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传教士苏慧廉如何影响中国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o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是没有秘密的时代,似乎一切都可以在网上搜索到。在一年前,我们在网上搜索“苏慧廉”的名字,只能搜到不到三百字的只言片语。然而在一百多年前的温州,很多人都认得这位来自英国的传教士。炎黄艺术馆,新星出版社举办了一场沙龙,《寻找·苏慧廉》的作者沈迦为到场听众讲述了苏慧廉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从不愿去中国,到影响中国
  沈迦是浙江温州人,在他的家乡有一座一百多年历史的老教堂。出生在基督徒家庭的沈迦小时候和自己的祖母在这个教堂里做礼拜。教堂主殿有六根非常醒目的黑色柱子,那时候沈迦听别人讲,这六根柱子是从外国运来的,而修建这所教堂的是英国人。这么大的六根柱子如何运到中国?一直是沈迦心中的疑问。2000年,沈迦在《温州日报》副刊当编辑,在一次做专版查阅资料时,沈迦偶遇了苏慧廉这个名字。2006年,移居加拿大的沈迦打算好好干点儿什么,他想到了苏慧廉。因为苏慧廉在国内只有三百个字的介绍,于是从2007年开始,沈迦历时六年,完成了《寻找·苏慧廉》这本书,2013年由新星出版社出版。
  苏慧廉并不是第一个到达温州的新教传教士。沈迦查阅民国留下来的资料,到1919年,在中国的外國传教士,还有六千多人。由此推测,前后来过的人一定数以万计,苏慧廉只是其中的一员而已。苏慧廉的到来,是因为一名叫李华庆的中国传教士因水土不服病逝,需要有人填补空缺。当时苏慧廉所在的教会招募到中国的传教士,于是苏慧廉报名了。不过,苏慧廉在他的回忆录中记载,他报名后就后悔了,他甚至祷告自己不要被派到中国去,因为中国的物质条件在当时不是太好。另外,在当时西方人的概念中,中国是一个特别现实的民族。苏慧廉或许不知该如何传教。但是,当苏慧廉知道自己必须去温州的时候,他丝毫没有迟疑。
  苏慧廉在温州传教25年,首先影响了当地的医疗。行医本是传教士传教的手段之一,苏慧廉先是替人戒除鸦片毒瘾,然后开设小诊所,并很快得到了医术高明的赞誉。苏慧廉还在温州建立了学校,名字叫艺文学堂,温州近代史上很多名人都毕业于此。
  温州话的《圣经》,英文版的《论语》
  苏慧廉到了温州后,很快就学会了温州话,并且把《圣经》翻译成温州话。沈迦说:“温州话是很难学的,网上评选全国最难的方言,温州话一向位居前三,但苏慧廉学会了。”苏慧廉1883年来到温州,1894年把《新约》中的《四福音书》及《使徒行传》翻译成了温州话,并在英国出版。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在大英图书馆、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等外国图书馆中查到这本书。这本书是用拉丁字母注温州方言的发音,之所以要这样注音,是因为当时教徒多不识字,都是来自社会底层的贫苦百姓。他们连汉字都不认识,更不可能读《圣经》。由于拉丁字母比汉字容易,用拉丁字母一拼,就能念出来。1902年,苏慧廉把整本《新约》全部翻译成温州方言。
  全本的温州方言《圣经》,沈迦在剑桥大学图书馆找到了一本。沈迦曾经专程到剑桥大学,就是为了看这本书。剑桥大学的工作人员从库房里调出来这本书,十分高兴。工作人员说,这本书到这里这么久,至今没有一个人看懂过,因为他们不能读温州方言。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方达到高潮。在山西,则发生了同样是针对外国传教士的震惊中外的太原教案。7月9日,山西巡抚毓贤设计把全省的传教士集中于太原,进而大开杀戒,屠杀新教教士33人、天主教教士26人。1902年,山西大学堂在太原教案赔款的支持下,正式开学,成为了中国创办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另两所是京师大学堂和北洋大学堂。
  1907年,受另一位在中国的传教士李提摩太之邀,苏慧廉离开温州,前往太原,担任山西大学堂的总教习。根据创办山西大学堂时的约定,外方管理十年后,须将管理权交还中方。1911年2月,苏慧廉把学校交还清政府。清政府为表彰传教士们开办教育有功,封李提摩太三代正一品,苏慧廉三代正二品。
  在山西大学堂期间,苏慧廉还把《论语》翻译成了英文并出版。这本书于1910年在日本出版,后收入牛津“世界经典丛书”。因为苏慧廉的译本非常好,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牛津的“世界经典丛书”里的《论语》还用这个译本。苏慧廉极其喜欢《论语》,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牛津的学术人生
  1920年,牛津宣布第三任的汉学教授是苏慧廉。英式大学的设制,一个学科只有一个正教授,并且是终生的。苏慧廉在这个汉学教授的位子一直做了15年,直到他去世。15年间,他写了大量的作品,还培养了一个很有名的学生,叫费正清,20世纪美国最项级的“中国通”。当时费正清跟着他读博士。晚年的费正清在回忆录里多次提及这位恩师,如:“苏慧廉博士实际上编了一本有用的‘语音’字典。人们用这种方法在汉字迷宫中熟悉发音,而且甚至能够在字典中找到汉字……”
  苏慧廉写了很多关于中国历史的书,还翻译了佛经。沈迦在教会给苏慧廉写的材料里看到,苏慧廉懂好几国语言,英语是母语,中文也非常好,还有法文、拉丁文、希伯来语、意大利语、梵文,因为研究佛教还要懂梵文。
  1919年,好友李提摩太去世,不久之后,苏慧廉为他写下了传记《李提摩太在中国》,这本书成为了研究李提摩太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苏慧廉还对佛教产生了兴趣,在牛津时,他翻译了《妙法莲华经》,并与何乐益(Lewis Hodous)合写了《中英佛学辞典》。直到今天,它们都是佛教研究领域中最好的英文工具书之一。
其他文献
