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豫东春荒卖马赢人心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ysc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彭雪枫,1907年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七里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身为高级干部,彭雪枫时时处处都以共产党员的身份来高标准要求自己。每到一地,彭雪枫都严格要求指战员在驻地要做到“三勤”,即打扫卫生,给老乡担水,帮助群众生产劳动。彭雪枫与群众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事例不胜枚举,被毛泽东、朱德尊称为“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的好榜样”,他指挥的部队被豫东百姓赞为“天下文明第一军”。
  东征劲旅遭遇断炊
  1938年10月11日,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河南周口西华县杜岗村隆重举行成立誓师大会后,彭雪枫、张震率1200多名指战员东渡黄河深入敌后,26日晨到达淮阳以西的窦楼村,27日与日军遭遇,首战告捷,毙敌酋林津少尉以下数十人。
  1939年1月,彭雪枫率部转战于毫州、永城,消灭了汉奸惯匪黄殿雨、黄殿臣、周德新之一部后,2月9日,部队进驻河南永城县西南的书案店休整,总结平原游击战经验,广泛发动群众。时值阳春三月的书案店,恰逢青黄不接的春荒,群众家中大面积缺粮,甚至出现断炊户。虽已到春播季节,但相当一部分群众却为没钱买种子播种而悲愁。更为严峻的是,在敌、伪、顽、匪等反动势力的联合夹击封锁之下,新四军游击支队的供给陷入了空前极端艰困之中。粮食匮乏,彭雪枫和战士们一样节衣缩食,吃的全是玉米面、红薯之类的粗粮。艰苦的生活、紧张的战斗、终日的高压疲劳,使彭雪枫患上严重的胃病,经常半夜疼得满头大汗蜷缩着身子在炕上彻夜难眠。同志们劝他改善伙食吃小灶,彭雪枫总是婉拒,坚持同大家一起吃大锅饭。有一次,彭雪枫忍着胃痛工作到深夜,炊事员为他做了碗荷包蛋面条端来,彭雪枫见状却绷着脸说:“同志们都喝不上糊糊,怎么能单独给我搞特殊?”随后,他严令警卫员把面条送给村里一位生病的老大娘吃。
  虽然勒紧裤腰袋节省到极致,可危机还在不断蔓延。部队从之前一天能吃到三顿烂红薯,恶化到彻底断炊。急得火烧眉毛的军需处处长资风遂向彭雪枫汇报:伤病员的药品已经用完,千余人的部队每天每人5分钱的菜金已发不出,司令部后勤财务也只剩下三四块钱家底。资凤建议战士们外出挖野菜、草根、剥树皮充饥。彭雪枫听后,沉思片刻说:“这可万万使不得,越是在最困苦时刻,越能考验我们的军队,挖野菜也是与民争食的行为,我们要把一切可以吃的、喝的、用的都优先让给群众。”
  由于营养不良,许多战士脸上出现浮肿,体力明显下降,还有不少人因挖食当地百姓看不上的野菜而拉肚子。加之严冬季节棉衣被褥不全,战士们三四个人合盖一床被子,导致伤病员日益增多。为减轻军民负担,走出困境,彭雪枫几经思考提议卖战马,包括自己的坐骑——那匹枣红马,以解燃眉之急。
  卖马救急一波三折
  听了彭司令员卖马的计划,资凤和副官雷鸣等非常震惊,几乎异口同声地反驳:“司令员,打仗没有战马怎么行?”
