅程中发生各种故事的影片,以全球最幸福的地方——尼泊尔为旅行地。  尼泊尔是公认的旅游圣地,也
期刊
电影《古路坝灯火》,由莫伸编剧导演,表现的是抗战时期南迁于汉中的国立西北工学院的故事。这是一个以历史事实作为依据的故事。 1938年7月,从平津等地南迁的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私立焦作工学院联合组建的国立西北工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前身),移居汉中城固县东南的古路坝,开始了抗战时期极为艰难而又极为辉煌的办学历程,用自己的实践,践行了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理念。  这是一批让人难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