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开发性移民政策、三峡工程对库区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的提升、西部大开发、加入WTO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三峡库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
[关键词] 三峡库区旅游产业优势分析
一、开发性移民政策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机遇优势
三峡工程的修建为库区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今天,以农业为基础,农工商结合,多渠道、多产业、多形式、多方法开发性安置百万移民,正带来库区固定资产的全面更新,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投资环境的全面改善,第二、第三产业正在第一产业加强的基础上蓬勃兴起,形成了库区经济迅速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会。三峡库区长期享有的优惠政策措施可为本地区的崛起带来巨大的活力和实惠。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开发中,国家赋予了移民和整个三峡库区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包括以三峡电站发电收入中提取库区建设基金,移民经费的滚动开发、税收、小水电开发,各项建设基金及专项贷款,技术改造,科技开发的优先照顾以及全国对口支援政策优势,一方面为库区带来了大量项目和资金,截止2004年,整个库区接受对口支援资金100多亿人民币,项目3000多个,另一方面,对口支援在技术装备、人才培训与交流、信息服务、吸收劳务,开展科技咨询等进行了大量工作。三峡工程改变了库区与世界的距离。三峡工程使万吨级船队可以直航重庆,水运交通状况将有极大的改善,在重庆通过江海直运联系世界已经成为可能。总之,由于三峡工程的修建,大大改善了库区的社会条件和基础设施环境,而这些状况又是作为关联效应突出的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这些优势的明显凸现,作为库区资源比较优势尤其突出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就更加的完善。
二、三峡工程提升了库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优势
1.三峡工程使库区旅游资源在空间布局上凸显出4大特点
(1)沿长江线状集聚化分布。沿长江线状集聚化布局是三峡旅游资源突出的特点。目前三峡传统的旅游线就是凭借沿江分布的旅游资源的优势利用长江便利的交通条件而形成的旅游线路,而且都是分布着特色鲜明、品位突出的旅游资源。沿江从西向东:重庆(陪都、山水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文物涪陵白鹤梁江下博物馆和易经发祥地点易洞)→国家AAAA级风景区神曲之乡一丰都鬼城)→国家AAAA级风景区忠县石宝寨→国家级文物云阳张飞庙→国家AAAA级风景区奉节白帝城 ·夔门→国家级森林公园巫山大宁河小三峡→国家AAAA级风景区巫山峡和西陵峡→三峡大坝(国家AAAA级风景区坛子岭)→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宜昌市。沿江分布的旅游资源品位高,均属国家级旅游资源,而且开发便利,交通条件好,处在中国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勾通的长江黄金水道大动脉之上,人流、物流频繁,为进一步深度开发提供了天然的优势。
(2)沿溪河集聚化分布。三峡库区的旅游资源沿着长江的溪河支流分布,这是呈现出的又一空间分布特点。乌江峡谷一“千里画廊” 峡谷风光,云阳长滩河一石笋河自然风光,巫山大宁河一妙峡、小三峡自然风光,奉节大溪河一迷宫河生态风光和天下奇观天坑地逢,神农溪一小三峡自然风光,还有兴山的香溪河,秭归九畹溪和泗溪河峡谷风光。这些溪河表现出独特的峡谷自然风光而著称,由于这些溪河旅游资源分布在长江与支(溪)流的连点的区位上,随着175蓄水,水位上升,溪河倒灌,溪河形成一系列的湖岛,云阳彭溪河上,就形成1-5Km2的平湖4处,小岛半岛27处,巫山大宁河上形成4 Km2的大昌湖,随着水运条件改善,溪河交通与长江融为一体,便于长江旅游线凭借水上便利的通道沿支流延伸旅游线路,为深度开发溪河旅游提供了天然的优势,并为区域性观光探险(漂流)旅游定位提供了资源。
(3)临城镇集聚化分布。三峡库区的旅游资源的分布基本上是临近城镇。重庆市区内就分别丰富多彩的陪都文化、抗战文化,涪陵城边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丰都的名山、忠县隍华城、万州的亚洲第一瀑布青龙爆布、云阳磐石城和张飞庙,奉节白帝城、巫溪巫灵洞及宁厂古镇,巫山小三峡,兴山昭君古里,等等,都与城镇相邻,可以凭借相邻城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优势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并提供服务基地支撑。