  彭雪枫的那匹枣红马魁伟俊逸,全身赤红油亮没一根杂毛,人见人爱,堪称宝马良驹。彭雪枫向来爱马成癖,党内军内皆知,这匹枣红马就像融入他生命的亲密战友一样,跟随他南北转战,司令员如此忍痛割爱,如同自断臂膀,令将士们无法接受。看到战士们笼罩在悲观消极的情绪中,彭雪枫召开动员大会慷慨激昂说:“目前春荒严重,部队经费困难,群众生活艰苦,我们怎能忍心雪上加霜增加民众的痛苦呢?古时秦琼受困于山西潞城,不是也卖掉了他心爱的黄骠马嘛!今天为了打鬼子,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我们暂时卖掉战马,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人不骑马不要紧,没有马还可以步行,行装物品大家可以分开携带。可没有吃的万万不行,特别是伤病员缺盐少油绝不能坐以待毙。况且目前春种在即,春耕正是老百姓用马之时。这样做,正好是军民两利啊!”将士们觉得司令员说得在理,眼下也没有其他办法可行,只得挥泪默许卖马自救。
  几天后,资凤和几名饲养员万般无奈之下,准备将军马牵往集市出售。看着资凤他们抱着马头又是用脸蹭又是用手摩挲依依不舍的情形,彭雪枫也心如刀割,但依然一脸的平静:“伙计们,怎么啦?舍不得这些马?”资凤点点头:“司令员,真下不了手,它们可都是咱们的压箱底宝贝呀!”“救急救命要紧,再说咱们也不能让战士们饿着肚子过年呀?执行命令,抓紧时间把它们全卖了。”彭雪枫目光如炬,语气非常坚定。资凤应了一声,和饲养员们牵着马出了营地前行。
  彭雪枫柔柔的目光抚摸着这群朝夕相伴疆场厮杀的马儿,突然他又喊住资风问:“怎么只有12匹马,我那匹马呢?”资凤用乞求的目光望着彭雪枫,说:“司令员,咱总得留一匹装装门面吧。再说了,你那匹枣红马可是立过无数战功的呀,还救过您的命呢,求求您留下它吧。”“乱弹琴,胡闹!”彭雪枫的脸立即阴沉起来,他指着马群喝问:“它们哪个没立过战功吗?单单留下我的马,其他人怎么想呀?都拉去一起卖了,这是命令,不能打折扣,亏你还是个老井冈!”
  太阳落山时,资凤等回来了,13匹马卖掉了12匹,独彭雪枫的枣红马没卖掉。彭雪枫惊诧地瞅着资凤问:“咋了我的大处长,为何独独我这匹马没人要?”“司令员,不是我不卖,确实是没有人肯买,大伙可以证明嘛。人家老乡不买我有啥办法?”资凤虽言之凿凿却不敢直视彭雪枫的目光,只是低着头嘟嚷。“明天再去卖,别搞小动作,否则我处分你!”彭雪枫斩钉截铁。可次日仍没有卖掉。第三天也没有。
  彭雪枫非常纳闷:这个资凤究竟葫芦里卖的啥药?第四天,资凤再去卖马时,彭雪枫就偷偷地跟着。在牲畜集市上,俊逸的枣红马果然非常受追捧,很快围了一圈人交头接耳评头论足。可有人间价钱时,资凤拉着脸没好气地说,1500块!买家闻之一个劲直摇摇头,一脸失落地走了。
  彭雪枫见状愤然走过去,指着资凤厉声道:“1500塊?!你以为是卖洋汽车呢?我就知道是你故意抬价。不要再捣鬼,再有人来买,只准要500块,多一个子儿都不行。”彭雪枫说完,又狠狠瞪了资凤一眼,这才拂袖而去。   晚上,资凤又灰溜溜地把那匹马牵了回来,黯然地报告说,司令员,500块也卖不掉。彭雪枫吩咐,明天再去卖400块。可仍然没有卖掉。价钱一降再降,奇怪的是良马却一直没有买家。
  司令卖马赢人心
  彭雪枫生气了,决定亲自去卖。
  就这样,一天清早,彭雪枫趁着当地乡亲们赶大集,牵着枣红马站在路边。虽有很多人主动和他打招呼,可依旧看热闹的人多,没有人一个买马。彭雪枫更加疑惑。
  “不行,得主动出击。”彭雪枫暗思。少顷,一个操着河南口音的商人走过来,彭雪枫拦住他问,买马吗?那人打量了一下彭雪枫,又仔细端详了下枣红马,问:“多少钱?”“300块。”彭雪枫脱口而出。“300?”那人以为自己听错了,“这么好的马只卖300?我买了。”那人说着连忙掏钱,却发现身上只带了点零钱,露出一脸的遗憾为难之色。“老板,你的零钱有多少?”“只有40多块钱。”“行,就这么多,卖给你了。”彭雪枫说着一把将马缰绳递给商人。
  那人一脸惊喜,连忙把一把零钱塞到彭雪枫手中,抓过马缰绳就要走。
  “站住!”突然,躲在一旁暗处“反跟踪”的资凤旋风般飞奔过来大喝一声,买马的吓得一哆嗦,马缰绳掉在地上。“老乡,你知道这是誰的马吗?这是我们彭雪枫将军的坐骑,司令员还得靠它打鬼子呢,你怎么舍得忍心买彭司令的马?!”
