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首先分析群众舞蹈的特征,具有明显的群众性特点,具有地域性、时代性特征,然后分析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积极的作用与意义,有着对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用,能够愉悦社会大众,促进社会和谐,最后探究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消极的作用与意义,群众舞蹈会降低群众文化的品位,对群众文化的秩序氛围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群众舞蹈;群众文化;社会秩序]
人们通常在听到“舞蹈”两个字时,首先会在脑海中浮现专业舞蹈者的概念,并不会想到广大的普通社会人民群众。现如今经济快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随着也有了追求美好精神生活的条件,群众舞蹈便应运而生。到目前为止,群众舞蹈已经成为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的助力部分,成为了群众文化中亮丽的风景。
一、群众舞蹈的特征
(一)具有明显的群众性特点
兴起的群众舞蹈它们的创造者和发起者是群众,它们的受众也是群众。人们对于群众舞蹈的热爱表现在积极的自发行为上,表现在愉快的娱乐行为上,同时群众舞蹈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自我表现的形式,并且群众舞蹈对人们还有一定的教育作用。这一艺术活动方式虽然使用与其他舞种相近的创作手法,但是却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意义。在历史上,人们自发的创作舞蹈,舞蹈艺术的起源来自于民间,来自于群众,这也奠定了舞蹈自身的群众属性。比如群众性的狩猎舞在古书上就有记载:“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古书上还对群众欢呼胜利的舞蹈有所记载:“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可以预见群众舞蹈也会被记录在史册中,为后人的文化生活提供较好的建议和依据。事实上群众舞蹈相比较于其他的舞种更加具备群众性。它本身就是面向群众,没有舞蹈功底的人,经过相对简单的练习也可以自由自在的舞动,所表现的内容简单易懂,因此在舞动的过程中,容易引起舞者之间的共鸣。跳舞的场地往往选择在人们生活社区中的公共范围,群众参与的热情日渐高涨。
(二)具有地域性、时代性特征
群众舞蹈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主要是因为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有着不同的文化氛围,这让群众舞蹈衍生出了不同的表演形式,蕴含着不同的内容,其中表达的情感也是各不相同。也就是说不同地区的群众舞蹈呈现出不同的主题,有着不同的思想,在创作时选择的题材和素材也不相同。按照区域对群众舞蹈进行划分,可以归类为南方群众舞蹈和北方群众舞蹈、乡镇群众舞蹈和城市群众舞蹈、平原、山区、草原群众舞蹈。群众舞蹈还具有民族性的特点,这一特征主要来源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人们遵循的风俗习惯,同时群众舞蹈也受到文化底蕴的影响。我国有56个民族,群众舞蹈深受民族舞的影响,经常可以见到群众跳着民族舞题材的舞蹈。群众舞蹈还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特征。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艺术形式融入舞蹈,比如在文革时期,“忠字舞”是比较流行的,这是舞蹈受到时代色彩影响的表现。另外还有上世纪兴起的霹雳舞、迪斯科,国内的人们在接触这些国外流行舞蹈元素时,表现出了积极热烈的喜爱之情。
二、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积极的作用与意义
(一)有着对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用
群众舞蹈为人们强身健体提供了舞蹈素材,不仅如此也实现了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形成了大量的舞蹈种类,各种舞蹈呈现不同的内容,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些舞蹈在专业上属于一类,但是在地域和风俗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在不同的地域,舞蹈有着不一样的特色。而群众舞蹈恰好能够较好的对舞蹈文化进行传承,不仅如此还能在此过程中对舞蹈有所创新。群众舞蹈有着文化标杆的地位,现如今在我国的各个省市几乎都有群众在广场类的公共场所跳广场舞。也就是说群众舞蹈真正的在我国人民的生活中流行起来,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和推崇。人们在广场上快乐的跳舞,活跃了广场的氛围,让广场更加具有舞蹈文化的感染力,这得益于舞蹈有着表达人类情感的作用,让人们内心中的想法有了展现的渠道。从古至今,舞蹈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有一定的育人作用,能够健全我们的品格,让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在群众舞蹈的熏陶下,人们心中真善美的品质逐渐完整。