(4)区域性块状化分布。三峡库区的旅游资源在小区域空间分布中,呈现出三大聚团化区分布的特点:一是鄂西块状集聚分布区,包括秭归、巴东、兴山、神农架、夷陵等区县的西陵峡、三峡大坝、庆牛黄岩、黄陵廟、秭归屈原祠、泗溪、九畹溪、香溪、昭君村、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龙门河国家森林公园,神农溪、神农架等景点(区)。二是渝东北块状集聚分布区,包括重市的巫山、巫溪、奉节等县的瞿塘峡、巫山峡、白帝城、天坑地缝、迷宫河、大宁河风景线、神女风景区,夏冰洞、红池坝大草原等景点(区)。三是长江一一乌江结合部块状集聚分布区,包括重庆市的丰都、涪陵、武隆等区县的双桂山国家森林公园、名山鬼城、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乌江画廓、芙蓉洞、仙女山、天生三桥等景点(区)。旅游资源的块状集聚化分布,为进一步沿着三峡国际旅游黄金线向腹地展拓创造了客观条件。
2.三峡工程提升了库区旅游产品的品位和价值
根据三峡工程175m蓄水水位要求, 使库区旅游产品空间呈现出集聚化、高密度分块布局的趋势:一是形成了以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筑为支撑的长江三峡东部旅游产品集聚区。三峡大坝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建筑的最高程达185m、长达2300m的大堤,由气势宏伟的工程大坝、厂房以及船闸构成一个庞大建筑群,与两岸青山及沿江护江工程融为一体,“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在三峡的东大门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极大地丰富了三峡旅游的内涵,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属世界级旅游产品,增强了三峡旅游的“磁场力”,为进一步提高三峡旅游在全国旅游产业的品牌效应投下了一枚“重金”。二是形成以奉节为中心的三峡腹地旅游产品密集区。三峡水库水位上升并没有给奉节的旅游产品带来多大损害, 反而带来了新的自然旅游景观。夔门仍然雄伟壮丽,闻名海内外的三国文化宝库“白帝城”仍然存在,同时因水位上升而将“白帝城”变成了一个山环水绕的秀丽宝岛,其观赏价值进一步提高。同时在白帝城和奉节之间形成一个三峡地区最大的内河湖泊—白帝湖,这为在奉节城临近的内河湖上开发娱乐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改善奉节城生态景观的自然条件,建立库区腹地以“山水城”、“江城” 为特征的生态旅游都市增加了一个奇特而优美的生态景观。世界奇观-“奉节天坑地缝”也座落在此。在奉节境内的小寨天坑,最大口径880m,平均口径570m,垂直深度666.8m,堪称世界级大漏斗,天井峡地缝,与小寨天坑相依为伴,长10km,宽不过10m,缝内成干谷、盲谷、干谷可行数里,盲谷深不可测,窄处仅可容人。地缝两侧,古木参天,乌语花香,实为休闲避署探险旅游的绝妙去处,从而构成了以奉节为中心的旅游产品密集区。三是大宁河沿线的旅游产品空间布局沿河向纵深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沿河旅游产品的开发价值,形成了大宁河沿岸旅游产品密集区。由于水位上升,对当今秀丽的大宁河小三峡自然区在空间分布上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旅游产品布局向大宁河上游纵深推移(即由巫山向巫溪境内推进),不但不会因此而使大宁河的旅游价值下降,反而大大提升大宁河上岸旅游产品的品位。随着大宁河下游航运条件的改善,马渡河(小小三峡)的旅游开发价值会大大提升,形成了以小小三峡,大昌湖(三峡地区惟一的清水湖),白龙过江,庙峡,双溪洞,荆竹峡为主的新的一级自然景点,从而大大推动了大宁河腹地巫溪境内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形成了新的旅游资源的亮点。四是形成以石宝寨(湖)、石柱县黄水自然保护区、丰都“鬼城”为支撑的三峡库区中部“忠县—丰都—石柱”“小金三角”旅游产品集聚带。三峡水库水位上升,使石宝—忠县段的旅游产品分布的密度加大,石宝寨附近形成了三峡渠型水库上最大的内河湖—石宝湖,面积达12km2石宝寨也变成石宝湖上的一颗明珠,隔江而望是依山临湖且独具特色的西沱云步梯古镇,其附近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逍遥岛。在忠县境内还形成独猪咀半岛,隍华岛以及一级人文景点无名阙、丁房阙与石柱县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库区腹地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与黄水湖,而丰都名山“鬼城”形成了南,北、东三面环水的奇特半岛,景色更加优美,从而构成库区中部旅游产品密集区。五是形成以乌江沿线生态风景为主体的“乌江画廊” 生态旅游产品群以及民族风情特色旅游区。涪陵江面形成水库西部最大的内河湖——陵湖,乌江沿线的天生桥洞,三门峡,鸭江小三峡,白马山等旅游价值也将得到提升。
3.西部大开发带给库区旅游产业的开发优势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制约库区旅游发展的交通等外部环境将逐步改善,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开发的可进入性问题,使旅游资源迅速转化为产品,并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逐步向精品方向发展。