  那人目光呆滞地望着彭雪枫嗫嚅着问:“敢问,敢问您,您就是威震豫东专打鬼子汉奸的彭雪枫将军?”
  彭雪枫微笑着颔首。
  买马人深深鞠了个躬,双手捧着缓绳举过头顶递给彭雪枫,“草民有眼不识泰山,得罪得罪!将军大名如雷贯耳,您驰骋疆场杀敌怎么可以没有马呢?这马我绝对不能买。”
  “老乡,咱这是公平交易,一个愿卖一个愿买。”彭雪枫把马缰绳又塞到那人手中,“既然这马已经卖给你了,我若再把它要回来,那岂不有辱新四军的声誉?”彭雪枫说完,头也不同地快速离开了。
  次日天刚亮,彭雪枫突然听到一阵急促揪心的战马嘶鸣声。彭雪枫正在发愣,卫兵来报,咱们卖出去13匹战马全部回来了!彭雪枫大吃一惊,披上衣跟着卫兵出了门,只见13匹战马昂首立在风中,像久违的老友般亲切地摇头摆尾嘶鸣踢地,溅起尘烟阵阵。那匹枣红马背上还驮挂着两布袋子粮食,袋子里竟然还有一封信,上书:彭司令,我把这13匹战马全买回来了,现在再卖给您,您要付给我的是日本鬼子的人头,越多越好。署名是:豫东一良知小贩。彭雪枫捧着信纸,鼻子发酸喉头发堵。
  卖马换来的救命钱,不仅暂时解决了部队的吃饭问题,还救济了无粮断炊的贫困户。在春播前,彭雪枫还指示部队拿出一部分钱,帮扶无力买种子的困难户,使军民并肩携手渡过了春荒难关。
  至此,彭雪枫卖马救军民传遍了整个书案店周边十里八乡,在贫瘠的豫东大地持续产生良性效应,广大群众也随之发起了捐献钱物的活动,出现了父送子、妻送夫的参军热潮,革命武装不断扩大。书案店本地的一位开明地主得知后,被彭雪枫的义举深深感染,自愿献粮百余石给部队;率众在永城芒山镇芒砀山啸聚山林坚持抗日的民族英雄鲁雨亭,闻彭雪枫卖马之事后十分感动,特意将一匹号称“火车头”的青白色战马奉送给彭雪枫,这就是彭雪枫后来的坐骑。彭雪枫对这支抗日武装晓以大义,又争取了鲁雨亭部960人改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扩大巩固了永城抗日根据地。
  渡过难关后的2月中下旬,彭雪枫又率部转战于豫东、皖北,接连创造了永城、夏邑、萧县、宿县、涡阳连成一片的根据地,以及睢、杞、太和商、亳、鹿、柘两块小根据地,使游击支队势力控制范围扩大到10个县。
  正是彭雪枫与战友张震、吴芝圃、刘瑞龙等同志具有“忍受一切苦痛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的魄力”和“打破一切障碍的办法”,至1939年底,根据地初具规模,政权巩固,武装发展到拥有9个团1.2万人之众的游击兵团。
其他文献
李花花的花花楼  李花花可不是小姑娘哟,他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之所以叫花花,是因为李花花的爹娘都特别喜欢花,所以就给他取名叫李花花。  李花花在淄川城开了一家专做南方菜的酒楼——花花楼,他还在饭桌旁摆了许多好看又好闻的花,顾客边吃饭边赏花,真是别有一番滋味,所以花花楼的生意特别好。  陶小淘、齐灵儿和丁甲也去花花楼吃饭了,他们吃的是鸡丝炒饭,丁甲足足吃了三碗炒饭。但就在他们吃完饭的第二天,花花
有同学说,现在的学生们更喜欢看图,读图时代嘛!  图本来就好看,看起来轻松、养眼呀。而且看图时,想像力不受限制,可以得到极大的发挥,天马行空一般,痛快呀痛快!  左面是我们为同学们选的一幅图,请读图高手们来为它写上一两句评语。爱写诗的同学,更可以为它配上你的诗作。  不论你想说什么,都请发来哟。  来函请注明你点题的这幅图的编号。否则张冠李戴了,不合适概不负责哟。  来稿一经发表,即付稿酬。  地
以我并不十分开阔的阅读视野来看,国内描写中学生生活的小说似乎并不多见。这可能有着诸多复杂或不那么复杂的因素。比如,中学生准备中考或高考忙昏了头,加上家长在一旁虎视眈眈,根本没有时间去关注这些尽管有益,但与分数了无关系的课外书籍。此外,作家们也往往不屑于去写这类作品,或是想写却不了解这方面的生活。即使间或出现一些这类作品,而作者脑袋里教育意义这根弦往往又会绷得过紧,写出来不免概念化,里面的孩子成了着
