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斌 80后的工作狂

来源 :影视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chz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机会和选择,王海斌说走到今天这一步,基本是满意的。他的幸运是,年纪轻但资历深。01年入行,11年做制片人,并独自运作项目开影视公司,恰好走了十年。他说,“这一行很江湖,行走靠朋友,出头靠机会。而我是典型的魔羯座,工作狂,做事认真,值得信任。”
  
  误打误撞入了行
  
  在我这个年纪,剧组里做制片的多,能做制片人的少,我比较幸运的是接触影视较早,行业经验很丰富。我是学金融的,01年大学毕业后广州有朋友叫我去玩。我是山东人,在北方长大,对于南方城市挺向往,也想见见世面,就带了八百块钱去了。
  可能学金融的人比较闷,我的同学毕业后也都在金融机构上班,我读书时又特别内向,根本就没想过会进入这个领域。
  有一天在报摊看到《前程无忧》,就随手翻着,看到广东强视影业传媒有限公司在招财务总监,就问朋友说这种公司是干吗的,他说是拍电视剧的。我觉得挺好玩的,没见过拍电视的人什么样儿,朋友就说你干脆投份简历试试。说来也巧,当时我就手写了一份自荐信发传真过去,可能因为态度诚恳,很快就接到面试电话。面试后不久又见到游总(游建鸣),简单聊了几句后,他说,“我喜欢山东人,周一来上班吧!”当时都要傻掉了,就这么上班了。
  半年后强视传媒进北京,我就跟着游总过来。他很给年轻人机会,让我学习接触制片。可以说,在这一行我基本没碰过大的挫折。加上起步较高,一进公司就做财务总监,亲自参与强视传媒的项目,能较深地了解这个行业,没有走弯路。我的性格也是按部就班,按规矩办事。前几年强视传媒投拍的《金粉世家》、《龙票》、《大旗英雄传》、《楚留香传奇》、《敌营十八年》等等,我都是亲自跟下来的。
  更幸运的是,这几年恰好赶上了影视行业蓬勃发展的时机。04年以后,影视剧每年的产量都在高速增长,我入行的时候全国不过二百多家影视公司,现在有三、四千家之多。强视传媒的项目造星能力也超强,现在已然是一线阵容的明星如陈坤、黄晓明、刘亦菲、董洁都与我合作过,对我来说,强视传媒给我的成长机会也是一样的。
  2007年,我从强视传媒辞职,自己注册了“华海时代影业传媒”,制作完成了三部戏。最早的项目,就是强视传媒去年投拍的《秘杀名单》,我是总策划人,整个剧本都是我亲自来抓的。之后做了《红尘丽影》和《仙女湖传奇》,都已经制作完成。
  去年八月份,我有幸与横店集团合作成立了现在的“横店影视·海斌工作室”,四月二号开机的《遍地狼烟》,是我们合作的第一个项目。
  从强视传媒出来后,自己做制片人,从策划到剧本完成到营销发行,压力很大,看着自己一点点亲手做出的片子,心中的喜悦是无法形容的。
  