(2)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再造秀美山川。库区旅游发展的自然环境始终是旅游总体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环境的改善可以直接推动库区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植树种草,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等项措施,从长远来看,也有一个产业替代的问题。旅游产业恰恰是一种最好的替代方式,用植树替代砍树,可以使上述措施可持续地巩固下去。
(3)库区要着力发展有自己特色的优势产业。目前库区各区县已经把旅游业明确为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这一定位是产业之间相互比较的结果,也是长远发展的选择。因此,优势产业的明确将带来一系列的政策力度和工作力度,极大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4)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不仅是库区,也是制约重庆旅游业总体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各方面工作的逐步实施将从根本上提高库区旅游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5)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开发要求大开放,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旅游业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也会全面推动库区旅游产业的升级换代,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素质上推动旅游业的发展。2002年8月,由国家计委、国家旅游局、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联合发起编制的《西部旅游投资规划》,把长江三峡旅游线作为《西部旅游投资规划》西南地区六大重点项目之一,这将大大加快库区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4.加入WTO面临的机遇优势
(1)有利于库区旅游业进一步在开放中深化改革、规范秩序,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其直接表现是加入WTO以后,外国旅行社通过合资或独资方式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和重庆市场以及库区的旅行社逐渐走出国门,这将直接带来国外来峡游客和库区出境游客的增长,增加旅游业的收入。WTO将加速旅游相关行业的对外开放步伐,金融业的扩大开放将方便旅游支付,弥补旅游服务缺陷,提高整体服务競争力;信息产业的扩大开放将推动随之进入的旅游业电子商务和销售网络的大发展,成为促进库区旅游运作方式的重要力量;资金缺乏使库区大量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保护,加入WTO将有利于更多地吸引外资,促进库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形成世界级的旅游精品。
(2)从旅游行业自身来看,压力与竞争将促进库区旅游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库区旅游企业必将苦练内功,强化素质,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科学的运营机制、用人机制和质量保障机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有利于建立更加符合国际规则的运行机制。加入WTO以后,将方便外国企业进入我国旅游市场,有利于扩大旅行社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改变现有库区旅行社行业存在的“小、散、弱、差”的状况,打破目前一些旅行社的僵化体制,引入较灵活的经营机制,进一步引入国外较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4)有利于库区旅游企业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竞争。“入世”后,我国获得了多边平等的贸易地位,可以向这些国家提出放宽中国旅游者入境和取消中国旅游企业在该国经营的限制的要求,旅游企业可走出国门,对库区旅游进行宣传和促销,也可以通过引入外商直接投资,更好地利用海外旅行社的销售渠道和网络,增强对库区旅游产品和宣传促销力度,开发新的更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产品。
(5)有利于促使旅游信息交换和管理模式有偿使用机制更加完善。通过旅行社、饭店和民航的进一步开放,借助国际知名网络,为旅行商和旅游者提供更多的库区旅游产品和旅游接待信息,为其提供更加完善的预订服务,创造更多的客源;通过有偿服务进一步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提升库区旅游企业管理和经营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顺克:《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及开发研究》[M].重庆出版社,2002年
