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由坚信到坚持的转化

来源 :企业文化·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aabb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社会最崇高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经过长时间的社会实践,可以得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文明的、科学的信仰。在我国现代社会生活中,大学生是最活跃也是最为敏感的群体,他们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在自我的成长及自我发展中都会受到一系列的影响,大学生正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信仰又影响着价值观,而由于多种原因使大学生在思想上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困惑、削弱甚至动摇,导致在行动上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而拼搏奋斗的动力不足,甚至方向迷失。
  本文旨在当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上实现由实践到理论的转化,即由认知到坚信的转化,为当代大学生实现在思想上坚信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在行动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统一提供转化的路径和方法,实现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即由坚信向坚持的转化。
  一、创造促进“转化”的外在条件
  (一)强化社会对“转化”的舆论导向作用
  在社会教育过程中,舆论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在大学生确立信仰的过程中,正面的舆论可以对大学生起到促进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一种意识,每个人的心中都不可能自发的产生,要想塑造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教育,进行宣传,使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
  (1)注重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最重要的是价值观与方法论,而不单单是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加强时,内容上要深入,群众方面要使其具有广泛性,使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特别是在当代大学生身上,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他们身上才会有更远大的传承与发展,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马克思主义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增强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吸引力及说服力
  在实际生活中,在增强马克思主义自身吸引力与说服力的过程中,要联系实际正确的、创造性的对马克思主义加以运用和发展,对其基本理论加坚定不移的相信。无数中国伟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和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关键,即以人为本的观念。
  (3)对马克思主义信仰面临的各种挑战予以正确的诠释
  在当前国际社会中,对世界社会主义受到的困境及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所体现也的优越性要予以清晰的看待,结合国际中形势的变化及社会主义在建设中的实践,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执政党的执政规律、市场经济的发展及运作的各种现象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意志予以坚守,发自内心的相信马克思主义。
  (二)加大社会对“转化”的政策支持力度
  在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信仰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的冲突与矛盾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义利观也站不住脚,对先前的集体观消失后便没有了精神的支撑,信仰也就自然缺失。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文化潮流此起彼伏,不同的文化相互交织,错误的价值评判标准、落后的思想和意识不断出现,对大学生在确立自身信仰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困惑。所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优越的环境,在大学生中弘扬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科学的信仰。主要从下面几个角度努力:
  (1)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法制建设
  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紧紧抓牢,也就是说从民政选举、管理、决策、监督四个角度对制度不断进行实践和创新,对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完善继续努力,对人民所拥有的民主权利及人身自由予以保障,公民的政治参与要加大,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要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使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力充分的发挥,让人民认同和支持党和国家的政策。
  (2)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信仰是人的精神支付撑,是与人的切身问题紧密相联。人的利益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存在与发展直接相关。经济快速的发展,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足以使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不移的予以支持,予以信服,使人民看到社会主义所体现出来的优越性,所以,我们要在抓住机会,把握机会,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开拓市场,学习管理的经验,对自身的产业结构予以不断的调整,协调各方面的资料源与优势,从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增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建设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文化氛围,打造能够使人民群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环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素质等各方面都不断的提高,挖掘人们的精神需求,观察其思想领域的变化,创造人们需要的精神文化与产品,使人们在科学而又健康的环境下不断学习,更好的生活,能够对愚昧的思想、腐朽的观念加以判断,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够坚定不移地坚守和支持。
  二、建全社会对“转化”的有效激励机制
  高校建立能够使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长久信赖的机制,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基本,不断完善。制度本身就有长期性的特点,高校要实现建立思想政治的长效教育机制,并体现其创新性,达到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目标。
  一是要确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正确的激励约束机制能保证激励作用的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积极性,所以,为确保激励机制运行的有效性,高校必须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在生活中予以表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时把经费及政策作为保障。二是建立监督管理制度,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监督制度,其成员可以由专家、学者、媒体、受众对象等组成。三是构建反馈通道,确保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当中的教育能够正常的运行。
  三、搭建校园对“转化”的锻炼实践平台
  学校要增强社会理想教育的效果,要着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从文化意义上说,校园环境包括校规、学校纪律及各种活动、团体的规章的制度层;包括校园文化设施、校园容貌、建设等物化层;还包括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文化氛围层。制度层和文化氛围层是校园的软设施,是建设校园文化的核心依据,文化是一种向导,是一种价值观念,它对老师和学生的行为、思想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学生的思想素养、文化知识、情操陶冶、情绪的控制都起到调节和引导的作用。物化层属于校园的硬件设施,从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卫生条件等校园设施对学生的心灵、理想、信念、思想都有一定的净化意义。   在高校中,特别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他们是学生思想信念的直接传递者,他们对大学生信仰的教育对大学生确立正确信仰的关键。高校教师言教和身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统一,在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能够更加容易接受,并通过学习、认识和了解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人生的信仰。所以就需要老师在传授课程时通过更加创新的、生动的、形象的、具体的教育方法来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递,要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才会更加深入,效果也会更加明显。高校举办的各种活动都应该有益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切实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素质,进而使校园文化更好的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氛围。