(二)愉悦社会大众,促进社会和谐
群众舞蹈是全民可以参与的舞蹈,对人们有着十分广泛的吸引力,是大众都能接受并良好感受的艺术形式。现如今人们习惯在茶余饭后进行一定的娱乐活动,而群众舞蹈正是符合了人们这一需求,才广泛的传播开来。人们在舞蹈时能够忘却烦恼,能够娱乐身心。不仅如此舞蹈的强身健体作用,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人们身心健康愉悦,之间的相处也会更加的和谐。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城市的构建,群众舞蹈较好的彰显文明城市的风采,构建了国家的和谐社会。最具代表性的群众舞蹈广场舞作为整个舞蹈系统中构成部分,是娱乐和表演的共同体。广场舞以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展现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集体舞是群众舞蹈表演的主体。群众广场舞发展到现在已经在春晚的舞台上亮相,足以说明群众舞蹈有着引领社会风向的作用。群众舞蹈是来源于生活的舞蹈,能够最直接的展现群众文化,但是群众舞蹈又是高于生活的,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表达了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
三、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消极的作用与意义
(一)群众舞蹈会降低群众文化的品位
群众舞蹈具有通俗易懂的特點,这是因为群众舞蹈源于生活,经常是由业余舞蹈爱好者自发创造,缺乏专业的引导,经常是群众照搬素材,在选取时比较缺乏专业视角的考量,不能较好的获取和舍弃素材中的优点和缺点。群众完全凭借个人的喜好对群众舞蹈进行创造。所以我们不难发现有的群众舞蹈比较低俗,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不健康、封建的元素。以双人拉丁舞为例,这特别的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部分的老年人十分喜爱拉丁舞蹈,会不顾自身的安危做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这对老年人的健康是十分不利的,容易出现腰部、腿部扭伤的情况。群众舞蹈目前仍然处于放任的非专业形势,缺少专业的指导,这不利于舞蹈文化的传承,会让传承下去的舞蹈文化有着低俗的品位,无法将其中的精髓和优势发扬光大,会让传承下去的舞蹈文化十分缺少文化的味道。艺术不能只停留在对生活的模式化理解,更加不能在艺术创作中形成特定的公式化格式,这会对文化内容的多样性特点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艺术不能紧紧的将生活中粗陋、琐碎的形态隐蔽起来,也不能一味的放大这些不足,要追求生活艺术的真实性。
(二)对群众文化的秩序氛围产生一定的影响
群众舞蹈活跃群众心灵,实现群众的强身健体的愿望,有利于社会和谐生活的构建,但是由于群众舞蹈完全是由群众自发组织,缺少专业的有素质的管理人员对群众舞蹈活动的进行提供合理的意见,并且群众舞蹈的组织也没有固定的时间间隔和地点区域上的间隔,容易引发纠纷,容易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例如在舞蹈队内,发生了不愉快的纠纷,又或者是,舞蹈对音响声音较大,让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群众舞蹈由于队伍庞大,舞蹈活动的进行需要较大的面积,因此通常会占用公共广场较大的面积,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会发生舞蹈群众占用小区活动区域的情况,对小区内来往车辆的出行以及居民的出行造成一定的阻碍。对此需要建立相关的政策,确保群众舞蹈活动的合理开展,通过规范的规章制度,真正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群众舞蹈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此群众文化的秩序有可能因此受到影响。群众舞蹈队的人数时少时多,舞蹈活动时有时无,舞蹈队内部的人员年龄层次不齐,对舞蹈有着不同的需求,难以达成意见的一致,这些都不利于群众文化的稳定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群众舞蹈在人们对于精神需求急速上升的年代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群众文化生活中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多的乐趣,也让社会的氛围更加的和谐,陶冶群众情操,有助于人们发泄自己内心的情感。但同时,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也有一定消极的作用和意义,构建的是不稳定的群众文化秩序环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群众文化的品位。
参考文献
[1]钱沁宁.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与影响分析[J].大众文艺,2018(07):28.