[2]郑治伟:《加入wto对重庆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3年2期
[关键词] 三峡库区旅游产业优势分析
一、开发性移民政策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机遇优势
三峡工程的修建为库区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今天,以农业为基础,农工商结合,多渠道、多产业、多形式、多方法开发性安置百万移民,正带来库区固定资产的全面更新,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投资环境的全面改善,第二、第三产业正在第一产业加强的基础上蓬勃兴起,形成了库区经济迅速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会。三峡库区长期享有的优惠政策措施可为本地区的崛起带来巨大的活力和实惠。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开发中,国家赋予了移民和整个三峡库区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包括以三峡电站发电收入中提取库区建设基金,移民经费的滚动开发、税收、小水电开发,各项建设基金及专项贷款,技术改造,科技开发的优先照顾以及全国对口支援政策优势,一方面为库区带来了大量项目和资金,截止2004年,整个库区接受对口支援资金100多亿人民币,项目3000多个,另一方面,对口支援在技术装备、人才培训与交流、信息服务、吸收劳务,开展科技咨询等进行了大量工作。三峡工程改变了库区与世界的距离。三峡工程使万吨级船队可以直航重庆,水运交通状况将有极大的改善,在重庆通过江海直运联系世界已经成为可能。总之,由于三峡工程的修建,大大改善了库区的社会条件和基础设施环境,而这些状况又是作为关联效应突出的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这些优势的明显凸现,作为库区资源比较优势尤其突出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就更加的完善。
二、三峡工程提升了库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优势
1.三峡工程使库区旅游资源在空间布局上凸显出4大特点
(1)沿长江线状集聚化分布。沿长江线状集聚化布局是三峡旅游资源突出的特点。目前三峡传统的旅游线就是凭借沿江分布的旅游资源的优势利用长江便利的交通条件而形成的旅游线路,而且都是分布着特色鲜明、品位突出的旅游资源。沿江从西向东:重庆(陪都、山水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文物涪陵白鹤梁江下博物馆和易经发祥地点易洞)→国家AAAA级风景区神曲之乡一丰都鬼城)→国家AAAA级风景区忠县石宝寨→国家级文物云阳张飞庙→国家AAAA级风景区奉节白帝城 ·夔门→国家级森林公园巫山大宁河小三峡→国家AAAA级风景区巫山峡和西陵峡→三峡大坝(国家AAAA级风景区坛子岭)→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宜昌市。沿江分布的旅游资源品位高,均属国家级旅游资源,而且开发便利,交通条件好,处在中国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勾通的长江黄金水道大动脉之上,人流、物流频繁,为进一步深度开发提供了天然的优势。
(2)沿溪河集聚化分布。三峡库区的旅游资源沿着长江的溪河支流分布,这是呈现出的又一空间分布特点。乌江峡谷一“千里画廊” 峡谷风光,云阳长滩河一石笋河自然风光,巫山大宁河一妙峡、小三峡自然风光,奉节大溪河一迷宫河生态风光和天下奇观天坑地逢,神农溪一小三峡自然风光,还有兴山的香溪河,秭归九畹溪和泗溪河峡谷风光。这些溪河表现出独特的峡谷自然风光而著称,由于这些溪河旅游资源分布在长江与支(溪)流的连点的区位上,随着175蓄水,水位上升,溪河倒灌,溪河形成一系列的湖岛,云阳彭溪河上,就形成1-5Km2的平湖4处,小岛半岛27处,巫山大宁河上形成4 Km2的大昌湖,随着水运条件改善,溪河交通与长江融为一体,便于长江旅游线凭借水上便利的通道沿支流延伸旅游线路,为深度开发溪河旅游提供了天然的优势,并为区域性观光探险(漂流)旅游定位提供了资源。
(3)临城镇集聚化分布。三峡库区的旅游资源的分布基本上是临近城镇。重庆市区内就分别丰富多彩的陪都文化、抗战文化,涪陵城边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丰都的名山、忠县隍华城、万州的亚洲第一瀑布青龙爆布、云阳磐石城和张飞庙,奉节白帝城、巫溪巫灵洞及宁厂古镇,巫山小三峡,兴山昭君古里,等等,都与城镇相邻,可以凭借相邻城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优势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并提供服务基地支撑。
(4)区域性块状化分布。三峡库区的旅游资源在小区域空间分布中,呈现出三大聚团化区分布的特点:一是鄂西块状集聚分布区,包括秭归、巴东、兴山、神农架、夷陵等区县的西陵峡、三峡大坝、庆牛黄岩、黄陵廟、秭归屈原祠、泗溪、九畹溪、香溪、昭君村、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龙门河国家森林公园,神农溪、神农架等景点(区)。二是渝东北块状集聚分布区,包括重市的巫山、巫溪、奉节等县的瞿塘峡、巫山峡、白帝城、天坑地缝、迷宫河、大宁河风景线、神女风景区,夏冰洞、红池坝大草原等景点(区)。三是长江一一乌江结合部块状集聚分布区,包括重庆市的丰都、涪陵、武隆等区县的双桂山国家森林公园、名山鬼城、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乌江画廓、芙蓉洞、仙女山、天生三桥等景点(区)。旅游资源的块状集聚化分布,为进一步沿着三峡国际旅游黄金线向腹地展拓创造了客观条件。
