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自主性学习的尝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623159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基础教育中必须努力培养学生乐学、好学的心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应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本文就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来阐述自主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 教师主导 师生关系
  
  自主性学习理论要求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鼓励学生思考、质疑,真正打破教师的“一言堂”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是教师讲述、板书;学生则是被动地听课,记笔记。教师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学生并没有思考的余地。但作为新一代的学生,不仅需要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多维的思考方式和敢于提出质疑的勇气!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
  用。
  
  二、让学生走上讲台,在实践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化学理论在实践中体现的载体。一般的学生实验,是学生利用实验课的机会,对最近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而演示实验则是教师在授课时,为了说明某些知识点而在课堂中进行的实验,一般是教师操作,学生观察。而我认为有些安全而简单的演示实验大可不必由教师亲自操作,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自己动手。这样的做法主要有三点好处:
  第一,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或多或少具有一种表现的欲望,一种希望被人注意的心理。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心理,给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并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譬如:在讲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部分时,有几个很简单的溶解实验,如果只让教师动手做,这部分内容一会儿就过去了。如果鼓励一个学生上来做实验,教师在旁边告诉其实验步骤并作解释,在实验结束时,表扬该生。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另一方面也可激励其他学生,并促进班级参与气氛的形成。
  第二,可以清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操作。化学实验中要求培养学生掌握正确而规范的操作技能。但是实际上,学生的练习机会实在是太少了,只有在若干周一次的化学实验课中,才能有机会触摸到化学仪器。即使是在实验课中,有很多学生的操作也是不太规范的,而教师的视野和精力是有限的,并不能一一矫正。但是,如果鼓励某位学生上讲台操作时,其他学生的注意力都会被吸引到讲台上,教师就可以要求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并鼓励和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错误操作。
  比如:在用酒精灯加热的时候,学生容易习惯性的将灯帽随手一放,而不是将其倒置;在利用托盘天平取用一定质量固体时,时常会忘记在左右两个托盘中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称量纸;当取用的试剂质量过多的时候,还是会习惯性的将其多余的试剂放回试剂瓶中,等等。这一些细微的小动作,如果在实验课中,教师是很难发现的。而现在,众目睽睽之下,暴露无遗。这样能针对学生及时矫正这些看似微小的错误操作。
  第三,可以巩固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掌握情况。心理学家发现,对于一个人的记忆方式来说,自己动手操作过的情景记忆要比单纯的聆听接受记忆要牢固得多。故而教师可以挑一些学生平时不太愿意去记忆的知识点让学生“上台”进行操作,这样隔一段时间再向他们提问的时候,他们还能记忆犹新。
  
  三、提出情景问题,鼓励和引导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学习
  
  一代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靠暴力和严酷来训练年轻人学习达不到目的,而通过愉悦心灵来教导他们学习,则可能更确切地发现每个人的才能倾向。”这也是现在提倡的情景教育的要求。即在遇到困难或解决一些问题时,教师仅作为一个路标,为学生指明一个思考方向,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既避免了知识的灌输,又防止学生走弯路。
  比如:当我们已经熟悉了用过滤蒸发法可以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钾,随即提出,怎样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这时候学生的知识和问题就出现了冲突,依据现有的知识还无法顺利解决该问题。那么教师就提供一定的提示:我们进行鉴别或者是分离混合物,都是利用各成分的性质差异,对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化学性质我们暂且还没有学过,因此,我们应该试着利用物理性质之间的差异。随即,学生就会想到“溶解度”,这样,通过这样一个情景,我们就展开了对“结晶”的教学,并且配合溶解度曲线,使学生对其原理也有了深刻地了解。
  
  四、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习化学兴趣
  
  化学是一门初三才开设的学科,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些初级的化学知识,培养以后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笔者认为在初中化学授课时,适宜用启发式自主性教育,让学生自己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解释一些自然界中的现象。
  
  五、师生之间交流,使双方调整到最佳状态进入教和学
  
  在现代教学理论中一般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节课取胜的关键,它主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和教师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双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掌握学习的难点,主动解决学习的疑点;使教师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学生的一些思想动态、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等。
  我认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作业本这个媒介。教师可以通过几句简短的评语对学生最近的学习情况做一些总结、提出希望,为学生加油鼓劲,学生也可以给教师提供意见。这不但能增进师生感情和沟通,还可使我们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实行自主性学习,就是要像陶行知先生主张的那样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使他能消化所学。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发展,注重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化学教学并不在于机械式地让学生掌握多少化学知识,而是如何引导他们自觉地掌握这些知识。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应扬弃传统的主观主义的、填鸭式的、被动的教育方法,采用启发的、自动的、手脑并用的、教学做合一的创新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化学是一个创新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培养创新能力,对促进个体社会化尤为重要。笔者就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化学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化学课堂教学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课堂教学则是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创新是民族和国家繁荣昌盛的不竭源泉,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素质。化学是一个创新的学科,在化学教学
摘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这是人们普遍的认识。高中学生是思想最活跃、最富想象力、参与意识最强的群体。所以,高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最佳时期。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既有普遍的共同规律,又有各学科独自的特点,本文主要论述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政治教学 高中学生 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赋予高中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无法回避的选择
篇章连接词作为一种衔接手段,是构建英语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篇章连接词在语篇中所示的程序意义对其加以分类,论述了它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摘要: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动手的能力。笔者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积极实施创新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化学实验 创新教育 培养兴趣 创新性心理素质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应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创新
摘 要:本文对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中 化学 障碍    高一是高中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 高中化学是初中化学的延伸与深化。由于初三时忙于应付中考,学生只是机械地跟着教师转,面对高中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课本知识惘然不知所措,因此容易行成学习障碍。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和总结,对此略抒己见,与同行探讨。    1 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    1.1因心理
摘要:“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任务驱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地理课的特点,探索在地理课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以增强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教学模式 注意 问题    在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地理是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探
摘要:本文以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新型二氧化碳灭火器为例,论述了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训练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实验探究 学习兴趣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现代生理科学研究表明,在提高学生学习效能方面,“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然而,良好学习情绪、愉悦心理产生根底是学习兴趣,这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求获得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
达维多夫说:“要解决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要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而改变思维类型。”显然,在教学模式改革这个整体行为中,教学目标的定位和设计是基础,教学内容的处理和设计是核心,教学结构的过程和方法的选用和设计是手段。启发式教学模式应该是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基础,推导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结构、过程、方法设定的有机整体。  为了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要: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应用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难点,本文试图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剖析物理规律的特点,分析学生在理解、掌握物理规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 物理规律 认知策略    高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物理学包含了大量的物理规律:原理、定律、定理、法则、公式等。物理规律内容精简,内涵丰富,学生在刚开始接触物理规律时,可能会觉得很简
综合考虑间歇灌溉缺水期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与持续时间长短对水稻的胁迫作用,提出了水分胁迫指数(WSI)的定义:WSI= 1989-1991年的试验结果:在水稻水分敏感期,WSI与水稻生育指标和产量相关密切,其相关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