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非企业:社会自治的组织基础

来源 :理论与改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中国社会秩序转型的大背景之下来把握民办非企业的未来走势。通过对国家、市场和市民社会三个领域的把握,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奇迹",指出民办非企业在中国发展的未来之路的重要性,公共精神的培育需要组织基础和载体,民办非企业是公共精神和公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从公共管理和法学的双重视角之下探讨民办非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制度障碍,以及建构民办非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最后回到了主题即民办非企业发展对于社会自治的意蕴。
其他文献
政治协商或沟通是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发展村级民主需要在各主体之间形成经常性的协商或沟通。当前,村级民主的困境由协商和沟通不畅所导致,归根到底是由于各主体之间政治信任的
品牌整合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对品牌体系进行系统化设计和整合,加强品牌之间的资源共享和相互配合,减少相互内耗和磨损,从而实现品牌之间的协同效应。本文对品牌协同的相关研
很高兴看到邓达的《走世界历史之路·全球化视域中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以下简称《走世界历史之路》)一书的出版。我非常赞同郭伟在该书《序》中所言:“中国人在经历
在全球能源紧张和气候变暖趋势的大背景下,低碳理念应运而生。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相关国际协约,我国不需要承担强制性的减排义务,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需要在"共
中国的村民自治经历了20年的发展之后,目前却面临着发展的困境。村民自治发展困境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对此,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理论解释。本文认为制度的可实施性缺失是村民
本文通过对1980年代以来的“乡政村治”治理体系的建构过程的梳理,总结了这一治理体系所具有的新特点,认为这是乡村社会中民主实践的一次尝试,这一新的治理体系的形成对于现代乡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提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历史与人的自由发展历史相统一的重要论断。然而他对该论断的论证中还存在着价
通过对中国公共行政代表性期刊近10年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以期评估中国公共行政的研究状况。结果表明,中国公共行政研究呈现六大特点:研究领域较为分散、研究成果呈现双重结构性
民主政治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在对于民主政治的追求中,政治公开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成为关注度很高的问题。政治公开是民主政治的题中应有之义。
虽然利益因素在政策接受中处于根本地位,但是也不能忽视“前理解”因素在政策接受中的重要影响。辩证看待“前理解”在民众政策接受中的影响,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应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