  四、营造家庭对“转化”的重视引导氛围
  在大学生接受社会理想教育的时候,家庭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教育是学生最早的教育,学生入学后,就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学校教育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所以高校要与家长携手,为大学生社会理想教育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而且,家庭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旺,所以,要更加强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与配合。
  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也可以与老师、学校进行必要的联系,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状况;学校也可以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将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告知家长,这样通过相互间的沟通,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即时的纠正,实现良好的双向配合,使教育更加科学、连续,切实为帮助学生提供依据。
  五、历练实现“转化”的内在功力
  理想信念的树立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为依托。在进行理想信念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通过马克思主义来建立正确的、科学的理想信念,通过科学的理论来教育大学生。怎样在新的形势下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增加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邓小平理论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作出了深刻的总结与归纳,联系实际,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把邓小平理论带到课堂、装进大学生的头脑、写入教材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这些工作在高校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大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并取得了成果。然而,经过调查,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有部分学生丝毫没有兴趣,更有甚者还认为资本主义会取代社会主义,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进行趋同等现象,所以对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工作我们仍需努力。
  六、理论武装,为“转化”奠定思想基础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新与丰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特点,它不只是一些空谈和教条。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精神的伟大,才会使得无数先烈对其进行发扬、进行发展,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要想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号召力要充分的与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相结合,与时俱进。
  在马克思主义进行传僠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新。高校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随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困难,使大学生不再困惑、不再迷茫,寻找真正的自己,对社会、对自己能够清晰的加以认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要坚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生活相联,使大学生从内心深处真的信服、信赖和认同,最终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学习和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以高校在设立政治理论课时要对其进行内容、形式、方法上的创新,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情况与其差异,做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避免将一种价值观与信仰强加于大学生,而要使大学自觉地、自发的、自愿的创立自己的信仰,大学生也有思想,也会判断,对大学生最大的帮助是告诉他们如何选择,如何判断。对大学生要尊重,要指导他们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文化越来越复杂、多样,在大学校园里要避免各种文化的冲击,使大学生能够不再茫然失措,有一颗安定的心去思考,激励他们努力向上,防止思想混乱的情况出现。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七、积极实践,为“转化”提高自身能力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要结合社会实践,它是大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必经之路。理论联系实践才可以使大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让他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教条,而是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发展能起到切实的、有用的指导作用,培养他们在实践中面对困难、挫折的勇力,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所面对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使自己对世界、对自我更加清晰的认识,培养创新能力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力量更加深入的体会、认识和了解。
  随便改革开放,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人都在成长,都在变化,但他们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史命,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伟大事业的继承人,所以,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必须的,所以就需要使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加强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开创崭新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新局面。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脂肪细胞因子在成人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应用即刻定量PCR方法测定16例成人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中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抵抗素的
摘 要:近年来,就业难已经成为包括体育院校毕业生在内的高校大学生心头的大石。虽然社会各界对此高度重视,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但是体育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依然相当低,亟待制定出更为切实可行的自主创业模式,以求真正实现体育院校毕业生从要我创业向我要创业的积极转变。本文论述了体育院校创业教育在毕业生自主创业中的作用,并着重论述了体育院校创业教育下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模式。  关键词
虽然现代刑法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排斥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趋势,但是少数民族习惯法符合“社会相当性”这一违法阻却事由的理论本质,如果将其作为一种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发挥作用
作文三步法理论的提出,给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故鼎新的局面。这一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构建人类作文能力结构,并形成一种新型的构思严密、自成一体的作文教学体系。这一新型的作文教学体系的问世,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步骤上,都是比较科学而严密的,完全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特点和规律的。它着重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真情实感的
期刊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 观察C-反应蛋白(CRP)对人肺泡II型上皮细胞(A549)凋亡及对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泡II型上皮细胞株A549,给予终浓度为50μg/L的CRP刺激后,分别在0h、6h
【摘要】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作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某些地方政府负债压力过大,而基础设施建设又需投入大量的资金,PPP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大受关注与推崇。PPP模式由新生事物逐渐转变为获得大力推广的项目运作模式,它将使得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政府职能范围有所减少,对我国传统型的投融资建设模式发起了冲击,并有望对其进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党建工作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基于新常态下,企业党建工作需与企业发展一致,以企业发展为目标来实施各项工作,从而对企业党组织建设不断强化,对党建平台
两三年前,名不正言不顺的“私人侦探”们,大多数还只能在街头的电线杆和居民楼的墙壁上张贴一些传单,可如今在许多大众媒体、甚至不乏一些颇有影响的媒体上,已充斥着“私人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