2.三峡工程提升了库区旅游产品的品位和价值
根据三峡工程175m蓄水水位要求, 使库区旅游产品空间呈现出集聚化、高密度分块布局的趋势:一是形成了以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筑为支撑的长江三峡东部旅游产品集聚区。三峡大坝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建筑的最高程达185m、长达2300m的大堤,由气势宏伟的工程大坝、厂房以及船闸构成一个庞大建筑群,与两岸青山及沿江护江工程融为一体,“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在三峡的东大门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极大地丰富了三峡旅游的内涵,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属世界级旅游产品,增强了三峡旅游的“磁场力”,为进一步提高三峡旅游在全国旅游产业的品牌效应投下了一枚“重金”。二是形成以奉节为中心的三峡腹地旅游产品密集区。三峡水库水位上升并没有给奉节的旅游产品带来多大损害, 反而带来了新的自然旅游景观。夔门仍然雄伟壮丽,闻名海内外的三国文化宝库“白帝城”仍然存在,同时因水位上升而将“白帝城”变成了一个山环水绕的秀丽宝岛,其观赏价值进一步提高。同时在白帝城和奉节之间形成一个三峡地区最大的内河湖泊—白帝湖,这为在奉节城临近的内河湖上开发娱乐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改善奉节城生态景观的自然条件,建立库区腹地以“山水城”、“江城” 为特征的生态旅游都市增加了一个奇特而优美的生态景观。世界奇观-“奉节天坑地缝”也座落在此。在奉节境内的小寨天坑,最大口径880m,平均口径570m,垂直深度666.8m,堪称世界级大漏斗,天井峡地缝,与小寨天坑相依为伴,长10km,宽不过10m,缝内成干谷、盲谷、干谷可行数里,盲谷深不可测,窄处仅可容人。地缝两侧,古木参天,乌语花香,实为休闲避署探险旅游的绝妙去处,从而构成了以奉节为中心的旅游产品密集区。三是大宁河沿线的旅游产品空间布局沿河向纵深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沿河旅游产品的开发价值,形成了大宁河沿岸旅游产品密集区。由于水位上升,对当今秀丽的大宁河小三峡自然区在空间分布上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旅游产品布局向大宁河上游纵深推移(即由巫山向巫溪境内推进),不但不会因此而使大宁河的旅游价值下降,反而大大提升大宁河上岸旅游产品的品位。随着大宁河下游航运条件的改善,马渡河(小小三峡)的旅游开发价值会大大提升,形成了以小小三峡,大昌湖(三峡地区惟一的清水湖),白龙过江,庙峡,双溪洞,荆竹峡为主的新的一级自然景点,从而大大推动了大宁河腹地巫溪境内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形成了新的旅游资源的亮点。四是形成以石宝寨(湖)、石柱县黄水自然保护区、丰都“鬼城”为支撑的三峡库区中部“忠县—丰都—石柱”“小金三角”旅游产品集聚带。三峡水库水位上升,使石宝—忠县段的旅游产品分布的密度加大,石宝寨附近形成了三峡渠型水库上最大的内河湖—石宝湖,面积达12km2石宝寨也变成石宝湖上的一颗明珠,隔江而望是依山临湖且独具特色的西沱云步梯古镇,其附近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逍遥岛。在忠县境内还形成独猪咀半岛,隍华岛以及一级人文景点无名阙、丁房阙与石柱县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库区腹地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与黄水湖,而丰都名山“鬼城”形成了南,北、东三面环水的奇特半岛,景色更加优美,从而构成库区中部旅游产品密集区。五是形成以乌江沿线生态风景为主体的“乌江画廊” 生态旅游产品群以及民族风情特色旅游区。涪陵江面形成水库西部最大的内河湖——陵湖,乌江沿线的天生桥洞,三门峡,鸭江小三峡,白马山等旅游价值也将得到提升。
3.西部大开发带给库区旅游产业的开发优势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制约库区旅游发展的交通等外部环境将逐步改善,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开发的可进入性问题,使旅游资源迅速转化为产品,并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逐步向精品方向发展。
(2)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再造秀美山川。库区旅游发展的自然环境始终是旅游总体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环境的改善可以直接推动库区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植树种草,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等项措施,从长远来看,也有一个产业替代的问题。旅游产业恰恰是一种最好的替代方式,用植树替代砍树,可以使上述措施可持续地巩固下去。
