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1933年中国知识分子的新年梦想

来源 :民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wolfwolf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四分之三世纪以后的今天看来,1933年《东方杂志》“新年的梦想”专栏是对当时中国知识界的一个很好的社会学调查,很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动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东方杂志》是商务即书馆在1904年创刊的大型综合性学术刊物。1932年8月,商务印书馆聘请胡愈之为主编。承包刊物全部业务。是年11月1日,东方杂志社向全国各界知名人物遍发通启约400余份,题为: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
  
  “大同世界”梦
  
  1927年国共分裂,国民党开始实行清党、剿共,到1933年已是第7个年头了。令人惊讶的是,绝大部分应征人对未来中国的梦想仍然是社会主义的大同世界。例如,当时的中央监察委员柳亚子答:“我梦想中的未来世界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同世界。”燕京大学教授郑振铎答:“我们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国家。”小说家郁达夫说:“将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的压迫,人人都没有、而且可以不要‘私有财产’。”中学生杂志编辑叶圣陶说:“梦想中未来的中国,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工作做;凡所吃的饭绝不是什么人的膏血,凡所做的工作绝不为充塞一个两个人的大肚皮。”神州国光社编辑胡秋原说:“我是一个社会主义者,我的‘梦想’当然是无须多说的。”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杨杏佛说:“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应当是一个物质与精神并重的大同社会。”
  
  “现代化国家”梦
  
  面对当时外敌入侵、国内军阀割据,内战不断,独裁专制、贪污腐败、贫穷落后、民不聊生的现状,第二类应征人希望建立一个独立、统一、民主、法治、富强和现代化的中国。例如,外交部长罗文干希望“政府能统一全国”,“内争的勇敢毅力转用来对外”,“土匪绝迹,外患消除,四民安居乐业,世界共享太平”。读者金丁说:“香水、汽车、电灯、跳舞、书报……为什么?能享受乙不能享受?未来的中国是不该如此的!一”暨南大学教授周谷城说:“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恶梦
  
  第三类应征人对中国的前途比较悲观,做的梦比较低调,有的甚至做了可怕的恶梦。例如,小说家巴金说:“在现在的这种环境中,只能够使我做噩梦”“那一切所谓中国的古旧文化遮住了我的眼睛,使我看不见中国的未来,有一个时期使我甚至相信中国是没有未来的。”小说家老舍说:“我对中国将来的希望不大,在梦里也不常见着玫瑰色的国家。”戏剧家洪深只希望“在这一年中,那些妨碍社会改革和进步的人会多死去几个”。
  
  拒绝做梦
  
  第四类应征人不愿意作梦想,反对作梦想。例如,北平社会调查所主任陶孟和不愿回答问题,而是骂题。他说:“梦想是人类最危险的东西,梦想有麻醉的功能。‘未来的希望’不能专靠梦想,必须依据现在的事实精细筹划。”小说家茅盾说:“对于中国的将来,我从来不作梦想;我只在努力认识现实。梦想是危险的。”针对《东方杂志》征启中所说“甜蜜的舒适的梦是我们所有的神圣权利啊!”北京大学教授周作人引用了《看云集》中的一段话作为答案:“信仰与梦,恋爱与死,也都是上好的麻醉。能够相信宗教和主义,能够做梦,乃是不可多得的幸福的性质,不是人人所能获得。”
  