  把制作人当成终身职业
  
  做公司的时候可算是白手起家,没有任何资本力量,只能走项目策划的路子。《秘杀名单》就是“华海时代传媒”的第一个项目,那时《潜伏》还没出来,谍战剧并不是现在这个规模和状况,我觉得自己的眼光挺准的。没钱买现成的本子,我就跟策划老师启用了一位新编剧,他原来在北京电视台做纪录片导演。
  王老师五十多岁了,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我们把项目思路说出来后,先让他写个大纲,他用了三个月把三十集大纲全写出来了。因为不会用电脑全是手写的。但我拿过来一看,傻眼了,完全不是按影视剧的创作思路来的。但我坚信这个项目是没问题的,就跟王老师沟通修改。当时一周有两天时间我俩坐在魏公村的茶馆里讨论剧本,从策划到剧本完成整整一年时间。我为这部戏做的预算是一千五百万,本来是三方合作,但到签协议的时候,有一方退缩了。后来游总听说这个事后来找我,说干脆我来投资你来执行。我脾气挺倔的,而且是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看得比较重,我也知道这部戏肯定会赚钱,但如果是这种合作方式,等于我又回到老路上给游总打工,我什么时候才能独立呢?之后,我干脆就把本子交给游总,我不参与,完完全全退出这个项目。
  我始终觉得,做这一行,自己要有个态度,赢利固然重要,但我更希望做出一些影视剧精品。我不是来玩票的,也不是赚点钱就走,我把制片人作为终身职业。我还年轻,赚钱的机会多的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做出一些好的影视作品,是我的追求。
  最让我欣慰的是,只要我认准的项目,身边总有一帮朋友出钱出力。这让我很自豪,说明我的为人、能力,对这个行业的了解,让他们足够信任。有了前几个项目的基础,现在我可以选择合作方。只要项目把握好了,资金不是问题。现在几个剧在策划阶段,很多电视台和影视公司就主动找过来寻求合作。
  我对合作方的选择也是有条件的,比如说制片人决策不能受其他人影响,制片人负责制不能动摇,我对项目的把控不会因合作方而改变。现阶段,不少电视台会介入投资,也有像游总这样知根知底的合作伙伴,我都很看重。我希望今后能够把数量做起来,跟他们有长期的战略合作。
其他文献
伴随着潮流新生代人群的扩张以及潮人们对时尚潮流热衷程度的不断加深,潮人消费族群开始风靡世界,与此同时潮人聚集地也成为世界潮流时尚的发源地,成为城市最闪亮的地标。如今汇丰南丰中国房地产基金投资就瞄准了潮人族群,在北京王府井倾力打造以淘购为主的最新潮地——淘汇新天“Spot on WFJ”,独创京城潮人专属文化——私派,倾力打造亚洲第五潮地。  为了展现京城潮人的风采,淘汇新天于2011年3月26日下
期刊
四月的荧幕,一部反映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寻常人家平凡生活的电视剧《家常菜》悄然步入大众视野,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该剧通过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的一系列琐事和波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出小人物的生活。透过主人公刘洪昌对爱情的执着,感情的坚守,不求回报地付出,勇于担当的责任感,颂扬着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纯真的情感。  这样苦中有乐、笑中有泪的故事也许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就像一道道家常菜,味道熟悉又亲切。能轻而易举地触
期刊
都说80年代末出生的孩子,他们既保留着最后一代80后怀旧与沉稳的余晖,也拥有90后新锐的想法和大胆的作风。  在和张佳宁聊天的过程中,洒脱的言谈和对表演的执着,令人难忘。她十分确定自己每一部戏都在付出着努力,尽管有时效果并不那么明显;然而也说自己差的太远太远,但表演这条路终归要走下去,每一次蜕变的艰难都是值得的。力量的爆发,看不见,摸不到,有时就藏在这纤弱的身躯中。    蝶的蜕变    从接第一
期刊
又到白衣飘飘的季节,天很蓝,风吹着阵阵花香总夹杂着快乐的味道。海滩、游乐场,还是宅在家里吹冷气?太乏味的夏天过了十几二十年,趁2012还是电影的场景,趁世界上还有足够多的人类,赶紧把自己丢进人堆吧。一场肉碰肉的狂欢正等着你投掷你的热情,何况,还有音乐和令你灵魂出窍的明星。    KAMALOVE  音乐节之欢乐跨界    音乐节作为一种自发的集会形式,代表着年轻人最为本质的音乐向往。音乐作为一种表
期刊
人性真正的力量在于爱,而不在于恨;在于包容,而不在于斗争。  我们希望,电视剧能在提升正面价值观方面多做一些事情,那些探求生命意义、体现人文关怀的作品,如果能成为下一个流行,那才是真正文明进步的标志。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教导我们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里里外外斗了几十年,结果却是越斗越穷。他老人家乐不乐我们不知道,只知道现在都管那叫“浩劫”了。  地球人都
期刊
历时八个月完成的新版《水浒传》终于在2011年登录荧屏。该剧在开拍前夕经受了重重考验,这其中就包括“武松”扮演者的“换角风波”。原本换角是拍摄影视作品中稀松平常的事,但对于这个角色,扮演者陈龙分外看重:“十几年过程中我有挺长时间的瓶颈,越是不断想超越自己,越是被击退回来。但现在有武松这么一个好的机会,来释放我十几年的积累,选角的过程很熬人,可以说是寝食难安。”    抗压饰演“新武松”    一直
期刊
由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发起主办的“2011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年会”暨“2011中国导演明星欢乐汇”于4月2日晚在京顺利闭幕。先后有千余人次参加“2011中国导演明星欢乐汇”大型晚会。    “导演红毯”成传统  剧组齐上阵    此次盛会,包括陈家林、金韬、郑晓龙、阎建钢、高希希、张子扬、张国立、江平、赵本山、刘江、都晓、巴特尔、江海洋等在内的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会员齐齐亮相。主办方
期刊
几年前的一首《北京欢迎您》唱至街头巷尾妇孺皆知,据说出了好几百个版本,那是为奥运会,为宣扬我国威声特制的。现在奥运过去四年,只等方舟拯救了,电影界还是一派“北京欢迎您”的客气景象。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詹姆斯·卡梅隆两口子脸都笑烂了。如此灿烂的原因是,他们万万没想到,能受到如此盛情、深情、高规的接待,除接待外,中国观众还顺手以一亿以上美刀赠与了卡梅隆十几年前的一部爱情旧作。尽管这部《泰坦尼克号》有了3
期刊
显然,《王的盛宴》不是一部简单的娱乐大片;相反,在观影感受上会很考验观众的耐心和智商。对大多数人而言,要想一口气看完并且完全看懂,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影片基调的压抑绝望,令观影过程如同一场醒不来的噩梦。梦的尽头也不见光亮,着实难受。在这件事上,我跟陆川探讨过,他同样地担心影片信息量太大,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观影障碍。若是对“鸿门宴”这段历史背景毫不知晓的话,接受起来更是困难。  不过,这不妨碍《王
期刊
由橙天嘉禾集团倾力打造的高端会所式私人影院“橙”Cinemas,于3月28日在盈科中心揭开神秘面纱,进入营业阶段。作为橙天嘉禾在亚洲范围内推出的首家超高端影院,将融合电影放映、Live Band表演、高端酒吧、私人定制服务于一身的全新影院经营理念引进中国。   据了解,“橙”Cinemas坐落于北京黄金地段三里屯盈科中心四层,占地1300平方米,由波兰著名设计师Robert Majkut精心打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