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类分析法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以韩城市为例

来源 :科学技术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elian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充分分析韩城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韩城市地质灾害进行风险性评价.首先借助ArcGIS和SPSS软件,抽象出11类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和5类易损性评价因子,然后分别基于K平均聚类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评价了韩城市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承灾体的易损性,最后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与承灾体易损性的评价结果对韩城市地质灾害风险性进行了评价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分区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评价方法合理有效,与传统的层次分析和专家打分法相比,规避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操作简单,具有较高效率.该问题的研究能够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其他文献
摘 要:过量磷酸盐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吸附是去除磷酸盐的经济高效技术。以酒糟壳为原料,通过炭化和活化两步法制备了活性炭,并用于磷酸盐的吸附,研究了吸附影响因素和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现象。结果表明:活性炭投加量可以显著提高磷酸盐去除率,磷酸盐的去除率随着pH的增加而减少,酒糟壳活性炭对磷酸盐的吸附基本在4h内达到平衡,磷酸盐的吸附动力学遵从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同时遵循Langmuir、F
摘 要:高职院校进行技能型人才培育时,为培育高素质工程造价管理人才,需对该课程教学工作进行有效改革,引进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为此,教师可基于案例教学法,对工程造价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打破传统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为学生建构全新的课程学习模式,提升学生课程综合学习实力。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工程造价管理课程中的實际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关键词:高职院校; 案例教学法; 工程造价管理; 教学应用
寻求绿色、安全且低能耗的转化技术是实现甲烷转化和利用的关键.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负载铁基的复合催化剂(Fe/MWCNTs),通过比表面积测试法(Brunauer-Emmett-Teller,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
地雷在战争中应用极为广泛,已经成为阻碍部队行进的主要障碍,为了保证部队在战争中保持较高的机动性,扫雷装备的研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某型扫雷辊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其三维模型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利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rbitrary Lagrange-Euler,ALE)算法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了扫雷辊在8 kg三硝基甲苯(tri-nitro-toluene,TNT)爆炸环境下的损伤情况,随后对扫雷辊进行了8 kg TNT的实爆测试,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仿真与试验中,扫雷辊结构的
摘 要:本研究采用杂交鹅掌楸落叶对污泥基活性炭(SAC)进行改性后得到MSAC,并研究SAC和MSAC对Cr6 的吸附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SAC和MSAC进行表征分析表明,添加树叶使得MSAC比SAC具有更好的表面和孔隙结构。同时,生物炭添加量、吸附时间、pH和Cr6 初始浓度对Cr6 的吸附研究发现,MSAC对Cr6 的去除率优于SAC,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1.7%和65.4%。最
结构连续性倒塌作为一种连续扩散型的结构破坏模式,因其往往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而备受重视.随着钢结构在高层巨型和空间大跨方向的飞速发展,开展相应的抗连续性倒塌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意义.通过对近15年中国专家学者在钢结构防连续倒塌领域研究成果的回顾,从灾害无关类与灾害相关类两大方面进行较全面的梳理,总结了相关静力、动力和灾害类试验的方法及进展,分析了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评估等研究的侧重点以及提升钢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有效措施,简要介绍了相关理论成果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现状,最后在此基础上对中
摘 要:课程思政是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发展,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发展理念。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它课程结合的重要着力点,是教育发展规律下的课程改革方向,是思想政治与教育结合的根本所在,只有尊重规律、尊重人才,才能使得课程思政的正确性得以体现,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课程的指导,正确的价值观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成才不仅是学习成绩的进步,更是思想品德的进步,只有不断地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才能正确地把握教育发
随着地震、地质及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救援装备成为救灾应急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围绕高机动、多功能、模块化、轻量化救援装备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应用.从快速抵达、救援处置、装备转场、协同救援及解决救援现场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对中外的救援装备进行了论述,同时对中外救援装备的特点和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现有救援装备面临挑战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救援装备发展的方向和发展趋势,同时对救援机器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中国的应急救援装备的发展和处置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1年5月18—20日,深圳赛格大厦发生罕见异常振动.对造成此次异常振动的可能成因和赛格大厦周边可能存在的环境不利因素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梳理.首先,依据振动的方向、方式以及群体振动或单体振动等特征区分在空间上是远因还是近因.其次,将频度较高的环境不利因素及其长期影响与建筑物突发振动之间可能存在的动力学和静力学关系作为主要线索,由此推断赛格大厦此次振动的可能成因.最后,建议重点关注建筑结构是否存在因风载和地层振动引发的疲劳内伤,以及大楼底部及相邻地层中是否存在局部水土流失并导致地基承载力的局部弱化.同
孔隙结构特征是页岩气富集与保存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以渝东南地区重庆石柱剖面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有机碳含量、矿物组成、孔径分布和孔隙类型等方面对研究区页岩储层进行了系统表征,进一步明确了影响页岩储层纳米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其实际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重庆石柱剖面五峰组和龙马溪组龙一1小层页岩内有机碳含量高,达到4.8%,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黏土矿物次之,且含少量的长石和碳酸盐岩.页岩孔径分布呈双峰型,主要分布于0.3~0.9 nm的微孔和60~100 nm及200~300 nm的宏孔.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