(3)库区要着力发展有自己特色的优势产业。目前库区各区县已经把旅游业明确为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这一定位是产业之间相互比较的结果,也是长远发展的选择。因此,优势产业的明确将带来一系列的政策力度和工作力度,极大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4)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不仅是库区,也是制约重庆旅游业总体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各方面工作的逐步实施将从根本上提高库区旅游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5)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开发要求大开放,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旅游业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也会全面推动库区旅游产业的升级换代,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素质上推动旅游业的发展。2002年8月,由国家计委、国家旅游局、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联合发起编制的《西部旅游投资规划》,把长江三峡旅游线作为《西部旅游投资规划》西南地区六大重点项目之一,这将大大加快库区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4.加入WTO面临的机遇优势
(1)有利于库区旅游业进一步在开放中深化改革、规范秩序,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其直接表现是加入WTO以后,外国旅行社通过合资或独资方式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和重庆市场以及库区的旅行社逐渐走出国门,这将直接带来国外来峡游客和库区出境游客的增长,增加旅游业的收入。WTO将加速旅游相关行业的对外开放步伐,金融业的扩大开放将方便旅游支付,弥补旅游服务缺陷,提高整体服务競争力;信息产业的扩大开放将推动随之进入的旅游业电子商务和销售网络的大发展,成为促进库区旅游运作方式的重要力量;资金缺乏使库区大量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保护,加入WTO将有利于更多地吸引外资,促进库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形成世界级的旅游精品。
(2)从旅游行业自身来看,压力与竞争将促进库区旅游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库区旅游企业必将苦练内功,强化素质,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科学的运营机制、用人机制和质量保障机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有利于建立更加符合国际规则的运行机制。加入WTO以后,将方便外国企业进入我国旅游市场,有利于扩大旅行社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改变现有库区旅行社行业存在的“小、散、弱、差”的状况,打破目前一些旅行社的僵化体制,引入较灵活的经营机制,进一步引入国外较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4)有利于库区旅游企业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竞争。“入世”后,我国获得了多边平等的贸易地位,可以向这些国家提出放宽中国旅游者入境和取消中国旅游企业在该国经营的限制的要求,旅游企业可走出国门,对库区旅游进行宣传和促销,也可以通过引入外商直接投资,更好地利用海外旅行社的销售渠道和网络,增强对库区旅游产品和宣传促销力度,开发新的更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产品。
(5)有利于促使旅游信息交换和管理模式有偿使用机制更加完善。通过旅行社、饭店和民航的进一步开放,借助国际知名网络,为旅行商和旅游者提供更多的库区旅游产品和旅游接待信息,为其提供更加完善的预订服务,创造更多的客源;通过有偿服务进一步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提升库区旅游企业管理和经营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顺克:《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及开发研究》[M].重庆出版社,2002年
[2]郑治伟:《加入wto对重庆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3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