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他不爱黄金屋、不爱颜如玉、也不爱千钟粟,他爱书,纯粹的爱书。他就是友新街道梅亭社区的“藏书之星”袁立辉老人。据袁立辉估计,这40多年来,他收藏的各类书籍超过了1万5千册,他还利用书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其中几个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小时候,老师对我的评价是“爱看书”  走进袁立辉的家中,第一感觉是挤,不足4O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大部分被书
期刊
什么叫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一定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对现实生活持久影响,对未来的发展还有重要作用的因素。看一个民族国家的发展道路与走势,必定是一个长的视野,甚至两三百年也不一定能够看清楚。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要讲中国的特色,就必须要从整个历史纵深来谈这个问题。  中国的国家治理结构  中国地域辽阔,面积大致相当于欧洲。即使在两千年前,与世界上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相比,也是非常广阔的。在这样广阔的国土上,
期刊
似水流年在雪山圣湖熠熠闪亮,西藏的天空清澈湛蓝,纤尘不染,它的明净灵性直指心灵。  西藏的天蓝已经不是一种颜色,而是一种坦荡,一种精神。你见过蓝得那么直接,那么纯粹彻底,蓝得让人灵魂出窍的地方吗?那就是西藏。如果你到了那里,站在蓝天下,看到极致的蓝衬托着雪白的云。如果你零距离触摸西藏,触摸到的一定首先是那能融化一切的蓝,你会忍不住失声惊叹。  西藏的蓝是有生命的,去过那里的人都无法抗拒,只要在那里
期刊
“避免大规模刺激计划、结构性改革(短期阵痛、长期获益)和去杠杆化”,是巴克莱版“李克强经济学”概念的三大支柱,巴克莱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说:“李克强经济学正是中国所需要的,因为中国经济急需重回可持续增长的轨道。”  决策层已经认识到中国经济面临的不是周期性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靠货币、财政政策刺激只能加重危机。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增长瓶颈的时候。对此,“李克强经济学”的答案是,通过改革红利的释放和制度
期刊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国家的富强往往靠年青一辈的奋斗,而一个青年的梦想也须靠国家的资助与培养。助学,乃筑梦,即铸人。  夏天烈日炎炎,热得连风也开始疲倦了,枯瘦的稻禾直挺挺的一动不动。这一幕映在老人的眼眸里,他轻叹了一声,自言自语道:“今年的收成怕是卖不了几个钱了,眼看就要开学了,白杨的学费该怎么办。”说完他便转身向远处那座矮房走去,骨瘦如柴的阿黄在他身后慢悠悠的摇着尾巴。  由于白
期刊
他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一岁半时,母亲也撒手人寰。祖父年迈,已经70多岁,做不得重活。为了让他继续学业,在好心人的撮合下,10岁的他与邻村大他6岁的她完婚。没有请客,没有花轿,邀请几个亲戚吃了一顿饭,他们完成了生死契约,将相依相伴一辈子。  结婚那天,她只带了几件衣服,住进他家。这哪里是家?家徒四壁,新房有門无窗,屋顶上还长着青草。逼仄的房间里,祖父蜷着身子,窝在床上,不停地咳嗽。她一阵心酸,挽起
期刊
打牲乌拉,今吉林省永吉县北乌拉街,中国最后一个渔猎部落。  打牲乌拉,没有想象的那么神秘。 “打牲”,满语,采捕和狩猎之意。 “乌拉”,满语,沿江靠川之谓。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靠山吃山,靠河吃河”。  这里所说的“江”,指发源于吉林延边长白山天池的松花江。古代封建王朝在松花江边上专门设置了一个从事采捕、狩猎事项的机构.这个机构管理当地的渔猎事务,并负责把采捕来的鲜鱼和珍奇野兽送往北京。这就是我们所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我认为,一个有思想、有担当、有智慧的校长,才能称得上是一位好校长。一位好校长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办学理念和目标策略上,其智慧主要体现在师生的成长和学校发展上,其担当主要体现在为师生服务和为学校服务上。从微观的角度上说,一位好校长最起码要做到坚守好自己的阵地,那就是课堂。  我一向认为,校长是业务干部而不是行政干部,是学校的
期刊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整个学校管理的核心工作,在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就要做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做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者,做所有教师工作的集中者。  【关键词】:春风 爱心 慧心 童心 管理  有人说老师像春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人说老师像落红,化作春泥更护花。但我认为老师更像春风,她能吹皱一池春水,荡起涟漪改变着你;她能吹绿千山万壑,旧貌换新颜塑造着你;她能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感化着你。教
期刊
这是一个发迹于大众的艺术,寓教于乐,通俗有趣,是群众性艺术的结晶c  曲艺的一种。一人演说,通过叙述情节、描写景象、模拟人物、评议事理等艺术手段,敷演历史及现代故事。北方语系通称评书,南方多称“评话”,也有称“评词”的。多讲说长篇故事。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封台》: “戏剧之外,又有托偶(读作吼)、影戏、八角鼓、什不闲、子弟书、杂耍把式、像声、大鼓、评书之类……评书抵掌而谈,别无帮衬。”《儿女英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