少年失學凄凉娃,矢志求知也无涯。  寒来暑往数十载,苦读豆灯独月下。  功夫不负寒门子,龙虫并雕集百家。  了报沧桑辞世客,一代宗师耀中华。  每谈论到王力先生,每读到关于王力先生的文章或传记,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抗战时期那一群被视为中华民族文化脊梁的西南联大的名师学子们的伟岸身影——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之间,他们身上没有媚骨,有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威廉20岁的时候,还是一个整日守在河边打渔的年轻人,天地十分狭小,根本看不出他的将来会有什么辉煌的成就。一天,一位过河人求助于威廉,原来是过河人的一枚戒指不慎掉进了河里。过河人急得不行,他请威廉不管怎样,也要到水下帮他摸一摸。   威廉一个上午什么也没干,反反复复一连扎到船下二十几次,但是依然没有摸到那枚戒指。威廉跑向村子,找来了全村的男人。他请大家帮忙,都下河去摸戒指。为了摸到这枚戒指,一村的男
为了宣传和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其实践成果;宣传和展示人民政协的光辉历程和历史贡献以及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成果,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基本政治制度的了解,自治区政协将于近期在广西政协文史馆举办“广西政协发展历程展”。现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展品、资料,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  一、征集范围  反映自治区政协发展历程、重要事件、重大成果和相关知名人物,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
今天体现了南文典型的秋季特征——多风,落叶,天也有点儿阴。有人说秋天多忧愁,多伤感,是灰暗的。我也曾这么认为,但发生在今天的一件事,让我对秋天有了新的感悟。  “啊?你就是‘侠客’?”我望着眼前这个又黑又胖、满脸雀斑的矮男生大叫到,声音里分明充满了惊奇和失望。(这个带给我巨大打击的男生就是我的同桌——他人很爽朗,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我从来没把他当成过异性朋友,我们几乎无话不谈,他是我最要好的“哥们儿
上午第三节课后,天空突然乌云翻滚,狂风大作,豆大的雨点一阵紧似一阵,气温也比早晨低了许多。  我坐在教室里,一边听课,一边不时地望着灰蒙蒙的窗外,不由得发起愁来:放学后,没有雨披怎么回家呢?  下课了,我随同学们冒雨快步跑到了校门口。那里,已经聚集了好多前来送雨具和衣服的学生家长。这时,一阵冷风吹来,我不由得打了个寒颤。我赶紧蹦跳了两下,舒展了一下身体,推着自行车躲到了墙边避雨,准备等雨小一点时再
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普遍认为,人类早期实行的是族内群婚制,也就是说,兄弟姐妹之间也可以成为夫妻,生下来的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侗族社会经过漫长的原始公社时期,直到唐末宋初,侗族社会跨越奴隶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会。近代,侗族社会还留存原始母系公社的文化信息,比如群婚制。随着社会的发展,侗族的族内群婚制逐步被族外群婚制所代替,也就是说,同一氏族的男女青年不能成为夫妻。甲寨或甲族的男青年必须去找乙寨或
有个穷学生穷到饭吃了这个月的没有下个月的,衣服只能遮蔽身体的地步。  一天,他听说有个演讲大师要来当地演讲,门票价格昂贵,他购买不起。于是,他给大师写了封信。信中写道:大师,我想听你的课,但腹内饥饿,囊中无钱买票,请问我该怎么办?大师回答简短:你是愿意听我的课,还是想听我的课,还是一定要听我的课?自己想办法解决!立即行动!这个穷学生听说过大师的名气,决定去听课。于是他变卖物品,废旧书籍,再向同学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