  (摘自《中华读书报》)
其他文献
曹操最可爱之处,在于他爱讲真话。  本来,搞政治斗争,在官场上混,是难免要讲些假话的。但曹操实在是聪明,在一个人人都说假话的时代,他就讲真话,因为真话是最好的武器。这不但因为真话本身具有雄辩的力量,还因为你一讲真话,讲假话的人就没辙了,他们的戏就演不下去了。演不下去怎么样呢?只好下台。  日常生活中的曹操,其实是一个很洒脱很随和的人。他喜欢开玩笑。常常正经事也用玩笑话说。建安十七年机构改革时,有人
期刊
年轻时候的杜甫在长安很是风光过一阵子,无奈一场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搅乱了唐代那个宁静了一百多年的王朝,于是,一切都改变了,同样,也改变了杜甫的一生。公元762年,时值其好友严武在四川就任剑南节度史,杜甫无路可行之下,就直奔四川找严武去了。  于是,历史上便多了一位工部侍郎,便多了几间杜甫草堂。  杜甫有才,凭借他的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能耐,要是在今天,混个著名作家的头衔,应该是一件小事,什么别墅什么
期刊
1949年9月28日,彭德怀接到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国民党新疆省政府主席兼新疆保安司令包尔汉的起义通电,十分高兴,当即对身边的同志说:“立即出发!到新疆去!”  10月1日,乌鲁木齐数万各族同胞拥上街头,欢庆解放。在沸腾的人流里,出现了一些画像,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还有彭德怀的。彭德怀看到自己的画像,浓黑的眉毛顿时拧了起来。  彭德怀迎了上去,笑着说:“我这模样长得不好,难为画家了,
期刊
1925年9月,蒋介石以第二次东征军总指挥之职奉广州国民政府之命,讨伐广东军阀、叛逆者陈炯明。因得军心民心,蒋介石可谓屡战屡胜。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在蒋介石率兵追歼敌军残部之时,蒋部谭曙卿师被敌狙击,且兵败如山倒,溃退后撤。蒋介石得知情况非常着急,即令黄埔生、自己的第四团连长陈赓,疾驰谭师传令:“绝对不准撤退,须拼尽全力反击!”正传令之时,蒋介石亦赶到。然而,令虽行而禁不止,
期刊
一、打工仔陈胜    替人做过小工的陈胜和吴广这两个雇农出身的戊卒,在大雨滂沱的穷乡僻壤揭竿而起,以区区九百之众向一个庞大的帝国发起了挑战。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轻举妄为,然而这把火却最终成为燎原之势,它激起了一场连锁式的全国民变。虽然陈胜及其“张楚”政权并没能撼倒秦王朝,但他却喊出了一句足以令后世记取的民权豪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历史将记取,这场推翻秦王朝暴政的翻天覆地的改朝换代是一个普通农民
期刊
20年前,蒋经国在台北去世。今天,蒋经国不曾因时间的流逝而被人淡忘,反声誉日隆。每次民调,对台湾民主、经济、民生等各方面贡献最大的领导人,都是蒋经国。蒋经国执政时期,被认为是台湾历史上社会风气最好、最有希望和活力的时代。  蒋经国曾声称,流着蒋家血的人不再会成为台湾政治领袖人物。但是,他对二儿子蒋孝武的培养路数,一开始就基本是对蒋介石培养他路数的复制。  1976年,口碑不佳,但还算可造之材的蒋孝
期刊
英国作家韩素音在一部有关周恩来的新作中说,他“记忆力很好,任何乐曲旋律或小调,听过一遍就能记住”。的确,周恩来的乐感和对音乐的悟性非常高。  周恩来爱学新歌,人家一句一句地教,他就一句一句地学,不一会就记住了。有的歌曲很长,有时演员也记不清或唱错了,他就大声笑着说:“唱错了!唱错了!”然后自己唱一遍。  1964年,周恩来到天津视察工作。当晚,歌唱家李绮作为天津歌舞团的演员之一参加了欢迎周恩来的演
期刊
一、采诗官:飞翔在民间的蜜蜂    在所有和文化有关的职业中,采诗官是它们中间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具有文化品位的一种。这是一个以诗歌的名义走遍天下的工作,采诗官走到民间总是如同蜜蜂飞行在花丛中一样深受欢迎。民间的疾苦往往通过这些民歌的形式直接被周王及其它诸侯所了解。采诗官在属于他的时代里,事实上担当了国家民意调查员、新闻记者和国家诗歌记录者的重任。可惜,我们无法知道这些采诗官的名字,他们已经在历史的
期刊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罗格特·威尔科斯近日推出的新书《目标,巴顿》披露,美国二战名将巴顿是遭暗杀身亡的,由于他威胁要披露盟军领导人的失误而惨遭灭口。  巴顿将军于1945年12月去世,他的死是二战的一个长期谜团之一。尽管他在德国曼海姆发生的车祸中受了重伤,但人们当时认为他的恢复情况很好,即将乘飞机回国,不料却伤重不治身亡。威尔科斯在新书称,中情局的前身战略情报局局长多诺万下令曾多次立功受奖的神枪手道格拉
期刊
和所有大才子一样,温庭筠少年时就名声在外,但却一直考试落榜。  温庭筠不但文思敏捷,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温庭筠从来不打草稿,两只手笼在袖子里靠着桌子,一会儿就万事大吉了。  这么大能耐却屡屡中不了进士,就是因为温庭筠考试作弊上了瘾,死活管不住自己。温庭筠作弊不是为了自己,那点题目对他来说跟玩儿一样,他自愿无偿帮助其他考生答卷。  每次进士考试,温庭筠三下五除二就把题目做完,然后顺便把周围考生的卷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