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感觉终器退变与重建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u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观察灵长类动物指神经切断后感觉终器的退变和不同时间修复神经后感觉终器的重建过程,以证实修复晚期周围神经损伤恢复感觉功能的临床价值。

方法:

检测方法采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纤维镀银染色、非特异胆碱酯酶染色、感觉终器超微结构观察等。结果经计算机图象分析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

Meissner小体失神经支配30周基本退变消失。在小体消失前修复神经,再生神经纤维可以与残留的小体重建连接。Meissner小体消失以后不能再生。再生神经纤维长入真皮乳头,以游离末梢的形式恢复部分功能。Pacinian小体退变缓慢,修复神经后可以恢复基本结构。

结论:

作者认为修复晚期周围神经损伤重建感觉功能有重要的价值。

其他文献
4例不同期拇指断离伤或脱套伤,用甲皮瓣包拇指骨、关节和肌腱复合组织,长期随访发现,不管自体骨与异体骨,均有类似关节失神经营养支配的改变。甲皮瓣附着趾骨片镶嵌在拇指骨上,对恢复指关节的神经血管营养支配有益。异体手指-30℃冷存5年,剥皮移植在甲皮瓣内能够存活。
报告2086例臂丛损伤中48例伴有灼性神经痛(占2.3%),其中节前损伤26例,节后损伤22例(锁骨下动脉同时损伤、放射性损伤及枪弹性多见)。采用神经减压术,术后疼痛消失者占50%,但无效者占33%。神经缝合或移植术术后疼痛消失者占75%,仅1例(10%)无效。神经移位术术后疼痛消失者占46%,无效者34%。对顽固性灼性痛(第一次手术无效者),采用神经根切断术,颈交感神经节切除,丘脑痛觉核立体定向
感觉障碍的恢复程度是衡量再植术成败的关键指标之一。为探讨感觉再训练对断指再植术后感觉恢复的影响,对1990年6月至1992年5月间,施行断指再植成活的36例47指,随机分组观察。结果提示:对照组与训练组在术后3个月的感觉功能评价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4.5个月的S2、S3级;6个月的S3、S3+级和12个月的S3+、S4级之间两组存高度显著差异(P<0.01或<0.001)。训练组12
报道20例巨大垂体腺瘤经额~硬膜下入路在显微镜下全切除的研究。20例中,男性9例,女性11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结果:18例视力障碍和12例内分泌障碍得到改善,迄今无复发。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该肿瘤全切除可减少合并症和复发率。
期刊
期刊
采用同种异体动脉经处理后将其作为一种血管移植材料应用于临床,其中用于肢体主干血管动脉瘤切除后桥接3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桥接5例。术后全部病例均无明显排斥反应,血管通畅,时间最长者已达24个月。与其他血管移植材料相比,它具有来源丰富,制备简便,价格便宜,组织相容性好,血管功能稳定等优点。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淋巴管静脉吻合套入术治疗20例下肢淋巴水肿。术后1~8年随访,优良率达70%。对淋巴管染色距切口的距离问题进行了探讨,讨论了淋巴管水肿患者的疗效判定和术后疗效的标准。
通过对颈部及四肢主干血管损伤共56例78条血管的急救止血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54条血管的修复,同时一期修复上肢神经损伤20条,肌腱损伤24条。体会到对颈部和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现场急救止血的重要性;在修复血管损伤时应遵循显微外科的技术操作原则,若血管损伤清创后缺损超过2cm,应取自体静脉移植修复;对桡动脉或尺动脉损伤,即使掌弓完好也应争取修复。
期刊