[2]岑家峰,梁洁.当前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及思考——基于桂南三个村庄的调查[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2):14-18.
[3]任克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10条建议[J].重庆社会科学,2012(09):111-113.
关键词:群众舞蹈;群众文化;社会秩序]
人们通常在听到“舞蹈”两个字时,首先会在脑海中浮现专业舞蹈者的概念,并不会想到广大的普通社会人民群众。现如今经济快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随着也有了追求美好精神生活的条件,群众舞蹈便应运而生。到目前为止,群众舞蹈已经成为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的助力部分,成为了群众文化中亮丽的风景。
一、群众舞蹈的特征
(一)具有明显的群众性特点
兴起的群众舞蹈它们的创造者和发起者是群众,它们的受众也是群众。人们对于群众舞蹈的热爱表现在积极的自发行为上,表现在愉快的娱乐行为上,同时群众舞蹈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自我表现的形式,并且群众舞蹈对人们还有一定的教育作用。这一艺术活动方式虽然使用与其他舞种相近的创作手法,但是却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意义。在历史上,人们自发的创作舞蹈,舞蹈艺术的起源来自于民间,来自于群众,这也奠定了舞蹈自身的群众属性。比如群众性的狩猎舞在古书上就有记载:“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古书上还对群众欢呼胜利的舞蹈有所记载:“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可以预见群众舞蹈也会被记录在史册中,为后人的文化生活提供较好的建议和依据。事实上群众舞蹈相比较于其他的舞种更加具备群众性。它本身就是面向群众,没有舞蹈功底的人,经过相对简单的练习也可以自由自在的舞动,所表现的内容简单易懂,因此在舞动的过程中,容易引起舞者之间的共鸣。跳舞的场地往往选择在人们生活社区中的公共范围,群众参与的热情日渐高涨。
(二)具有地域性、时代性特征
群众舞蹈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主要是因为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有着不同的文化氛围,这让群众舞蹈衍生出了不同的表演形式,蕴含着不同的内容,其中表达的情感也是各不相同。也就是说不同地区的群众舞蹈呈现出不同的主题,有着不同的思想,在创作时选择的题材和素材也不相同。按照区域对群众舞蹈进行划分,可以归类为南方群众舞蹈和北方群众舞蹈、乡镇群众舞蹈和城市群众舞蹈、平原、山区、草原群众舞蹈。群众舞蹈还具有民族性的特点,这一特征主要来源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人们遵循的风俗习惯,同时群众舞蹈也受到文化底蕴的影响。我国有56个民族,群众舞蹈深受民族舞的影响,经常可以见到群众跳着民族舞题材的舞蹈。群众舞蹈还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特征。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艺术形式融入舞蹈,比如在文革时期,“忠字舞”是比较流行的,这是舞蹈受到时代色彩影响的表现。另外还有上世纪兴起的霹雳舞、迪斯科,国内的人们在接触这些国外流行舞蹈元素时,表现出了积极热烈的喜爱之情。
二、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积极的作用与意义
(一)有着对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用
群众舞蹈为人们强身健体提供了舞蹈素材,不仅如此也实现了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形成了大量的舞蹈种类,各种舞蹈呈现不同的内容,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些舞蹈在专业上属于一类,但是在地域和风俗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在不同的地域,舞蹈有着不一样的特色。而群众舞蹈恰好能够较好的对舞蹈文化进行传承,不仅如此还能在此过程中对舞蹈有所创新。群众舞蹈有着文化标杆的地位,现如今在我国的各个省市几乎都有群众在广场类的公共场所跳广场舞。也就是说群众舞蹈真正的在我国人民的生活中流行起来,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和推崇。人们在广场上快乐的跳舞,活跃了广场的氛围,让广场更加具有舞蹈文化的感染力,这得益于舞蹈有着表达人类情感的作用,让人们内心中的想法有了展现的渠道。从古至今,舞蹈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有一定的育人作用,能够健全我们的品格,让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在群众舞蹈的熏陶下,人们心中真善美的品质逐渐完整。
(二)愉悦社会大众,促进社会和谐
群众舞蹈是全民可以参与的舞蹈,对人们有着十分广泛的吸引力,是大众都能接受并良好感受的艺术形式。现如今人们习惯在茶余饭后进行一定的娱乐活动,而群众舞蹈正是符合了人们这一需求,才广泛的传播开来。人们在舞蹈时能够忘却烦恼,能够娱乐身心。不仅如此舞蹈的强身健体作用,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人们身心健康愉悦,之间的相处也会更加的和谐。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城市的构建,群众舞蹈较好的彰显文明城市的风采,构建了国家的和谐社会。最具代表性的群众舞蹈广场舞作为整个舞蹈系统中构成部分,是娱乐和表演的共同体。广场舞以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展现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集体舞是群众舞蹈表演的主体。群众广场舞发展到现在已经在春晚的舞台上亮相,足以说明群众舞蹈有着引领社会风向的作用。群众舞蹈是来源于生活的舞蹈,能够最直接的展现群众文化,但是群众舞蹈又是高于生活的,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表达了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
三、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消极的作用与意义
(一)群众舞蹈会降低群众文化的品位
群众舞蹈具有通俗易懂的特點,这是因为群众舞蹈源于生活,经常是由业余舞蹈爱好者自发创造,缺乏专业的引导,经常是群众照搬素材,在选取时比较缺乏专业视角的考量,不能较好的获取和舍弃素材中的优点和缺点。群众完全凭借个人的喜好对群众舞蹈进行创造。所以我们不难发现有的群众舞蹈比较低俗,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不健康、封建的元素。以双人拉丁舞为例,这特别的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部分的老年人十分喜爱拉丁舞蹈,会不顾自身的安危做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这对老年人的健康是十分不利的,容易出现腰部、腿部扭伤的情况。群众舞蹈目前仍然处于放任的非专业形势,缺少专业的指导,这不利于舞蹈文化的传承,会让传承下去的舞蹈文化有着低俗的品位,无法将其中的精髓和优势发扬光大,会让传承下去的舞蹈文化十分缺少文化的味道。艺术不能只停留在对生活的模式化理解,更加不能在艺术创作中形成特定的公式化格式,这会对文化内容的多样性特点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艺术不能紧紧的将生活中粗陋、琐碎的形态隐蔽起来,也不能一味的放大这些不足,要追求生活艺术的真实性。
(二)对群众文化的秩序氛围产生一定的影响
群众舞蹈活跃群众心灵,实现群众的强身健体的愿望,有利于社会和谐生活的构建,但是由于群众舞蹈完全是由群众自发组织,缺少专业的有素质的管理人员对群众舞蹈活动的进行提供合理的意见,并且群众舞蹈的组织也没有固定的时间间隔和地点区域上的间隔,容易引发纠纷,容易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例如在舞蹈队内,发生了不愉快的纠纷,又或者是,舞蹈对音响声音较大,让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群众舞蹈由于队伍庞大,舞蹈活动的进行需要较大的面积,因此通常会占用公共广场较大的面积,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会发生舞蹈群众占用小区活动区域的情况,对小区内来往车辆的出行以及居民的出行造成一定的阻碍。对此需要建立相关的政策,确保群众舞蹈活动的合理开展,通过规范的规章制度,真正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群众舞蹈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此群众文化的秩序有可能因此受到影响。群众舞蹈队的人数时少时多,舞蹈活动时有时无,舞蹈队内部的人员年龄层次不齐,对舞蹈有着不同的需求,难以达成意见的一致,这些都不利于群众文化的稳定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群众舞蹈在人们对于精神需求急速上升的年代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群众文化生活中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多的乐趣,也让社会的氛围更加的和谐,陶冶群众情操,有助于人们发泄自己内心的情感。但同时,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也有一定消极的作用和意义,构建的是不稳定的群众文化秩序环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群众文化的品位。
参考文献
[1]钱沁宁.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与影响分析[J].大众文艺,2018(07):28.
[2]岑家峰,梁洁.当前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及思考——基于桂南三个村庄的调查[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2):14-18.
[3]任克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10条建议[J].重庆社会科学,2012(09):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